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这是一支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的劲旅,因地质找矿成果突出而闻名。2011年,她被原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授予"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特别贡献单位",成为全国七家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同年荣获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先进集体和河南省十大最具科技创新力单位;由于找矿成果突出,2013年荣膺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2016年喜获河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2.
《西部重点煤矿区自然地理与环境本底地图集》是一部关于西部八省煤炭开发的自然本底特征的区域专题地图集,是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部重点矿区土地退化因素调查"的阶段性成果。文章在介绍地图集编制的目的和流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地图集的具体内容、地理要素表达方法的选择、地图集编制主要特点,并具体分析了部分专题地图的制作过程,旨在为相关专题地图集如自然地理专题地图集、经济地理专题地图集等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宜耕后备资源是耕地的重要补充来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战略储备。长治市宜耕后备资源潜力评价,借助GIS技术,从水资源保护、地质环境、生物多样性、湿地等方面进行生态安全性修正,并选择限制性因子指标进行评价,将长治市未利用地开发分为适宜和不适宜两类;然后再参照农用地分等成果,结合实际情况,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市域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进行测算并分级。  相似文献   
14.
雷州半岛玄武岩残积土属于区域性特殊土,具有高液限、大孔隙比的较差的物理特性和高强度的较优的力学特性的异常组合,同时具有强收缩性、遇水湿化、易崩解的特殊性质。为探寻玄武岩残积土特殊的工程地质特性的机理,对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形态、孔隙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玄武岩残积土发育过程经历明显的富铝化、铁富集和盐淋失过程,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三水铝石和伊利石为主,富含游离氧化铁、铝成分; 微观结构类型为凝块结构和絮凝结构,游离氧化铁作为胶结物质以包膜形式包裹颗粒形成团聚体,增强了土的结构强度; 孔隙以溶蚀孔隙以及团粒和絮凝体内微孔为主,微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吸水会产生较大的表面张力,引发软化、崩解现象。由于雷州半岛玄武岩残积土具有对水敏感,抗水性差特点,施工中应重点关注降雨引发的工程灾害。  相似文献   
15.
宜耕后备资源是耕地的重要补充来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战略储备。长治市宜耕后备资源潜力评价,借助GIS技术,从水资源保护、地质环境、生物多样性、湿地等方面进行生态安全性修正,并选择限制性因子指标进行评价,将长治市未利用地开发分为适宜和不适宜两类;然后再参照农用地分等成果,结合实际情况,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市域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进行测算并分级。  相似文献   
16.
复杂地表复杂构造是近年来陆上地震勘探的重难点问题.其中,复杂构造成像问题可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如逆时偏移较好地解决,而地表起伏大、横向变速剧烈引起道间时差大问题则需要采用起伏地表偏移的思路.结合常规地震数据处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起伏面的逆时偏移成像技术流程,该流程利用固定面与平滑起伏面高程差和替换速度将静校正后的叠前炮集反静校正到起伏面上,然后进行起伏面逆时偏移成像计算.将流程应用到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均表明该流程在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地震成像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多尺度和多机制分析框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科夫链和多层次回归等模型方法,分析了近20年来浙江省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浙江省经济差异与地理尺度密切相关,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差异越大。②省域经济空间分布从东北到西南大致呈富裕、发达、欠发达和贫困的格局;富裕与贫困类别有强稳定性,并有明显的连片扩张趋势;欠发达地区更可能遭遇“贫困陷阱”。③浙江省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空间依赖和自我强化集聚特征。④省内经济差异对核心—边缘结构和时间层次较为敏感;全球化是其经济差异的主要驱动力;分权化是影响其核心—边缘结构的重要机制;市场化可缩小因外商投资导致的空间集聚。本文从演化的角度对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作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其在中国的适用性,认为全球资本的地理和政策偏好会加剧区域经济差异。此外,城乡差异也是浙江省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参数及重建算法对在体胸部各组织CT值的影响。方法:在不同CT扫描条件下测量人体胸部的气管、血管、肺、椎体与肌肉的CT值。分别设定6组不同扫描参数及重建算法:S1层厚5 mm、50%多模型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SIR-V)、低剂量;S2层厚5 mm、滤波反投影(FBP)、常规剂量;S3层厚1.25 mm、50%ASIR-V、低剂量;S4层厚1.25 mm、50%ASIR-V、常规剂量;S5层厚1.25 mm、FBP、低剂量;S6层厚1.25 mm、FBP、常规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采用两种噪声指数(NI)来进行控制,包括低剂量(NI=40)和常规剂量(NI=10)。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比较不同的两个组之间CT值的差异。结果:扫描剂量仅对气管CT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其他组织CT值无影响;扫描层厚与重建算法对胸部各个组织CT值的影响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人体胸部组织CT值受CT层厚、重建算法和CT剂量的影响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研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多集中于社会经济指标,对“先天赋予”的自然禀赋与“后天叠加”的行政“身份特征”研究较少。在探究自然禀赋因素的同时,引入市辖区、省会、城市群以及各个交互项的行政身份虚拟变量,使用2015年夜间灯光数据表征县域经济,利用空间自相关展现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并通过回归分析揭示自然禀赋与政区类型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中国县域经济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且县域经济统计指标表明的确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现象。② 城乡差距仍是中国区域差异的最主要特征,其中省会地区的城乡差距更为明显。③ 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高,内部差异较小,西部地区省会-非省会差异与城乡差距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部地区省会区域与非省会区域的差距要大于城乡差距。④ 三种政区类型中,市辖区类型对经济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省会类型次之,城市群最弱。⑤ 通过交互项分析,城市群对中国区县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十分明显,尤其在东部地区,不仅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也起到一定作用,但在中西部地区作用较弱。⑥ 自然禀赋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坡度大于15°面积比例过大以及平均海拔过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⑦ 通过对自然禀赋和政区类型交互项的分析,城市群战略的实施可以缩小由地形地貌所造成的县域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软件对长沟煤矿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对比,突出土地复垦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