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404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基于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培养过程中游动细胞和不动细胞的形态差异与转换,对比研究了两种细胞类型在离心收集与藻落形成效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SCCAP K-0084在BYA培养基中培养4~6 d和9~12 d分别以绿色游动细胞与绿色不动细胞为主;早期游动细胞离心收集需要更高的离心力,但500~1 000 g离心5 min可以在不影响细胞存活率的情况下有效收获所有类型细胞;相比于传统直接涂布法,双层琼脂平板法可有效提高平板藻落形成效率,且游动细胞藻落形成效率比不动细胞藻落形成效率更高。TAP培养基由于藻落形成效率较低并不适合于雨生红球藻平板培养与筛选,自养型培养基虽然具有较好的藻落形成效率但是藻落形成速度较慢,相比而言,BYA培养基藻落形成效率较高且生长速度快,更适合用于雨生红球藻细胞的后期平板培养与筛选过程。  相似文献   
14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逐渐达到自动化水平。笔者结合编程语言Visual Basic进行了软件开发,所编程序不仅满足内业计算处理要求,更能通过自动化数据检核功能进行各项数据超限判定,检核结果采用色彩区分的方式更为直观地显示出数据超限情况;此外,通过"测段小结"对一测段主要信息进行了呈现。经工程实践应用证明,软件功能满足测量规范要求,具备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3.
在对沁水盆地北端发育的中生代褶皱、断层和节理等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区内的构造变形及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构造线以NE-SW向为主;东部构造线以近SN或NW-SE向为主;两者之间的构造线方向主要表现为近EW向。研究区内的褶皱、断裂、节理以及水系的发育特征均表明:本区在晚古生代—中生代经历过一期近SN向的挤压作用,其最大主应力方位为161°~174°,倾角在10°以内,这期挤压作用可能是对印支期构造活动的响应;此外,在距今165±5 Ma至136 Ma期间,本区可能还经历过一期NW–SE向的挤压作用,其最大主应力方位为152°,倾角1°。   相似文献   
144.
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余瀚  王静爱  柴玫  史培军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1):1498-1511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发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表明一种灾害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的灾害链现象使得灾情通过累积放大效应而大大超过单一灾种灾情,深入研究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过程是有效防范巨灾风险的前提.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研究中不同视角下对灾害链现象的理解,认为灾害链一般性概念中应当包含孕灾环境、致灾因子链、承灾体以及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复杂相互作用关系,只有从地理学的综合性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而完整的理解灾害链过程灾情累积放大机制.其次,按研究思路的差异,综述了当前研究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过程的5 类方法,包括经验地学统计方法、概率模型、复杂网络模型、灾害模拟以及多学科理论方法.从描述灾害链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复合作用的角度出发,分别讨论了它们在刻画灾害链灾情放大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选取了影响较大、灾害引发关系典型的地震灾害链与台风灾害链,从灾种维度综述上述几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概况及进展.最后,提出综合多种方法发展与完善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效应过程的动态模拟是灾害链的研究趋势,其中关键在于模拟灾害链系统各要素的时间与空间上的耦合,研究思路从“静态—描述—解释”向“动态—过程—模拟”的转变是理解灾害链、灾害系统复杂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5.
根据山东省24个风电场2013年全年每15 min的风电输出功率实测数据以及相应的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气象预测数据和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区域大规模风电爬坡现象与大尺度天气系统演变的联系。结果显示,大尺度天气系统,特别是阻塞高压系统,是诱发山东地区大规模风电爬坡的重要因素;爬坡事件的预测应当考虑天气演变的因素。进一步结合旋转门(The Swinging Door,TSD)算法重新讨论了爬坡事件的定义与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爬坡事件的特征及其可预报性;并指出风电功率上报、考核制度应当重点考虑爬坡时间段的预测水平,以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6.
感觉武汉     
张文 《地图》2004,(4):28-32
如果你从未去过武汉,建议你购买一本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游乐武汉》,里头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可以是一个行程指南。  相似文献   
147.
张文 《地图》2004,(2):13-19
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中,我们体会着这个城市的变化,我们的记忆更是在地图的翻阅中苏醒,有风格的城市,叙说着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8.
王静爱  干萍 《地图》2004,(5):35-39
人类由于自身的局限不可能重新经历地球的每段历史,也不可能亲至地球的每个角落去认识世界但所幸我们有地图.可以通过地图来看世界.通过地图来认识地球的过去与现在。地图像人类历史一样古老.而且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演变。地图告诉我们的远比指导我们如何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内容多得多。地图展现  相似文献   
149.
胶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发生于125~110 Ma,与金成矿作用同期的早白垩世晚期艾山岩体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缘,由深成相的石英闪长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类及浅成相的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等组成,岩体发育岩浆暗色包体.对艾山二长花岗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测试和研究,探讨了该...  相似文献   
150.
贺兰山中段古元古代层状花岗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岗岩的多样性决定了对花岗岩成因的各种解释。对贺兰山中段黄旗口元古代地层中存在于花岗岩中“层理”、“残留体”等地质现象进行研究 ,认为该地区花岗岩是由元古代沉积岩经过变质交代作用而形成的 ,这种变质交代作用可能发生在古元古代 ,在秦祁贺三叉裂谷活动之前地壳变薄的大地构造环境下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