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杨杰  李国英  沈婷 《岩土力学》2014,35(11):3331-3337
面板堆石坝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的特性已被数次强震证明,但其动力反应依然是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坝高跨入300 m级、河谷地形条件较复杂等情况下。采用等价黏弹性模型,对复杂地形(河谷呈不规则“W”形)条件下高面板堆石坝的动力反应进行分析,得出复杂地形条件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CFRD)坝体、面板的动力反应分布较单一地形条件下复杂,但规律基本相同;最大的动力反应加速度发生在坝体最大断面坝顶位置,最大竖向动位移约为坝高的0.3%;受右岸古河床和左岸陡边坡的影响,右岸的轴向和顺河向动力加速度放大倍数大于左岸,垂直向动力加速度放大倍数反之;古河床位置有一个明显的沉降区域。根据分析结果,复杂地形条件下高面板堆石坝的破坏形式主要有下游坝坡失稳破坏、面板拉裂和震陷超标等。最后提出可采取的抗震措施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32.
沈婷  李国英  章为民 《岩土力学》2004,25(7):1045-1049
采用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手段,对某长江大桥索塔超深钢围堰加钻孔灌注桩基础进行了地震反应性状分析,对超深桩基础的震陷、地震反应加速度及振动孔隙水压力等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桩基发生了较大永久变形,水平位移表现为桩侧土体向桩挤压,桩下部土体向外运动;桩侧附近的地震振动孔隙水压力较小,液化度也较小,相对于天然地基,桩基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桩基础在桩顶部位动力反应相对较大,且边桩的动力反应比中桩的动力反应要大。  相似文献   
33.
日多玛花岗闪长岩体位于西秦岭中段美武岩体附近,对该岩体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日多玛花岗闪长岩体含有较丰富的暗色微粒包体,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36.8±3.6) Ma(MSWD=4.1)和(242.7±1.6) Ma(MSWD=1.4),属于印支早期。日多玛岩体具有富钾(2.58%~2.75%)、富碱(Na2O+K2O=5.57%~5.76%)、弱过铝质(A/CNK=1.48~1.51)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日多玛岩体稀土元素表现为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LREE/HREE=10.4~11.9)、呈右倾特征,具有中等Eu负异常(δEu=0.68~0.81),岩石富集K、Rb、Ba、Th和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Nb、Ta、Ti和P等高场强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日多玛花岗闪长岩来源于下地壳高钾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此外,花岗闪长岩体具有较高的Mg#(57~61)、Cr(149×10-6~185×10-6)和Ni(36×10-6~47×10-6),显示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暗色微粒包体可能代表了这种幔源岩浆。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日多玛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可能与俯冲洋壳的断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4.
为全力支撑服务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全国金矿重点调查区调查评价”项目围绕甘南—陇南金矿金资源基地建设,在甘肃李子园—花崖沟金矿重点调查区围绕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开展调查评价工作。调查发现:九条沟—八卦庙地段金矿找矿潜力较大,区内中部花崖沟—大水沟一带发现一条矿化蚀变带以及余家塘、花崖沟西、麻地沟、大水沟4处矿点;其中花崖沟西经地表及钻探施工验证,估算金潜在资源量为10.88 t,具大型远景潜力。下一步将加强这一区域的综合研究,加大查证力度,开展深部验证,以期实现找矿突破,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35.
强震区土坝抗震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占宽  李国英 《岩土力学》2007,28(1):193-196
国内大量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的土坝,坝体施工质量普遍较差,且坝基为密实度较低的粉砂土。在地震作用下极易液化,为此必须开展地震动力安全性性评价,并研究相应的抗震工程措施。针对庆安水库,通过对混凝土连续墙、振冲碎石桩和抛石压重3种常用抗震加固方案的分析,推荐了土坝抗震加固的合理工程措施,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6.
在实际观测中,经常会遇到锋面降水中阵性降水稳定后转为普通降水的现象,而在什么时间转,没有一定的判别标准。依据本人的观测经验,提出几点方法,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7.
针对礼乐盆地含油气组合静态地质要素的分析表明,盆地内主要发育中生界、古新统一中始新统和下渐新统3套烃源岩,并以中、下两套源岩生烃潜力最好;砂岩、碳酸盐岩和生物礁是盆地的主要储层类型,砂岩储层在中、新生界内广泛发育,而碳酸盐岩和生物礁储层则主要发育于上渐新统一第四系;盆地总体上缺少广泛发育、封盖性能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但局部性盖层发育,且封闭性能良好。盆地主要存在3套含油气组合:中生界含油气组合,这是盆地内较有远景的一套含油气组合;古近系含油气组合,这是盆地最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新近系含油气组合,该套组合在盆地中部隆起难以形成良好的油气组合关系,而在盆地坳陷区,尤其是南部坳陷则可形成良好的油气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38.
以新疆大石峡250 m级特高面板砂砾石坝为依托工程,采用大型接触面直剪试验确定了筑坝料与基岩的摩擦接触参数,建立了考虑坝体与坝基相互接触作用的面板坝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摩擦接触效应对坝体、混凝土面板应力变形以及止水接缝三向变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曲线模型符合筑坝料与基岩之间剪应力与位移的非线性关系;若不考虑坝体与基岩的接触效应,坝体边界处变形梯度和主应力值计算值均偏小,导致判断该区域坝体开裂区范围偏小而拱效应被高估;蓄水期面板挠度和顺坡向应力受接触效应影响相对较小,而轴向位移和轴向应力受接触效应影响较大;周边缝变位受接触效应影响非常强烈,在高水头压力作用下,坝体局部可能出现相对基岩的滑移导致周边止水变形和坝肩竖缝张开量大幅增加。陡峻河谷筑坝若不考虑接触效应,计算结果是偏危险的。计算结果和Anchicaya 坝实测渗漏位置结果均表明,周边缝变位控制是陡峻河谷面板坝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39.
中国西部兴建的很多200~300 m高的堆石坝处于高烈度地震区。应力水平高时堆石体的颗粒破碎对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广义塑性理论,通过引入状态参数,建立了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体的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堆石体在400、800、1 500、2 200 kPa围压作用时的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出的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循环荷载作用下颗粒破碎时堆石体的动应力和动应变响应。  相似文献   
40.
由于浅水区波浪的非线性影响显著,浅埋管道受非线性波浪荷载的影响大,为了保证管道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在管道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由非线性波浪引起的波浪力。考虑孔隙水和海床土的压缩性,基于Biot固结理论和一阶近似椭圆余弦波理论,利用分离变量法推导了非线性波浪作用下浅水区埋置管道周围海床的渗流压力,进而给出了埋置管道上的波浪力压力解析解,并与已有的文献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椭圆余弦波的作用下,海底管道周围海床内的渗流压力呈正弦分布,且管道所受的波浪力随着管径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