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37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正>1研究背景长期以来,提取地球物理场观测数据的地震前兆异常多以经验判断和震例分析为主,定量化的异常判断和预报效能评估工作有待提升。近年来,随着中国地震局学科标准化预报评价体系的建立,此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开展预报效能评估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笔者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安徽省水准观测数据全面开展效能评估工作,本文以预报效能评估结果较好的肥东短水准数据为例,分析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在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其附近地区(115°—120°E,29°—36°N)M>4.2地震的预测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62.
吴海波  李军辉 《地质学报》2012,86(4):661-670
呼和湖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新战场,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关于烃源岩的认识比较薄弱,精细评价该区烃源岩对有利区带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以层序地层学和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有机碳(TOC)、生烃潜量Pg(S1+S2)、氯仿沥青"A"、干酪根元素特征、岩石热解特征和干酪根类型指数(KTI)及显微组分特征、镜质组反射率(Ro)和源岩甾萜烷特征等方面资料,从不同层序和同一层序不同体系域对呼和湖凹陷的烃源岩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呼和湖凹陷烃源岩非均质性特征明显,烃源岩生烃的层位主要分布于Sq4、Sq3和Sq2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尤其是Sq3和Sq2层序的湖侵体系域中。应用这一方法进行烃源岩评价,不仅对呼和湖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勘探程度低、钻井稀少的含油气盆地中的烃源岩评价工作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3.
吴海波  李军辉  刘赫 《沉积学报》2013,31(2):358-367
呼和湖凹陷为“东断西超”的箕状断陷,断陷期广泛发育的构造坡折带对砂体及油气的富集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对其研究将对该区的下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及平面、剖面组合样式,在该凹陷识别出多种同沉积断裂组合样式,主要包括平行断阶状、帚状、叉状、断接型等断裂体系,造就湖盆复杂多变的构造古地貌及断裂坡折体系,严格控制着凹陷内砂体分散体系的沉积和堆积模式。按照所发育的断裂坡折带分布位置,分别阐述了断控陡坡型坡折带、缓坡断阶型坡折带、洼槽边缘型坡折带三种构造坡折带对沉积充填及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结合勘探实践探讨了同沉积断裂坡折带控制的砂体与油气藏富集的关系,指出洼槽边缘断裂坡折带是最为有利的勘探部位。  相似文献   
64.
伪魏格纳-维勒分布在地磁时频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康  晏锐  郑海刚  李军辉  方震 《中国地震》2013,29(1):157-167
采用伪魏格纳-维勒分布对静日和扰日的地磁场Z分量数据进行时频分析,结果表明周期为6~ 24h的静日变化在静日和扰日的各个台站都存在;而2~6h部分既受外源场影响,也反映了区域信息,表现出感应磁场和地壳磁场的特征.采用平滑伪魏格纳-维勒分布对汶川8.0级地震前各台的Z分量数据进行时频分析,结果显示震中附近的地磁台站在震前记录到了周期约为4.4h的异常信号,其振幅随震中距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5.
对安庆Ms4.8地震前中国大陆东部地区42个台站的地磁Z分量的幅度和相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安庆地震前,华东地区出现地磁Z分量日变化幅度的极小值时间在空间上出现地磁低点位移现象,低点时间分界线沿郯庐断裂带呈现NNE走向,分界线两侧低点时间相差超过2h,地磁日变也出现明显的畸变,发震日期为异常发生后的29 (27±4)d,震中位于低点位移分界线附近,地磁低点位移的出现可能与安庆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6.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全凹陷范围内的地震、钻井、测井、岩芯以及古生物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了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呼和湖凹陷白坚系划分为3个一级层序(TSq1-TSq3)、5个二级层序(I-V)、8个三级层序(Sq1-Sq8),并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相划分和沉积体系研究,确定该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  相似文献   
67.
刘赫  李军辉  张祥国 《地质科学》2011,46(4):983-993
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主要油气勘探和开发区之一.对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充填的综合研究表明,盆地的充填序列受构造演化的控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盆地幕式断陷活动和同沉积断裂差异断陷活动等构造作用下,形成了断控陡坡型、缓坡断阶型和洼槽型3种层序构成样式,它们制约了沉积物的分散过程和砂体堆积,对乌尔逊凹陷层序...  相似文献   
68.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油气藏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和储量规模,在白垩系均有广泛的分布,具备良好的油气地质背景和成藏条件,是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其形成条件及富集规律不明。笔者在大量统计分析和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部断陷带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指出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该区经历了5期构造运动,其中3期改造强烈,形成3期叠合盆地,奠定了富油洼槽和油气规模富集的构造格局;不同演化时期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不同,断裂坡折带和构造转换带控制扇体的展布,为油气规模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高含火山碎屑物质受有机酸溶蚀形成次生孔隙,为深部油气成藏提供了有效储层空间。系统分析得出油气藏形成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复式箕状断陷凹中隆起带和大型缓坡断阶带是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烃源灶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已发现油藏主要分布在生烃洼槽内或周边;扇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前缘及水下扇中扇相带是最有利的含油相带,是油气富集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9.
地震地方平太阴时集中程度时间扫描是在平太阴时集中程度空间扫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计算结算结果反映某一地区的地震地方平太阴时集中程度随时间的变化.由于计算地震地方平太阴时集中程度时间扫描时涉及的扫描参数众多,首先分析了该方法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最小震级、时间扫描窗长对结果影响比其他参数大;但当所有的时间扫描参数在合理的范围内变化时,结果曲线形态大体一致,相关性比较高,说明该方法得到的结果稳定性比较好.认为,地震地方平太阴时集中程度较高时为异常,并用该方法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南黄海地震带,结果显示具有比较好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