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0篇 |
免费 | 100篇 |
国内免费 | 1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4篇 |
大气科学 | 103篇 |
地球物理 | 71篇 |
地质学 | 334篇 |
海洋学 | 74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58篇 |
自然地理 | 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702.
牛眠沟研究区位于2008-05-12汶川大地震线性震源的南端,受强烈地震力作用,区内山体遭受严重破坏,发生多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根据已建立的暴雨滑坡、泥石流预测概念模型,暴雨滑坡、泥石流预测可视为判断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和确定触发滑坡的降雨特征。查明研究区地质环境及灾害特征,确定了产生滑坡、泥石流的必要地质环境因子,以数字滑坡技术获取这些因子数据,代入模型,即可评价研究区各处、各沟谷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危险程度;与相似地质环境及气候条件进行类比,确定研究区触发滑坡、泥石流的降雨特征及降雨量阈值后,最终建立暴雨滑坡、泥石流预测模型。据此模型进行研究区暴雨滑坡、泥石流预测,实地验证表明滑坡、泥石流发生位置的准确率>90%。 相似文献
703.
704.
705.
我国近海平均海面及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建立了计算平均海面及其变化的动态抗差模型,并把它与计算平均海面的平均值法、抗差法和动态模型法作了实测数据的计算和比较,表明动态抗差模型不仅能顾及海面动态变化效应,而且能削弱海面异常变化的影响,其结果更稳定可靠,优于其他方法。最后应用动态抗差模型,计算了我国42个验潮站的平均海面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从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近海的海面平均以0.621mm/a的速率上升。 相似文献
706.
707.
新疆中天山地区热水沉积形成的马鞍桥铅锌矿床在成矿后期形成了穿插早期层状、似层状矿体的脉状紫色萤石-闪锌矿矿石。紫色萤石和闪锌矿中气液相L-V型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呈双峰式分布, 主要分布在140℃~260℃和260℃~442℃两个区间内, 且有少量高于470℃的流体包裹体存在, 指示其成矿流体由中高温和低温两个端员组成。同时, 测得脉状矿石的成矿流体盐度为1.91 ~6.30 Wt% (NaCl) 和11.93~21.82 Wt% (NaCl) 。激光Raman光谱分析显示紫色萤石中气液相L-V型流体包裹体的气相组分主要为CH4、C2H6和C3H8等低分子烷烃及少量的H2S和N2 , 指示形成这种脉状矿石的热液由中高温的岩浆气液与低温、高盐度的油田热卤水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708.
采用变水头渗透试验对蒸馏水与不同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下石英粉-膨润土混合土的渗透系数进行了测定,为探讨盐溶液及膨润土含量对混合物渗透系数的影响作用机理,使用核磁共振试验(MRI)、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混合物在不同盐度溶液下的孔隙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盐溶液作用下,石英粉-膨润土混合土的渗透系数明显增加,其孔隙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推断盐溶液对渗透系数的影响是由于混合土的孔隙变化引起的。最后利用黏粒孔隙比(eb)的概念,建立了一种考虑盐溶液作用下石英粉-膨润土混合土渗透系数的表征公式,与已有预测公式相比,新建表征公式能够较好地预测盐溶液作用下石英粉-膨润土混合土的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709.
将岩石学研究方法引入三趾马红粘土研究中,利用薄片系统观察、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粒度分析及化学分析手段,对红粘土的岩石学、微结构及形态学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粘土层下部的沉淀层系成壤过程中钙质从上部土壤中淋滤并向下迁移再沉淀的结果。土壤中粘化层的光性定向粘粒及淀积铁质粘胶膜的发育程度受古气候及淋滤作用强度的控制。红粘土形成过程中主要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的草原疏林环境,也有湿润气候的森林环境出现。府谷老高川三趾马红粘土剖面记录了四个大的气候旋回 相似文献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