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解海底热液活动对沉积物元素赋存状态的影响,对东太平洋海隆(EPR)13°N和赤道附近表层沉积物样品17A-EPR-TVG1、17A-EPR-TVG5做了全样及顺序提取分析,探讨了Al、Ca、Fe、Mn、Ti、Ba、Zn、Cu、Sr、V、Mo、U及稀土元素赋存状态。XRD结果显示,17A-EPR-TVG1沉积物的主要矿物形态为黄铁矿,17A-EPR-TVG5沉积物样品主要矿物为方解石。受热液影响明显的17A-EPR-TVG1沉积物中,除Ca、Sr外,其余元素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与残留相中。正常深海沉积物17A-EPR-TVG5中,除Al、Ba、Ti外,其余元素主要赋存于碳酸盐相及铁锰氧化物相中。稀土元素的顺序提取结果显示,17A-EPR-TVG1沉积物4个相态稀土元素北美页岩配分曲线中均有Eu正异常,17A-EPR-TVG5沉积物4个相态稀土元素北美页岩配分曲线中均出现Ce负异常,分别指示了二者形成过程中热液与海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42.
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段山前断裂的存在和最新活动时代一直是个争论的问题.石油地震探测资料和浅层地震剖面揭示该断裂的存在,并断错了第四系;野外调查表明,龙门山中段山前存在明显的线性地貌特征,山前断裂断错晚了更新世晚期的洪积台地;探槽剖面揭示距今约1500 a之前在山前断裂上曾发生过一次地表破裂型事件,而该断裂未来具备发生强震的潜势.断错地貌的差分GPS测量和年代学分析显示山前断裂晚第四纪垂直滑动速率大于0.36 mm/a,其与龙门山中段主干断裂活动强度相当,说明龙门山山前断裂在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变形中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不仅能为成都平原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也有助于全面理解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机制.  相似文献   
43.
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断裂特征及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受新生代帕米尔构造结大幅度向北推移、旋转的影响,形成了弧形的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本文主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反射剖面的精细解释,对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断裂进行系统研究.西昆仑山前冲断带内以发育与其弧形形态一致的逆冲断裂为主,但弧形冲断带中段的断裂具有挤压逆冲的同时兼有右行走滑性质.冲断带内还发育了NE 向和近EW向的走滑断裂,它们的发育时间和成因不尽相同,它们控制了冲断带内的变形,调节和改造了早期形成的构造.在对断裂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冲断带各个部位的结构特征和变形时间,将冲断带划分为9个次级构造单元.西昆仑山前冲断带开始发育于中新世中晚期,此后经历了上新世早期、上新世中晚期、早更新世早中期以及早更新世晚期四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44.
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湛江、北海和汕尾三地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野生群体10种同工酶21个的位点的生化遗传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8个位点(Alp-1, Alp-2, G6pdh-1, Me-1, Me-2, Sdh-1, α-Est-5, β-Est-2)具有多态性.湛江、北海、汕尾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0.381,0.286,0.381,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 097, 0.5 407和 0.6 893.群体内杂合度较高,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系数在 0.0 140 ~ 0.0 389 范围内,北海和湛江群体间,湛江和汕尾群体间以及北海和汕尾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9 838,0.9 861 和 0.9 630; 聚类分析表明湛江和汕尾群体遗传距离极小,而与北海群体分歧稍明显.上述的结果表明,翡翠贻贝 3 个群体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依然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45.
李康  王威  杨典森  陈卫忠  亓宪寅  谭彩 《岩土力学》2020,41(3):1086-1094
周期振荡法是一种新兴的多孔介质渗透率测量方法,具有测量周期短、稳定性好、精度高等优点。然而,由于缺乏对周期振荡法的系统研究,该方法未能在低渗透测量领域得到推广应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孔隙率、渗透率对周期振荡法气压测量结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形式周期波在周期振荡法渗透率测量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孔隙率,还是渗透率都会影响气体压力传递过程;周期振荡法渗透率测量时可以不需要初始气压平衡过程,一定时间后测量结果几乎不受初始气压状态影响;与正弦波相比,方波对下游气体压力响应的影响更明显,而且方波、三角波和锯齿波具有容易加载的特点,建议采用方波取代正弦波进行周期振荡法试验。研究成果对指导周期振荡法试验和解决低渗透测量难题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6.
47.
