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篇 |
大气科学 | 4篇 |
地球物理 | 7篇 |
地质学 | 49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4篇 |
自然地理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8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利用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天津西青地基35通道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分析天津地区大气水汽和液态水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各季节积分水汽和积分液态水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单峰型日变化特征,其中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各季节积分水汽最大值出现在23:00时(北京时,下同)的概率均明显大于其他时次,夏季和冬季的积分液态水的最大值出现在14时的概率最大,春季和秋季分别出现在10时和13时的概率最大。天津地区水汽密度由地面至3.5 km处逐渐减小,递减梯度由夏季、秋季、春季和冬季的顺序依次增大,各季节从1.5 km往上日变化均不明显。1 km以下,春季、夏季和秋季平均水汽密度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主峰值分别出现在08时、11时和12时左右。冬季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区出现在12-16时。液态水密度随高度分层变化,夏季的液态水密度大值区(0.08-0.14 g·m-3)为5-6 km,在18-20时出现最大值。秋季、春季和冬季液态水密度的大值区出现的高度为1.5-3.5 km,但数值依次减小,春季和冬季的最大值出现在05时前后,秋季则出现在02时左右。另外天津地区水汽、液态水与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夏季06-18时及冬季部分时次外,水汽与温度呈正相关。液态水与温度相关性较差,但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全年液态水与降水量夜间的相关性大于白天。 相似文献
42.
一般认为中国北方的燕辽地区(冀北和辽西)是热河生物群起源和演化的中心, 因此中国的大兴安岭北部和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可视为热河生物群化石分布的北部区。大兴安岭北部一个新发现的化石点产热河生物群鱼群重要分子燕鲟属和中华弓鳍鱼属, 但这一地区还未发现四足动物化石。外贝加尔地区的Krasnyi Yar和Mogoito两个化石点产较丰富的早白垩世脊椎动物化石, 层位和时代分别为Khilok组(阿普特期), Murtoi组(晚巴列姆-中阿普特期)。与热河生物群其他分布区相比, 北部区和燕辽地区的脊椎动物群组成和古环境背景更为相似。 相似文献
43.
我国资源与环境科学近期发展战略刍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资源和环境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近 30 0年来科学技术带来的工业革命之后发现 ,这个强大物质文明社会的基础—自然资源的供应正在出现危机 ,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球环境正受到自然和人为作用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加之人口众多 ,因而面临着比其他国家更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如何发挥科学技术在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中的第一生产力作用 ,保证国家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施 ,是国家科技工作必须优先考虑的重大问题。而在其中 ,基础研究工作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 ,它创造指导解决资源与… 相似文献
44.
45.
通过对辽西兴城地区首山南花岗伟晶岩进行岩相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揭示其形成年代、与其围岩成因关系以及其形成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为(2 486±8)Ma(NSWD=3.1)。锆石CL图像形态特征以及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伟晶岩锆石属于岩浆成因但受到热液改造。首山南伟晶岩同绥中花岗岩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作对比,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方面表现出与围岩极其相似的特征。伟晶岩样品表现出高硅(SiO_2=77.28%~77.9%)、富碱(K_2O+Na_2O=5.5%~5.69%)、过铝质(A/CNK=2.53~2.54)特征,在SiO_2-K_2O判别图解上属钾玄系列。稀土元素总量低(33.1×10~(-6)~41.01×10~(-6))。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出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La/Yb)_N=16.33~32.41,平均值为24.37;δEu值为0.92~1.11,表现为无异常至轻微正异常。这些地化特征总和表明首山南伟晶岩是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高度演化的结果。结合前人Hf研究结果,认为伟晶岩及其母岩形成均与底板垫托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6.
47.
页岩气吸附机理的研究对于页岩气成藏和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甲烷在地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处于超临界状态,页岩气的吸附实际上为超临界吸附,但其机理目前尚不明确.在建立Ono-Kondo格子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低温氮气吸附和高压甲烷等温吸附实验,对龙马溪组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和超临界吸附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页岩中发育的孔隙尺度较小,比表面积较大,吸附气主要赋存于微孔和中孔中;页岩的等温吸附曲线在压力较大时,必然存在下降的趋势,这并非异常现象,而是超临界甲烷过剩吸附量的本质特征.Ono-Kondo格子模型对页岩高压等温吸附曲线的拟合效果很好,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说明该模型可以表征页岩纳米孔隙中超临界甲烷的吸附特征.基于拟合得到的吸附相密度可将过剩吸附量转换为绝对吸附量,并直接计算地层温度和压力下甲烷的吸附分子层数,计算层数均小于1,表明甲烷分子并没有铺满整个孔隙壁面.因此受流体性质、吸附剂吸附能力和孔隙结构3个方面的影响,页岩气的吸附机理为单层吸附,不可能为双层甚至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48.
49.
辽西南部兴城、葫芦岛等地中生代地层由老到新可划分为下三叠统红砬组、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中—上侏罗统髫髻山组、上侏罗统土城子组以及下白垩统义县组。红砬组分布在杨家杖子和喜鹊沟向斜内,海房沟组主要分布于兴城龙回头盆地,髫髻山组和土城子组分布于金岭寺—羊山盆地南端的娘娘庙、杨树湾一带,义县组主要分布在小德营子、新台门和兴城—老滩等地。南票虹螺蚬地区原定"红砬组"的叶肢介化石组合所在层位有可能属于乐平统蛤蟆山组,白马石中华史麦斯果植物群化石层的归属和时代尚需进一步研究,新台门和高桥地区产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湖相沉积夹层属于义县组。本区中生代地层缺失较多,海房沟组和义县组均存在不整合于新太古代花岗岩之上的情况,是本区独特的燕山运动地质记录,并且表明山海关古陆/隆起在中生代仍然影响着辽西地区的沉积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