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新疆若羌县红柳沟Ⅰ号剖面出露厚约300 m的新元古界成冰系冰沟南组的细粒沉积物和碳酸盐岩等,并发现有沥青油气显示。通过厚160 m左右硅质岩剖面实测以及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研究表明: 红柳沟Ⅰ号剖面中的硅质岩主要由石英、黏土构成,有微量的含铁、锰、磷的独立矿物;具有隐晶质、微晶石英和粗-巨晶石英“镶嵌结构”3种结构类型;硅质岩中SiO2、Fe2O3、Ba和δEun值相对较高,Al2O3、MnO、MnO/TiO2、U/Th和Sr/Ba值较低,∑REE、Sr/Ba、MnO2/TiO2和δCen值等呈现有规律的变化;δ30Si值平均为-0.43‰(-0.8‰~0.3‰),$\delta^{18}O_{Snow}$值平均为20.42‰(16.0‰~26.0‰),估算的平均温度为90 ℃(52~127 ℃),指示了硅质岩具有多个沉积旋回,在海水与热水参与的大陆边缘盆地中沉积,并经历了早成岩期、浅埋藏期以及与多期走滑断裂活动有关的热流体与大气淡水的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12.
藏北阿木岗群中放射虫生物群的发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原划归前武或前泥盆纪,并认为是所谓羌塘古陆块基底的阿木岗中发现了中-晚古叠世放射虫生物群,说明该地层单位的定义及其划分与对比都值得商榷。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就有关问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南天山西端的乌帕塔尔坎群 ,主要为一套灰色、深灰色细碎屑岩 ,夹火山岩、硅岩和碳酸盐岩。其中分布有一些超基性岩 (块 )。以往曾在其灰岩夹层中发现的 Atrypa bodiniMansuy,H ypothyridina parallelepipedia (Brour.)和Prismatophyllum hexagonum Yoh等化石 ,将其划归志留系—中泥盆统、志留系—下泥盆统或前泥盆系。我们对乌帕塔尔坎群中所采集的 2 4块硅岩样品进行室内分离、鉴定 ,发现的放射虫化石主要有 Albaillella sp.cf A.undulata Deflandre,Albaillella sp.cf A.paradoxa Deflandre,Albaillella cf.A.deflandrei Gourm elo…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及其与塔中地区的对比,本文探讨了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玛东断裂带是一条宽阔的北东向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前展式向东南扩展,冲断作用发生在奥陶纪末。巴东断裂(吐土休克Ⅱ号断裂)为北西向基底卷入型冲断带,奥陶纪末和中二叠世末发生冲断。巴西断裂和塔参2井南断裂是海西期的正断层。塔里木古板块古生代的发育受邻侧的造山带演化制约,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奥陶纪末的冲断是继承基底构造发育的。塔中地区的近北西向断裂是晚寒武世的新生断裂,加里东运动可分为两幕:奥陶纪末的冲断(艾比湖运动)和晚志留-中泥盆世的冲断-走滑,后者向西明显减弱。塔里木西部的部分北西向断裂(如康西断裂)可归入塔中北西向断裂系。北东向的玛东断裂带是其西的向北(东)冲断的吐木休克断裂带与其东的向南偏东冲断的塔中8-1井——塔中5井断裂带之间的调节断层。  相似文献   
15.
南天山区域大地构造与演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塔里木和中天山之间的南天山造山带,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与地壳增生过程。综合分析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地层、古生物、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资料,特别是放射虫、蛇绿岩、蓝片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南天山的区域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南天山主体为一上百公里宽的增生-碰撞混杂带-南天山(蛇绿)混杂带;其北侧为中天山岛弧,是仰冲壳楔;南侧为塔里木陆块,是俯冲壳楔。古南天山洋为一广阔的大洋,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起始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新近纪-第四纪进入陆内造山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16.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提出晋宁运动可能代表着扬子古陆块与东南古陆块碰撞造山事件,它发生在中元古代末期至晚元古代早期,经历了大约200Ma。震旦系下部莲沱组发育在晋宁夷平基底之上,是海侵初期形成的陆缘移地滨岸相沉积,底界是一个穿时面。在中元古界变质岩系与震旦系之间局部地段发育有晋宁造山期磨拉石沉积,地层时代归属青白口系。板溪群亦为晋宁夷平基底之上的海侵沉积,但其底界可能穿时到青白口系之中。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西部的新生代断裂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以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巴楚隆起为核心,包括其南侧的麦盖提斜坡和北侧的北部坳陷(阿瓦提凹陷)。这里新生代断裂异常发育。以鸟山-古董山地区为重点,通过精细的地震剖面解释,在塔里木盆地西部识别出5期新生代断裂活动,分别发生于:白垩纪末-古近纪初(ca.65Ma)、中新世末-上新世初(ca.5Ma)、上新世末-更新世中期(ca.3~1.5Ma)、更新世中-晚期(ca.1~0.1Ma)和全新世(ca.0.01Ma)。中寒武统和古近系膏盐层构成了研究区的2个主滑脱面。ca.65Ma的冲断受控于基墨里中间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ca.5Ma、ca.3~1.5Ma、ca.1~0.1Ma和ca.0.01Ma的断裂活动(包括滑脱断层、冲断层、走滑断层和正断层)均受控于印度-亚洲碰撞的远程效应。晚新生代(中新世以来)的断裂活动以脉动式冲断为特征,两次相邻脉动式冲断之间为时间不等的短暂的构造间歇期;间歇期构造平静,甚至可以形成正断层。  相似文献   
18.
形成于晚石炭—二叠纪的华夏植物群主要发育在东亚,范围是中国华北、华南和塔里木以及印度支那等陆块。根据这些陆块的缝合时代以及陆块内石炭—二叠纪地层、古生物发育特征的研究,笔者认为这些陆块在石炭纪之前已聚合成一个大型陆块,本文将这个以华夏植物群为特征的大型陆块称为华夏大陆。该大陆位于安加拉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古特提斯洋中,并将其分为南、北两支。二叠纪晚期,华夏大陆向北漂移,至二叠纪末期,华夏大陆与安加拉大陆碰撞,形成天山—北山—内蒙古特提斯洋北支缝合带。早三叠世末期,由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出来的西藏和缅泰陆片向北漂移,与华夏大陆西南边缘碰撞,形成昆仑—三江古特提斯洋南支缝合带。至此,华夏大陆成为劳亚大陆东南边缘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中部隐伏的晋宁期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塔里木盆地井深7200 m的塔参1井是目前我国陆上最深的探井. 该井底部(井深7169~7200 m)在寒武系之下钻遇浅紫灰色中粒花岗闪长岩, 其中有灰黑色细晶闪长岩捕虏体, 均为晋宁期岩浆活动产物. 两者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稀土元素配分型式相似, 均属钙碱系列, I型花岗岩类. 闪长岩标志约1200 Ma因消减作用有岩浆弧发育; 花岗闪长岩形成于890~932 MaBP, 是消减作用延续了300 Ma, 还是约900 Ma之前发生的碰撞造山事件中原弧闪长岩的活化,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南天山西端的乌帕塔尔坎群,主要为一套灰色、深灰色细碎屑岩,夹火山岩、硅岩和碳酸盐岩。其中分布有一些超基性岩(块)。以往曾在其灰岩夹层中发现的Atrypa bodini Mansuy,Hypothyridina parallelepipedla(Brour.)和Prismatophyllum hexagonum Yoh等化石,将其划归志留系—中泥盆统、志留系—下泥盆统或前泥盆系。我们对乌帕塔尔坎群中所采集的24块硅岩样品进行室内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