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赵彦  林朝晖  李旭  袁重光 《大气科学》2000,24(2):215-222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短期气候距平数值预测系统(IAP PSSCA),  种版本的大气环流模式:AGCM 1.1和AGCM 1.2,分别以2月11~19日的9天大气观测值为初始场,以给定海温为边界场,对1980~1994年的15年的降水异常进行了两组集合后报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定量评估表明:IAP PSSCA对降水异常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特别是在中国东部受东亚季风及海温异常影响的地区,IAP PSSCA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其中以东南区域(包括江淮流域和华南地区)最高,尤其是对有洪涝灾害的降水异常年,距平相关系数在0.50左右,接近可供业务使用的要求,说明模式能够抓住在东亚季风区存在的某种物理机制,从而提高了这一地区的预报技巧;另外,两个大气环流模式相比,改进了地表反照率的AGCM 1.2的15年集合平均预测技巧略高于AGCM 1.1,特别是在华北地区,预测效果有明显提高,这表明改进地表反照率从而改进了模式的气候平均态的模拟,能提高气候模式的预测能力,说明较好的陆面过程引入模式对短期气候预测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2.
推覆构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经过对推覆构造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进行的探讨,提出了层圈运动是地球本身运动的基本形式;层圈运动的动力来源于物质横向上的分布不均,层圈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出现推覆构造体系。根据该理论,推覆构造仅仅发生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界线附近;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是下俯作用。从而对大陆的发生、发展及消亡提出新的见解,把用于洋壳的威尔逊旋回发展到陆壳上,提出了新的全球大地构造旋回。该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覆构造体系这一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63.
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内人士大多在叹息 :寻呼业前途不妙。寻呼业真的就那么前途暗淡了吗 ?对此应进行冷静的思考 ,笔者认为不可不必自扰 ,应在多数人的叹息声中奋起。肯定地说 ,每个行业在其存在的那一天起 ,都在寻求着自身的发展之路 ,寻呼业也不例外。伴随无线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寻呼业作为价格低廉的通信服务行业在中国应运而生 ,并为众多的百姓所接受。近年来尽管手机用户日渐增多 ,对寻呼市场有所冲击 ,但就象小轿车发展再快 ,自行车也有存在的价值一样 ,寻呼市场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下去并缓慢发展。目前寻呼市场存在着比较混乱的商战。从硬…  相似文献   
64.
李旭  谢艳  殷翅  常军 《世界地震工程》2022,38(1):080-89
目前作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核心的损伤识别大多是基于模态参数变化而进行的,但模态参数对局部损坏不敏感,导致损伤识别精度不够。波在结构中的传播状态可以更好地反映局部损伤状况,波动能量可以作为损伤识别的有效指标。为了提高环境激励下结构损伤识别的精度,采用S变换分析了结构输出信号,建立波动能量指标,从而使波动能量指标的使用领域扩展到非平稳信号范围。最后通过三层钢框架试验及弹性分层剪切梁的数值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识别结构损伤位置,而且能够识别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5.
跟着分针走     
李旭 《河南地质》2014,(5):57-57
时钟滴答,周而复始地转动。指针一圈圈转动,亦或它们相会在特定的时刻,像交替的四季,像昼夜的更迭,像代代相传的生命。不论何时何境,从未停止,每走过一刻,就是永远的消逝。时光流过我们的指尖,我们触及不到,只留下白驹过隙后藏进心底的回忆。  相似文献   
66.
李旭 《测绘通报》2022,(6):166-169
本文探讨了基于天宝TX8扫描仪、SX10扫描仪,以及Trimble RealWorks(TRW)、Trimble Business Center(TBC)软件的三维激光扫描解决方案在地铁隧道竣工测量中的应用。基于SX10的作业方案具有数据处理效率高、数据精度更加可靠的优势;基于TX8的作业方案具有点云密度大、对CPⅢ控制点数量需求较少的优势。相较于传统基于全站仪的作业方式,本文的两种作业方案均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数据质量,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可追溯性。结合贵阳某地铁隧道竣工测量项目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推广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精密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7.
