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篇 |
大气科学 | 18篇 |
地球物理 | 4篇 |
地质学 | 20篇 |
海洋学 | 14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8篇 |
自然地理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99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1999年,全球气候仍持续较常年偏暖。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强拉尼娜事件维持并发展,对全球特别是热带地区的气候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欧洲、北冬季连续遭受暴风雪袭击,出现严寒天气,夏季又经受了高温热浪的袭击。全球许多地区暴雨频繁,亚洲南部、欧洲中部、北美南部、南美北部以及非洲的一些地区都遇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而北美中部、西亚等地却干旱少雨,发生了凡十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北美、南亚、澳大利亚东北部先后遭到罕见 相似文献
22.
北京市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取样分析再生水灌溉、长期污水灌溉条件下土壤剖面和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预测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污染严重的Cr、Cu和Zn等3种元素主要在土壤表层0~20cm累积,0~180cm土层呈先降低后升高,之后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污染较轻的As、Ni和Pb在0~60cm土层含量差异不大,0~180cm土层大致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所有重金属在土壤剖面90cm左右的土层中均存在高值区,该层含量高于上、下土层,高值区的分布位置与北京剖面土壤发生层的分布特征一致,与成土母质自然发育有关,并非表层土壤重金属向下淋溶沉积而成。综合土壤剖面重金属分布特征和调查区地下水重金属浓度情况,重金属向下层土壤迁移的趋势很小,即使凉水河灌区污染严重的Cr、Cu、Zn,主要在土壤表层累积,并未导致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在当前的水质条件下,农田再生水灌溉输入的重金属量低于大气沉降和有机肥施用,再生水灌溉导致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小于大气沉降和有机肥施用。因此相对于大气沉降、有机肥施用等输入途径,再生水灌溉导致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3.
24.
25.
古风化壳孔隙与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利用数据整理、薄片观察等方法对古风化壳中孔隙和裂缝的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古风化壳结构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发育完全的古风化壳具有风化黏土层和半风化岩石的分层结构;半风化岩石中部孔隙和裂缝较发育,向上向下规模逐渐减小,至风化黏土层大孔隙和裂缝不发育。通过实例汇总认为,影响半风化岩石孔缝系统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风化基岩的岩性、风化的时间和强度、风化壳形成时期的剥蚀厚度和古风化壳的埋藏深度以及裂缝孔隙的充填特征。风化黏土层岩性致密,对油气的保存具有建设性作用;半风化岩层中部的孔缝连通体,既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也可作为油气聚集的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26.
27.
28.
29.
30.
健康人与心脏病人心电信号混沌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yapunov指数是混沌理论的重要参数之一,对分析心电信号特性有重要意义。分别计算健康人和3种心脏病人心电信号的Lyapunov指数,并首次采用室上病变病人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对比发现健康人与各类心脏病人的Lyapunov指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别。同时在重构相空间过程中采用1种同时估计延迟时间τ和嵌入维数m的新方法,并与自相关函数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在二维相空间重构图上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优于自相关函数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