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1矿区地质特征巴塘县核桃坪铅锌矿区在构造上位于西南三江构造带中段的中咱地块内,东邻义敦岛弧碰撞带,西以金沙江板块结合带与羌塘-昌都陆块相邻。由于受多次地裂运动和碰撞造山活动,并发生陆内汇聚,使本区成为三江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以铅锌矿为主的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242.
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是冈底斯地区铅锌资源量的主要来源。本文在全面收集冈底斯成矿带及其周边(主要包括冈底斯及其以南的喜马拉雅带)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基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GIS平台基础上的资源预测评价系统。运用特征分析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别确定了预测区内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定位预测的找矿模型和定量化标志,其中对铅锌矿预测比较重要的地质变量(变量权重>0.2)有中酸性花岗质侵入岩体,其他类型矿床(点),Cu、Pb、Zn、Ag、Cd、Au、Bi单元素化探异常,Cu-Pb-Zn-Ag、Pb-Zn、Pb-Zn-Ag-Cd组合化探异常,磁异常正负场变化,中低负重力异常场等。在此基础上,利用MRAS资源评价系统,圈定了铅锌矿成矿远景区共57处,总体上预测成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及已知矿床(点)分布吻合较好。采用面金属量法估算了各远景区的铅锌矿资源量。统计结果表明,预测区内1000m以浅潜在铅锌资源总量可达2.9亿吨,指示了冈底斯成矿带及其周边仍具有良好的铅锌矿找矿远景和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43.
恰功矽卡岩型Fe(Cu)-PbZn(Ag)矿床的形成与二长花岗斑岩关系密切。该矿床与查藏措、斯弄多、加多捕勒、青都、那扎等矿床已初步在冈底斯中段勾勒出1条矽卡岩成矿带,但目前对这些矿床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对发育于西藏恰功矿区南部的2种斑岩的锆石采用CL和LA-ICP-MS进行了成因矿物学和微区微量元素及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石英斑岩的侵位时代为66.83±0.72Ma (MSWD=2.4,n=9),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二长花岗斑岩侵位时代为67.42±0.80Ma (MSWD=3.8,n=15)。2种斑岩锆石的U/Yb-Hf及U/Yb-Y在微量元素图解中均显示结晶于陆壳环境。二长花岗斑岩中锆石的矿物结构和Zr/Hf、Th/U、Nb/Ta、Nd/Yb值等微量元素特征和根据Ti含量估算的TTiz显示,其是源于上地幔基性岩浆脉动上涌过程中同化、混合地壳物质后形成的岩浆熔体,伴随围岩压力降低在上侵过程中结晶、分异,最终于近地表冷却形成的。这些结果暗示恰功矿床的形成与印亚陆陆初始碰撞时回卷的新特提斯洋壳撕裂诱发的壳幔混源岩浆活动有关,代表了一种尚未充分认识的陆陆初始碰撞阶段壳幔混源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在冈底斯中段中北部针对该时代矿床的勘查工作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44.
胶东蓬家夼金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蓬家夼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新近发现的金矿床之一,矿体赋存在胶莱盆地东北缘层间滑动断层带中、莱阳组砾岩与荆山群地层的构造接触部位,为区内燕山期火山活动前期,在大气水和岩浆水的参与下形成的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床。同位素研究表明,蓬家夼金矿的硫、碳来源于矿区围岩;部分铅则可能具有地幔成因。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液相成分中富Na+、Cl-,贫K+、F-。成矿流体δ18OH2O为0.59‰~4.03‰,δDH2O为-97.95‰~-89.5‰,反映了成矿流体由大气水和岩浆水混合组成的特点。成矿时代在100Ma。  相似文献   
245.
董磊  李光明  李应栩  代作文  梁维 《地质通报》2016,35(8):1271-1280
马扎拉金(锑)矿位于西藏北喜马拉雅金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是扎西康整装勘查区发现的最早并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对马扎拉矿区广泛出露的英安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英安岩具有富硅(SiO_2=66.86%~71.84%)、低碱(Na_2O+K_2O=3.79%~4.60%)、低Mg(MgO=0.50%~0.94%)、强过铝质(A/CNK=1.55~2.23)的特征,强烈富集Rb、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相对亏损Ta、Ti、Zr等高场强元素(HFSEs);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283.74×10~(-6)~380.04×10~(-6)),轻稀土元素富集,且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10.57~15.22),中等负Eu异常(δEu=0.39~0.48),无明显Ce异常。英安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8.2±1.6Ma,表明马扎拉矿区英安岩形成于早白垩世。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初步认为马扎拉矿区英安岩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可能是Comei-Bunury大火成岩省形成早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246.
大宝山矿床是粤北地区最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其Fe、Cu、Zn-Pb、W、Mo均达大型级别。其中Cu-Zn-Pb矿化主要呈似层状产出,与地层关系密切。关于其成因一直争论不休,部分学者认为其形成于海底火山热液喷流(葛朝华和韩发,1986;姚德贤,1983),部分学者认为其形成于燕山期岩浆热液,与斑岩型矿化近同期或为其外带(刘姤群,1985;祝新友,2011)。本文在对钻孔系统观察与编录的基础上,通过岩矿鉴定、定年与分析,建立了矿区的火山-沉积层序,进而分析火山-沉积层序对似层状含铜铅锌矿体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47.
