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大风天气容易造成探空记录缺测、迟放等重大问题,严重影响探空业务质量,同时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业务数据损失.本文就大风天放球点的选择进行分析,最终解决我站大风放球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82.
某铁路隧道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洞身涌水量预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细分析隧道址区水文地质资料,认为石炭系灰岩、三叠系中统河湾组白云质灰岩和上统大水塘组下段安山玄武岩为强含水层组,大量的岩溶发育于石炭系灰岩和三叠系中统河湾组白云质灰岩中。以井水断层及太元背斜为界,将研究区分为太元背斜和街子坡复式向斜2个水文地质单元,并对各单元中水量、水质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等进行了说明。采取并测试了13组地下水同位素样品,结果发现,区内地下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应用地下水动力学和降水系数法对隧道洞身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推断隧道的正常涌水量为56 880m3/d,最大涌水量为68 300m3/d。为防止隧道塌方,提出了"短进尺、快循环、弱爆破、少扰动、紧封闭、超前注浆"的施工方法,并要求在施工中做好超前地质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83.
本结合笔近两年来参与山西省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XPSDI)项目建设的具体实践和体会,重点阐述了省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前期,1:1万基础数据(包括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和交通,水系等框架矢量数据)生产工艺的设计思想,设计原则,以及SXPSDI数据采集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4.
ISE—FIA法测定水中NO^—3和NO^—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KMnO4氧化NO^-2为NO^-3,使用自制ISE-FIA装置连续测定水中NO^-3和NO^2。方法快速,精密,准确。  相似文献   
85.
大气能量学是大气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大气能量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能够为大气科学研究,尤其是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本文基于1948~2016年NCEP逐月再分析资料,从大气的总能量及其内能、位能、潜热和动能的分布、变化趋势和主模态变化等方面阐释了全球大气能量变化的整体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除高海拔地区外,总能量呈现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的分布,且全球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内能和位能的分布和变化与总能量较为接近;潜热能的极大值区和显著变化区均位于赤道及低纬地区;动能的极大值区分布在中纬度长波槽和西风急流出口区,其在南半球双西风急流区的变化最为显著。(2)总能量呈现出不连续的阶段性跳跃式增长特征;北半球的总能量多于南半球,而增速却慢于南半球,即两半球间的能量呈趋同趋势;海洋上空的总能量多于陆地,且海陆间差额有增大趋势;火山爆发事件可能对大气能量在年际尺度上的减少有重要作用。(3)大气各能量第一模态的空间特征与其各自变化趋势分布非常相似,并先后在1975年左右发生了年代际突变。就第二模态而言,大气的总能量、内能和位能从整体上反映出南北极与其它地区呈反向变化的特征;部分低纬度地区的潜热能与其它地区呈反向变化;动能主要呈现从热带太平洋向南北两极的经向波列分布;它们的时间系数均有一定的多年代际变化特征,可能与气候系统的内部变率有关。  相似文献   
86.
本文应用我国推广普及型CT(CTMAX-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QA、QC体系的原则,制定我院CT室十个扫描技术规范和CT诊断技术规范等,和CT日常维护(PM)规程和CT图像考贝后处理等3个规程.  相似文献   
87.
小波变换理论的线状要素制图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数据的多尺度表达问题已成为G IS研究的重点,也是地图自动综合的瓶径,如何解决智能化的多尺度表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小波分析原理和制图综合原理,利用线状要素的极角变化,对线状要素进行平滑和综合,实现了线状要素数据的制图综合。  相似文献   
88.
橄榄岩中尖晶石化学成分分带的机理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建平 Provo  A 《矿物学报》1997,17(2):156-163
橄榄岩中尖晶石的化学成分分带显示,在由温度降低引起的亚固相平衡过程中,与橄榄石及斜方辉石相邻的尖晶石边缘贫Mg和Al、富Fe和Cr,而与单斜辉石相邻的尖晶石边线相反。尖晶石的Fe和Mg分带为其他矿物的粒间Fe-Mg离子扩散所致;尖晶石中的Cr和Al分带则是尖晶石晶体内部Cr-Al离子的交互扩散所致。本文从热力学理论角度说明了尖晶石晶体内部的Cr-Al交互扩散受其Fe-Mg分带的控制;从热力学计算证明了尖晶石内Al必须从富Fe处向富Mg处扩散,解释了尖晶石中Mg和Al及Fe和Cr分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9.
法国中央高原Margeride花岗岩中黑云母岩的起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中央高原Margeride花岗岩暗色相中包含的Ance和Vazeilles黑云母岩,大小达数十米,分别含有40%和90%以上的黑云母及少量的磷灰石、锆石、斜长石或钾长石,且发现有变质岩包体。野外观察可见,黑云母岩与其上覆花岗岩呈逐渐过渡关系,而其下部界限则很分明;它的面状及线状结构与相邻花岗岩的一致。矿物成分显示,各矿物(黑云母、斜长石、磷灰石)的化学成分与相邻花岗岩中相同矿物的相似或相同。由  相似文献   
90.
李建平 《矿物学报》1996,16(2):191-204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Fe-Mg-Ca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及交换平衡,且从热力学角度对其结果进行了理论解释,实验结果显示,Fe和Mg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Ca在它们之间的分配不受温度的影响;Fe-Mg,Ca-Mg及Ca-Fe在橄榄石-熔体之间的交换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压力(〈0.10GPa)对以上分配及交换系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理论解释表明,各分配及交换系数亦随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