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18篇 |
免费 | 1689篇 |
国内免费 | 196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71篇 |
大气科学 | 1170篇 |
地球物理 | 1346篇 |
地质学 | 5581篇 |
海洋学 | 1477篇 |
天文学 | 217篇 |
综合类 | 685篇 |
自然地理 | 12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0篇 |
2023年 | 291篇 |
2022年 | 362篇 |
2021年 | 387篇 |
2020年 | 358篇 |
2019年 | 416篇 |
2018年 | 383篇 |
2017年 | 274篇 |
2016年 | 306篇 |
2015年 | 342篇 |
2014年 | 544篇 |
2013年 | 426篇 |
2012年 | 452篇 |
2011年 | 458篇 |
2010年 | 459篇 |
2009年 | 411篇 |
2008年 | 378篇 |
2007年 | 461篇 |
2006年 | 441篇 |
2005年 | 357篇 |
2004年 | 353篇 |
2003年 | 284篇 |
2002年 | 228篇 |
2001年 | 237篇 |
2000年 | 247篇 |
1999年 | 352篇 |
1998年 | 329篇 |
1997年 | 336篇 |
1996年 | 344篇 |
1995年 | 310篇 |
1994年 | 301篇 |
1993年 | 271篇 |
1992年 | 293篇 |
1991年 | 241篇 |
1990年 | 204篇 |
1989年 | 140篇 |
1988年 | 81篇 |
1987年 | 84篇 |
1986年 | 70篇 |
1985年 | 94篇 |
1984年 | 64篇 |
1983年 | 71篇 |
1982年 | 56篇 |
1981年 | 43篇 |
1980年 | 37篇 |
1979年 | 24篇 |
1965年 | 13篇 |
1959年 | 21篇 |
1958年 | 29篇 |
1957年 | 2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鄂尔多斯盆地长期存在“南油北气”的固有认识,晚古生代早期砂体不发育与分布规律不清的认识,长期制约了盆地东南部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步伐。因此,加强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煤系含气地层地质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层序地层与储集砂体成因研究,对进一步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作者采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理论与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进行层序地层研究: 首先对层序界面进行识别,以岩性、旋回和沉积特征变化作为识别依据,并提出二级层序界面上下岩性组合变化巨大、二级界面之上叠置的低位砂厚度巨大的观点,共将本溪组—石盒子组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其次根据层序内部砂体堆积、迁移样式对体系域进行了划分。通过大量钻井的层序单元追踪对比与岩心精细描述,重点分析层序格架内主要含气层段本溪组、山西组及盒8段储集砂体的空间叠置关系,结合不同时期基准面旋回变化及其形成机制对其进行探讨,认为优势含气层段储集层中本2段具有障壁迁移、毯式连通,山2段具有低位控砂、面线连通,山1段具有侧向迁移、接触式连通,盒8段具有迁摆叠置、多向连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2.
用于探测孔旁溶洞的管波探测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孔中物探方法--管波探测法,管波探测法利用"管波"这种弹性波作为工作媒介,探测钻孔孔旁一定范围内的洞穴(土洞、溶洞)、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的存在及分布情况,可为建筑物的桩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03.
104.
冰川前沿裸露地有着暴露年代序列特性, 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的理想地区.通过对1号冰川东支前沿裸露地的微生物学研究发现, 从冰土交界处到1675年的冰碛垄, 25 ℃下培养得到细菌数量从5.5×104 CFUs·g-1增加到3.3×106 CFUs·g-1, 而微生物总数的变化在暴露年代序列上都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改变发生在两个阶段, 暴露初期和植被盖度明显增加的时候.联系到这两个阶段正好是环境温度与土壤营养水平改变的时期, 此结果表明, 环境变化是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群落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5.
106.
基于2011-2015年MOD10A2积雪产品和气象数据,通过几何校正、去云预处理,应用归一化差分积雪指数算法等获取中国境内天山山区积雪覆盖面积数据,分析了积雪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与气温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年内积雪面积呈单峰变化,9月开始积累,次年1月达峰值,3月气温回暖消融加速,至7月最小。春秋季波动较大但没有明显的增减趋势,夏季积雪面积最小,冬季最大且呈减小趋势。(2)2001-2015年积雪覆盖面积整体上呈减少趋势,积雪覆盖率最大值的波动比最小值的波动更加剧烈。(3)积雪覆盖率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海拔<1 500 m区域积雪覆盖率低于10%,海拔>4 500 m以上区域平均可达70%,为常年稳定积雪区。积雪覆盖率在西北坡最高,南坡最低。(4)年均气温升高是积雪覆盖面积减小的主因,年积雪覆盖面积变化与年降水量变化保持一致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110.
本文基于常用的统计方法,通过与WOA09观测的海洋溶解氧浓度数据进行比较,定量地评估了9个CMIP5地球系统模式在历史排放试验中海洋溶解氧气候态特征的模拟能力。在海表,由于地球系统模式均能很好地模拟海表温度(SST),模式模拟的海表溶解氧浓度分布与观测一致,模拟结果无论是全球平均浓度偏差还是均方根误差均接近0,空间相关系数与标准偏差接近1。在海洋中层以及深层这些重要水团所在的区域,各模式的模拟能力则差异较大,尤其在溶解氧低值区(OMZs)所在的500m到1000m,各模式均出现全球平均偏差、均方根误差的极大值以及空间相关系数的极小值。在海洋内部,模式偏差的原因比较复杂。经向翻转环流和颗粒有机碳通量均对模式的偏差有贡献。分析结果表明物理场偏差对溶解氧偏差的贡献较大。一些重要水团,比如北大西洋深水,南极底层水以及北太平洋中层水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溶解氧在这些海区的分布。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海洋内部各模式模拟的溶解氧浓度偏差较大,但是多模式平均结果却能表现出与观测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