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VC++结合Fortran升级地质统计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Fortran程序制作成动态链接库(DLL),在VC++中具体调用的方法.利用VC++良好的界面,结合Fortran成型的地质统计学算法,编写出简单的、利于用户操作的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62.
云南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空间机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空间机会主要包括区域的空间关系、空间要素和空间成本。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系统认识云南省在多方区域中的空间机会有利于认清在区域发展中的优劣势,为今后的经济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目前,云南省在泛珠三角区域的空间关系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空间要素方面与发达区域却有着相对的互补性;在空间成本方面与以前相比已有降低,但是在市场机制、科技水平等方面发展还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63.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21世纪南海北部大陆架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带之一。为了划分该盆地WN-A井的地层时代及探明其沉积物所记录的古气候条件,笔者对该井分布于3 261.25~5 079.00 m井段共计108份岩屑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井孢粉化石种类较丰富且分布连续,由下至上可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 Pinuspollenites-Polypodiaceoisporites-Juglanspollenites-Quercoidites E-Quercoidites D组合、Pinuspollenites-Juglanspollenites-Polypodiaceoisporites-Dicolpopollis kockelii组合、Quercoidites E-Polypodiaceoisporites-Pinuspollenites-Polypodiisporites组合和Pinuspollenites-Polypodiaceoisporites-Randiapollis reticulatus-Quercoidites E组合。其中:4 425.00~5 079.00 m井段孢粉组合的优势组分是Pinuspollenites、Juglanspollenites和Quercoidites D,指示热带、亚热带针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较温凉;3 261.25~4 425.00 m井段孢粉组合中Quercoidites E占优势,指示热带、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温暖湿润。WN-A井孢粉组合记录了一次明显的由温凉转为温暖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渐新世—中新世的气候变化可以对比,其发生位置,即4 425.00 m可以作为WN-A井渐新统和中新统的界线。  相似文献   
64.
正南北地震带北起宁夏贺兰山,跨越西秦岭,穿过龙门山、小江、红河等断裂带向南延伸至缅甸境内,成为分隔中国大陆东部相对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四川盆地、华南地块与西部地震活动性强烈的青藏高原之间的重要边界带。它是中国大陆浅源地震最活跃、地震分布带状明显的巨型地震带,对南北地震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地震波可造成破坏,但也带来了震源力学性质、构造运动等信息。利用地震波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解能给出震源断层参数和应力状态。大量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可以反映区域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65.
利用小震资料对冷龙岭地区主要断裂的几何结构进行了研究,结合利用震源机制解反演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利用GPS资料计算的应变率场,分析探讨冷龙岭地区的地壳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冷龙岭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E向,与GPS主压应变率方向一致。应变率场峰值位于冷龙岭断裂以北的民乐—大马营断裂附近,然而该区域小震活动弱。(2)皇城—双塔断裂西段和东段地震基本上发生在15 km深度以内,倾向SW,浅部倾角较大,随着深度增加倾角逐渐变缓;皇城—双塔断裂中段存在一个近乎垂直的地震条带,震源深度明显大于其西段和东段。(3)冷龙岭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断裂南侧存在明显的挤压缩短变形。平行于冷龙岭断裂的GPS速度分量减小,呈现出明显的震间“S”型变形特征。利用反正切法计算得到该断裂的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分别为3.9 mm/a和7.9 km,估算得到该断裂存在M0=7.21×1019 N·m的地震矩亏损,表明冷龙岭断裂未来存在发生MW7.2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的活动特征,利用双差定位法对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2009-01~2018-09中小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基于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研究区域3.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地震活动沿断裂带分段特征明显,在101°E附近地震沿阿万仓断裂分布,近10 a来玛沁至若尔盖...  相似文献   
67.
李君  刘琴芳 《山东气象》2000,20(1):29-30
以Bayes判别的基本原理为依据 ,利用分级降水客观概率预报方法 ,获得不同量级降水可能发生的概率 ,在淄博初夏分级分段降水预报中试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8.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09-11-05陕西高陵ML4.8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定位研究,并采用CAP方法求解主震震源机制解,根据所得结果综合分析地震构造特征。结果表明,高陵地震序列主震深度约为6 km,余震主要分布在2~12 km深度范围内,地震序列在平面上呈簇状分布,在深度上大致呈垂直分布;主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03°,倾角61°,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252.40°,倾角32.78°,滑动角-116.44°;最佳矩心深度为7 km,矩震级近似为4.2级,P轴方向为北东方向;主震为正断兼少量走滑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渭河断裂与渭南-泾阳断裂交会处为重要的地震潜在地段。  相似文献   
69.
溃坝模型试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云  李君 《水科学进展》2009,20(2):304-310
从溃坝洪水、溃坝机理等方面对溃坝模型试验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回顾,概括总结了国内外在溃坝模型试验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从研究内容、相似理论、模型比尺及测试手段等方面对溃坝模型试验的现有水平及未来发展动向进行了分析,认为今后仍需大力开展溃坝模型试验研究,并以溃坝机理研究为重点,不断提高试验研究水平,为大坝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0.
晚秋冷害概率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国坚  李君 《气象科技》2003,31(1):54-57
文章以历史天气图为基础,应用逐步筛滤和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了实用、精度较高的晚秋冷害概率预报可信度计算公式;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可制作延长时效的冷害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