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404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砂岩铀矿成矿过程与氧化还原分带: 铀系不平衡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铀系不平衡技术被用来研究新疆伊犁盆地库捷尔太砂岩型铀矿床的氧化还原分带和成矿过程.取自该矿床的26个样品的铀、钍含量以及234 U/ 238U, 230 Th/ 234 U和230 Th/ 238U活度比值分别用ICP -MS和α能谱仪进行了测量.不同氧化还原带岩石的铀、钍含量和钍/铀比明显不同: 强氧化带岩石的U、Th含量和Th/U比分别为12.4 μg/g, 4.5 μg/g和0.48; 弱氧化带分别为20.4 μg/g, 5.0 μg/g和0.38; 过渡带(矿化带)分别为169.7μg/g, 4.7μg/g和0.07; 还原带(未蚀变带)分别为6.8μg/g, 3.7μg/g和0.87.其同位素特征亦有明显差异: 氧化带岩石234 U/ 238U大多大于1, 过渡带(矿化带)岩石部分大于或等于1, 部分小于1, 还原带(未蚀变带)岩石大多大于1; 氧化带岩石230 Th/ 234 U和230 Th/ 238U大多大于1, 过渡带(矿化带)岩石大多小于或等于1, 还原带(未蚀变带)岩石大多大于1.这可作为砂岩型铀矿床矿体定位的指示剂.铀系不平衡特征还示踪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82.
183.
山东铝业公司拟建第二赤泥堆场于母猪山石灰石采空区。该堆场运行后将对下游地下水体造成污染 ,pH值将达到 1 1 .3。为此 ,拟采用赤泥、石灰配比为 1∶9的抗渗垫层进行防渗。根据水流运移特征及防渗材料特征 ,评价满足堆场使用 2 0年的最佳垫层厚度为 1 .0m。  相似文献   
184.
特征变量选择结合SVM的耕地土壤Hg含量高光谱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应用高光谱数据反演耕地土壤重金属汞(Hg)含量,对原始光谱进行10 nm重采样和SG平滑处理,用不同光谱变换数据与土壤重金属Hg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IRIV、Random Frog和PCC提取光谱特征波段,分别建立SVM与GWO-SVM土壤Hg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获取Hg含量最优反演路径。研究表明,一阶微分变换光谱后土壤光谱特征更明显;上述特征提取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光谱数据冗余,保留有效变量信息;经灰狼算法优化后支持向量机模型反演精度提高,IRIV结合GWO-SVM预测精度更高,其验证集R2为0.894,RMSE为0.082,MAE为0.016。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反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5.
报告了自1981年以来历次对曹娥江流域淡水贝类的调查结果。标本经鉴定计有52种,其中腹足纲6科13属32种,瓣鳃纲4科11属20种。分析了流域中淡水贝类与栖息环境的关系。探讨了流域中淡水贝类的分布区划及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86.
中心地理论     
我们已看到,客观世界中的有些居民点变成了中心地,这些中心地为其周围地区提供货物和各种服务。当然,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其影响范围的大小也不同。一般来说,中心地为其周围地区提供的货物越多,服务的范围越大,则所要求的门槛人口越多,吸引和影响的范围就越大,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反之,提供货物和服务越少,则所要求的门槛人口越少,吸引和影响的范围就越小,中心地的等级越低。由上述思想出发,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首创了中心地理论。他对德国南部进行了研究和考察后发现,在城镇居民点的空间结构和城镇与农村的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7.
188.
华北古陆的形成与构造演化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根银  孙爱群 《地学前缘》1997,4(4):291-298
以华北古陆为例,论述了地球演化史中经夯的三大阶段。1;古陆的形成阶段;地球形成早期,以地幔对流为主导作用,到早太古宙出现初始陆核,地幔对流驱动的地体拼贴和板底垫托是陆壳形成的主要方式;中太古宙开始出现一定规模的坳陷盆地,发育了基性火山夺-碎屑岩-镁质碳酸盐岩等表壳岩,同时伴随着大量中基性,花岗质岩浆活动晚太古宙和早元古宙是陆壳形成的主要时期并已具有现今板块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89.
黔西南下三叠统金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黔西南下三叠统浸染型金矿床的形成与泥灰岩和泥岩中的有机质具有密切的关系。浅海及Xi湖相泥灰岩、泥岩中有机质较丰富,金的矿化程度较高,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表明,金的富集与菌藻类来源的有机质有关,菌藻类生物对矿源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有机质演化产物不仅促使了金的活化迁移,有机质热解产物还促使金的沉淀和富集。因此,金的物源丰富和源于菌藻类的有机质较丰富的岩层分布区是金矿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90.
广西金牙金矿床中饱和烃丰度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建新  张爱云 《地球科学》1997,22(2):177-180
对广西金牙金矿床的可溶有机质族组成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矿体饱和烃的丰度低于围岩,矿体与围岩总抽提物所气相色谱图亦明显不同,尤其是甲醇-丙酮-苯抽提物的区别更明显,矿体与围岩饱和烃丰度的差异为分析有机质在金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线索,对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