岔路口斑岩Mo-Zn-Pb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热液脉状Mo-Zn-Pb成矿系统,脉状Zn-Pb矿化直接叠置在斑岩Mo矿化顶部。本文挑选岔路口斑岩型矿化及热液脉型矿化的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通过EMPA、ICP-MS等多种方法分析硫化物的主微量元素组成,发现岔路口各阶段硫化物均富集Mo元素,相比于斑岩型矿化各阶段中的黄铁矿,Zn、Pb、Mn、Cd、Ga、Ag、Bi等元素在铅锌矿阶段内相对富集;相比于过渡阶段,铅锌阶段闪锌矿中Mo、Co元素及方铅矿中的Bi、Cd和Ag元素含量下降。微量元素在不同阶段内的变化可能是流体降温和天水混合的结果。黄铁矿的稀土总量与成矿岩体最接近,且与成矿岩体和围岩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并有较明显的Eu负异常;黄铁矿宽广的Y/Ho比值(25.0~39.0)与成矿岩体的Y/Ho比值范围(27.4~38.7)最接近,同时包括了围岩相对较窄的Y/Ho比值(25.7~31.3),这表明成矿物质主要与成矿岩体同源,可能加入了一定量的围岩物质,岔路口硫化物富Mo的特征受控于深部斑岩Mo矿化岩浆-热液系统。对比东秦岭-大别W-Mo-Pb-Zn矿集区的远源热液脉状Pb-Zn矿床,岔路口浅部近源脉状矿化中的黄铁矿具有更高含量Mo/Ag-Bi/Sb比值和Mo/Pb-Sn/Sb比值,因此浅部硫化物的高Mo含量以及黄铁矿中相关元素比值的高值,可为脉状Zn-Pb矿化附近隐伏斑岩钼矿化的勘探提供新线索。此外,与其他热液脉状和斑岩型矿床相比,岔路口矿床硫化物更富集中高温元素;且综合分析多类矿床的硫化物的微量元素后,本文还初步查明不同矿床类型硫化物富集的微量元素,这一尝试可为矿床成因的判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8.
库拉岗日穹窿位于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东段,北邻拉隆穹窿。通过1∶5万矿产地质填图和稀疏地表工程控制,在库拉岗日穹窿东部的嘎波地区新评价一处伟晶岩型锂矿。含矿锂辉石伟晶岩脉整体上顺层出露在穹窿滑脱系大理岩中,单条脉长1~1 200 m不等、宽0.8~40 m不等,主要含锂矿物有锂辉石、锂电气石和锂云母等。目前通过5个地表工程控制识别出2条主要矿化带,其中Ⅰ号矿化带长约2 km,圈出主矿体2条(K1、K2), Ⅱ号矿化带长约700 m,圈出主矿体1条(K3)。K1矿体长约1 200 m,厚5~40 m,平均约20 m。K2和K3矿体呈大透镜状产出,走向延伸>100~600 m,厚15~50 m,其中K2矿体总厚度45.3 m,Li2O平均品位为1.11%、Rb2O平均品位为0.064%、BeO平均品位为0.047%。新发现的嘎波锂矿以锂为主,共生铍、铷,伴生铌、钽、铯、钨、锡等有益组分,初步分析有望达到大型规模,进一步找矿潜力巨大。嘎波锂矿的发现是喜马拉雅成矿带稀有金属找矿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对深入认识喜马拉雅新生代构造-岩浆演化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青藏高原南部碰撞造山与成矿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9.
本文从构造-岩浆演化、典型矿床特征、构造-岩浆产物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对冈底斯成矿带形成于195~80Ma的与俯冲-碰撞作用相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铜矿的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研究区与俯冲-碰撞作用相关的斑岩型铜矿大致可分为早-中侏罗世、晚侏罗-早白垩世、晚白垩世3个成矿时期,分别对应于雅鲁藏布江洋向北、班公湖怒江洋向南相向俯冲、班公湖怒江洋碰撞关闭、雅鲁藏布江洋向北持续俯冲、雅鲁藏布江洋向北晚期俯冲等构造-岩浆事件。与早期相向俯冲相关的雄村式矿床,在拉萨东部达孜-工布江达一带具有良好找矿前景;与中期俯冲-碰撞相关的多龙式矿床,在昂龙岗日、东恰错、桑日等火山岩浆弧区成矿条件较佳;与晚期俯冲相关的尕尔穷式矿床,在冈底斯东段和西段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50.
宋国学  秦克章  刘铁兵  李光明  申萍 《岩石学报》2010,26(10):2946-2958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发育有NW向斜列的四个泥盆纪海相火山岩沉积盆地,位于北西端的阿舍勒盆地产有阿舍勒大型铜锌矿床,前人对该矿床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其容矿火山岩的年龄尚未明确厘定。本文应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微量元素,对阿舍勒铜锌矿区内出露的泥盆纪火山岩进行了研究。由锆石U-Pb定年获得了一组火山岩老锆石谐和年龄为1985±8.9Ma,加权年龄为2005±30Ma,代表了阿尔泰地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形成时代,其Th/U值在0.25~0.90之间,εHf(t)为-1.4~8.5,平均值为3.3;另外一组新锆石年龄为408±8Ma,其εHf(t)为9.3,Th/U值为0.49,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特征,代表了早泥盆世岩浆活动高峰期一次火山活动时代。老锆石∑REE从最低的1015×10-6变化到最高的3486×10-6,表现为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特征;本组锆石不同于正常岩浆锆石的显著特征是部分出现Ce元素负异常。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稀土元素Ce负异常特征综合显示,阿尔泰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可能形成于Columbia超大陆拼合聚集背景下,其物源来自强还原性地幔物质与氧化性地壳物质的不均匀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