广东河台金矿田位于钦州湾—杭州湾(钦—杭)结合带南段的云开地区,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金产地之一。矿区内已发现的金矿床都产于韧性剪切带中,被认为是典型的剪切带型金矿。方解石是河台金矿常见的脉石矿物之一,矿相学观察发现矿石中矿物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硫化物向外依次为方解石、绢云母和石英。为了阐明成矿热液的来源及演化过程,本文对河台金矿田2类方解石(矿石中方解石和成矿后节理裂隙中方解石)和围岩糜棱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方解石相对于PAAS的REE配分曲线都呈明显的左倾特征,而糜棱岩则呈右倾,暗示流体并非来自围岩。矿石中的方解石∑LREE/∑HREE>1,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δEu SN为1.32~1.88),Y/Ho值为32.08~40.33,(87Sr/86Sr)i初始比值为0.72593~0.73293,εNd(t)为-14.90~-12.40,具有中-古元古代变质基底特征。因此,推测成矿流体主要为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流体(伍村岩体)且明显混入浅...  相似文献   
48.
本文在精细地表构造地质学解析的基础上,利用塔里木油田公司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完成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开展新生代构造变形的精细几何学解析,确定不同构造部位的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分析不同构造部位构造变形特征的差异性及其变化规律,探讨构造变形分段性的控制因素。根据西昆仑山前冲断带的变形特征,可以将冲断带划分为5个构造段,自西北向东南分别为:乌泊尔段、苏盖特段、齐姆根段、柯东段与和田段,且各段又可分为1~4个的构造带。各段的构造样式存在较大差异,乌泊尔段表现为受主帕米尔断裂(MPT)和帕米尔北缘断裂(FPT)控制,帕米尔北缘断裂表现为地表突破和大规模的垂向位移,限定了冲断作用的往北传播,浅部发育了上新世以来的背驼盆地;苏盖特段表现为走滑逆冲作用导致的构造变形的特点,构造样式总体上靠近山前地区为堆垛构造,盆地内部为薄皮的叠瓦扇构造;齐姆根段受深部右行走滑断裂带控制,形成了向北东突出的走滑构造;柯东段则以逆冲作用为主,变形向盆地内部发生大规模的薄皮传播;和田构造段表现为南部发育高角度的铁克里克断裂及基底卷入构造,北部发育断层转折褶皱。北西向的喀什-叶城转换系统、北东向的库尔干右行压扭断裂带和齐姆根深部右行走滑断裂带、古近系的膏盐滑脱层、新近纪同构造沉积作用和乌拉根古隆起等对西昆山山前冲断带分段变形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9.
1668年山东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极大损失。该地震产生上百公里的地表破裂,然而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至今对于该破裂的延伸问题一直存在异议,问题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该破裂是否跨过郯城窑上阶区。本研究主要基于航片及卫星影像解译、野外考察及探槽等方法重点研究了窑上阶区南北两侧断层的活动特征,为解决这一争议提供更多的地质资料约束。具体的,北侧的华侨探槽剖面揭露出新鲜断层泥发育有明显擦痕,显示断层活动具有明显的逆冲分量,南侧的麦坡探槽剖面揭示了U3地层被正断断错,位错量约2m,断层被全新世地层U1覆盖。另外,郯城地震地表破裂向北传播为右阶阶区,而窑上地区为3km宽的左阶阶区。整体上,本研究认为1668年郯城地震地表破裂向南并未穿越窑上阶区,这进一步表明郯庐断裂活动断层具有分段性,不同段落的活动性质具有差异性,因此对郯庐断裂不同段落开展活动特征研究和对比分析,并对不同段落分别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0.
陕北地区土地资源匮乏。随着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老滑坡上修建各种建筑物与构筑物以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成趋势,但此举导致的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变形破坏现象,对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本文针对延安某处大型老滑坡体上民用建筑群墙面开裂及墙体前鼓病害,在现场调查基础上,开展建筑物变形破坏机理分析;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在建筑物附加荷载下老滑坡以及地基土体的应力应变发展规律,揭示了建筑加载下老滑坡稳定性的变化趋势和建筑物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修建建筑物后老滑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并未发生整体复活现象;老滑坡场地上的不均匀地基在建筑物附加荷载下产生较大差异沉降是造成建筑物墙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老滑坡场地内第四级台阶的加载变形引起了临近台阶边缘建筑物的墙体前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