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地震回折波资料反演界面位置与速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利用地震回折波资料反演界面位置与速度分布的方法,推导了地震波走时对于界面位置偏导数的计算公式。数值模拟和实测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编制的计算程序的实用性。该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地利用了透射波资料中所含的界面位置的信息。界面位置的分辨率与界面两边的速度反差有关,速度差别越大,则分辨率越高。  相似文献   
22.
伽师地震区地壳细结构及发震断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年至1998年伽师地区共出现9次震级为6.1-6.8级的强震. 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间隔内和非常小的地区范围内接连出现这么多次震级非常接近的地震,确实非常罕见. 为研究伽师强震区的深部构造背景和孕震机制,本文对伽师地震区的余震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 利用联合反演技术同时得到了地震震源位置和地震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 余震震中沿一北北东向条带分布,与强震分布的两个条带中的北东向条带位置基本重合. 三维反演得到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在地下12 km以下存在一条北北东向和一条北北西向的低速条带. 上述两低速条带与强震分布的两个条带位置很接近. 初步推测,低速条带对应了地壳深部的两条断裂. 在我们观测期间,北北东向断裂有微震活动,北北西向断裂相对平静.  相似文献   
23.
?????????????????????????????????????????????????????????????????????????????????1969????1976???????????????????3??7?????????????????????????Щ????????: ??????????????????????????????????28 km;?????????????????????????????α??????????????????;?????????????????????????????λ???????;??????????????3??????????????????????????????????????????????????????????????????????????????й??  相似文献   
24.
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发展是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内容。论文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方法,研究粤港澳大湾区2009—2019年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 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二者发展不完全同步。② 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耦合作用强,协调性逐渐改善,但耦合协调等级没有发生跃迁,始终为勉强耦合协调类型,形成外围低中心高的空间格局。③ 11个城市耦合协调亚类型异质性明显,外围的江门、惠州、肇庆均属于经济发展滞后型。分区域看,经济发展滞后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澳珠中江),基本公共服务滞后型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东部(深港莞惠)和中部(广佛肇)。④ 低值区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高值区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在逐渐缩小,高值区与低值区城市间形成了两极分化现象。该成果能为相关部门在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协调政策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介绍了第11届国际大陆及其边缘深部结构学术会议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描述了国际地球深部探测的新动向,并对目前国际上深部探测的新方法作了简要介绍。此外,还对与会议有关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474号项目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6.
刘明军  李松林 《地学前缘》2005,12(4):383-384
35 Ma前由一颗陨星撞击形成的直径85 km的Chesapeake 湾撞击坑是全球第七大、美国境内最大的撞击构造,为国际地学界所瞩目.尽管它被新生界沉积层覆盖,而且十几年前才被发现,但由于存在许多钻井资料和大量的地震剖面可供研究,因此对该坑的认识较全面深入.本文第一作者2004年在美国弗吉尼亚东海岸就曾参加了Chesapeake湾撞击坑中央坑的野外地震探测研究.目前,全球已确认的撞击坑为172个,Chesapeake湾撞击坑为其中之一,而中国境内的撞击坑为零.  相似文献   
27.
为了改善高斯投影区域变形问题,该文提出将1减区域最大长度变形的一半作为比例系数,并将其乘以高斯投影公式形成新的割高斯投影.借助计算机代数系统分别推导了割高斯投影优化算法在中低纬度地区和靠近极点地区的长度比公式,分析了比例系数关于纬度和经差的变化趋势以及优化算法在不同区域的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在同一区域内,经差越大纬度越...  相似文献   
28.
汶川地震区断层围陷波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汶川地震区开展震后科考和断层围陷波探测,本文主要介绍平通镇断层围陷波探测及初步结果。平通镇处在汶川8.0级地震断层带正上方,地表破坏十分严重。该断层围陷波测线横跨断层,以地震探槽为大致中点,沿NW—SE方向两端延伸,测线长约400m。这次观测结果表明,在汶川8.0级地震的新破裂带中可以观测到断层围陷波,反映了断层带内外的介质在物理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异。该测线记录的断层围陷波优势频率大约为3—4Hz。探槽附近的台站断层围陷波较强,初步推测,该地段地壳内断层的宽度大约有200m。  相似文献   
29.
1970年至1998年1月10日张北地震前,沿NWW向发生2级以上地震24次,其分布相对集中,呈条带状。对华北台网所记上述地震的到时数据全部重新查图核对,并补充了内蒙古台网5个台的数据以改善用于定位的台站分布,并采用主地震定位法重新定位,除一个地震外,其余地震更加集中,形成一小震条带。1998年2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在张北震区架设10台短周期数字化地震仪,记录了大量微震。作者采用P波和S波到时差重新进行了震源定位,得到184次微震的定位结果,连同1998年1~2月张北震区3级以上地震事件定位结果一起勾画出6.2级地震的震源破裂带。由张北地震震中向SEE向延伸存在由强震构成的张家口渤海地震带。根据精确定位结果,结合修订后主震的震源机制、宏观烈度分布和层析成像资料,讨论了张北地震和小尺度地震带(震源破裂带)、震前的中等尺度小震条带以及大尺度的张家口-渤海强震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库水位升降作用下不同滑面形态老滑坡响应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了三峡库区自2003年6月蓄水至2015年6月发生过显著变形或失稳的463处涉水老滑坡相关资料。以典型老滑坡为例分析了其不同形成模式及滑面形态,提出三峡库区老滑坡存在4类典型滑面形态,分别为弧形、靠椅形、折线形和直线形。通过统计分析不同滑面形态老滑坡对库水位升降的变形响应时间规律及涉水程度规律,可得以下结论:(1)弧形与直线形滑面滑坡以中部与前部涉水时产生变形为主,这两类滑坡受动水压力效应影响较大,主要在库水位下降阶段发生变形,尤其是首次蓄水至历史最高水位后的下降期;(2)由于对库水位下降的响应滞后性,部分直线形滑面滑坡在库水位下降后低水位运行期发生变形;(3)靠椅形滑面滑坡主要为前部涉水时产生变形,折线形滑面滑坡中后部涉水比例较其他3类滑坡高,这两类滑坡受库水浮托减重效应影响较大,变形集中在首次135m和175m蓄水的水位上升阶段。研究成果对三峡库区涉水老滑坡防治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