纪玲玲  徐微  袭祝香  李旭 《吉林气象》2013,(3):21-23,46
利用1961-2010年吉林省50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对吉林省50年寒潮天气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吉林省寒潮天气过程的基本气候特征,包括年代变化、气候倾向及阶段性变化等特征,并对寒潮天气空间分布的地形成因做出分析,为充分认识寒潮天气过程气候变化规律,提高预报预警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内蒙古呼山盆地北东段勘查区位于海拉尔中新生代凹陷,含煤地层主要为白垩纪伊敏组.根据勘查区已有的地质资料及最新的详查成果,认为勘查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复式向斜,地层产状平缓,构造中等;根据岩性特征伊敏组分为下、中、上三段,可采煤层主要集中在上段和下段,煤层厚度变化大,在同沉积向斜轴部煤层厚度大、向两翼及盆地边缘逐渐变薄直至尖灭,其中煤3~4厚度大,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该区煤炭资源丰富,经估算煤炭资源总量为228 390万t,适宜规划设计大型、特大型机械化开采矿井,具备建设大型煤电和煤化工能源基地的条件.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雪峰山西侧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烃源岩的系统观测、采样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总结了烃源岩分布规律、有机质母质类型,烃源岩的形成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有机质成熟度及生烃史.陡山沱组黑色页岩分布及有机炭含量变化与陡山沱台盆相间的沉积模式有较大关系,陡山沱烃源岩主要分布于黔北、黔东等及上扬子东南缘等地区,黔北、黔东等地黑色页岩厚度20~70m,有机碳高值区(2.0%以上)主要分布在黔北、黔东及上扬子东南缘如石门—桃源—安化等地.有机显微组成分析表明该地区陡山沱组黑色页岩有机质类型为Ⅰ型,族组成质量分数均有饱和烃>非烃>芳烃的特点,盆地和斜坡相饱/芳一般要高于局限台地,不仅反映陡山沱组黑色岩系为腐泥型生油岩,而且反映陡山沱组沉积时期各地沉积母质类型与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关系.陡山沱组不同地区沉积环境干酪根δ13Corg值不仅表明海洋浮游生物、海洋性自养菌及海生藻类为主的有机质来源在各地种类及丰度差别较大,对于特定生源(海生藻类、海洋浮游生物或海洋性自养菌)沉积有机质,沉积水体越深干酪根δ 13Corg一般越低,沉积形成的烃源岩有机质含量越高,表明烃源岩有机质含量是由有机质生产力、沉积母质类型和沉积环境共同决定.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为1.78%~3.05%,甲基菲指数MPI1值计算遵义松林陡山沱组有机成熟度Rc为1.96%,湄潭梅子湾Rc为2.06%~2.10%,反映大部分样品达到过成熟阶段,少量处于高成熟湿气阶段.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张家界地区陡山沱组烃源岩早志留世晚期(434Ma)进入生油阶段,中三叠世早期(244Ma)到达生油高峰并于中三叠世晚期Ro(%)达到1.3进入凝析油及湿气阶段,该结果反映陡山沱组烃源岩沉积背景为裂谷盆地晚期,古地温梯度较高生油门限深度较低,生油时间较早,有利于震旦系灯影组油气早期成藏.  相似文献   
70.
陈曦  刘建坤  李旭  田亚护  王英男 《岩土力学》2013,34(Z2):272-277
岩土工程建设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三维数值模拟的应用。大规模三维有限元计算需要求解一系列大型线性方程组,这些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直接影响着整个有限元计算的效率。复杂岩土工程问题通常涉及多相和多体耦合相互作用,各相之间或不同固体材料之间性质差别显著,可能导致Krylov子空间迭代法收敛缓慢,甚至求解失败。为了提高Krylov子空间迭代法的求解效率和可靠性,提出一种新的高效预处理技术,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分区块迭代预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