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探讨有机氯农药HCH和DDT残留在湖泊沉积物中的赋存和演化过程,并利用其特有的时间标尺特征分析近现代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湖泊沉积过程,2006年在太湖的竺山湾、梅梁湾利用重力采样器分别采集湖泊沉积岩芯ZS和ML,按1cm间隔分样。测定了两孔岩芯20cm深度以上的HCHs(六六六类)和DDTs(滴滴涕类)残留量,结合测年资料分析了两孔岩芯中近50年来HCHs和DDTs垂直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竺山湾岩芯ZS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分别为0.22~9.70ng/g和0.32~12.34ng/g;梅梁湾岩芯ML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分别为0.18~11.02ng/g和0.52~13.44ng/g。尽管两孔岩芯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不同,但指示的沉积时间一致: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岩芯中HCHs和DDTs残留量均明显增加,在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峰值,这与太湖流域有机氯农药HCH和DDT使用的历史相一致,岩芯ZS中HCHs和DDTs残留量以及岩芯ML中HCHs残留量在80年代初以后逐渐降低,这与有机氯农药HCH和DDT在1983年禁止使用的时间相对应。但在岩芯ML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DDTs残留量又明显增加,显示有新的输入源,可能与90年代以来无锡、常州快速发展的"小化工、小农药"排污进入梅梁湾有关。研究结果同时还表明太湖沉积物中的HCHs和DDTs残留量在沉积岩芯上的变化序列可以作为指示太湖沉积过程的时间标尺,对太湖沉积环境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太湖地区多剖面地层学分析与良渚期环境事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史威  马春梅  朱诚  王富葆  李世杰 《地理研究》2008,27(5):1129-1138
太湖地区多剖面地层学分析和环境考古研究表明:本区良渚期为全新世大暖期中气候逐渐向干凉转变的时期,但大部分时间里仍略比今天暖湿。良渚期末气候走入低谷并剧烈波动,良渚期侵蚀面反映一次较长时间的海面下降过程,气候剧烈波动的转型期与海面下降至低海面过程相一致。此时本区洪积层、埋藏遗址及遗址地层中文化间歇层等发育皆反映古洪水泛滥事件的存在;而良渚期侵蚀面上的铁锰结核聚集现象及现没于水下的众多良渚期开挖的古井等遗迹还反映出这一时期也曾发生过气候干燥事件。分析认为良渚文化繁荣发展期陆地面积扩大,气候略好于今天;而良渚文化衰亡期则处于4300~3800aB. P.间的水、旱灾丛生的低海面气候异常期。  相似文献   
53.
云南星云湖沉积物正构烷烃记录的近代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影响在湖泊沉积中的记录,在云南星云湖水深8.2m处采集1支85cm长的柱状沉积岩芯,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沉积岩芯中的类脂物分子进行分析,揭示了近160年以来星云湖地区环境演变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岩芯中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C15~C35呈有规律变化:85~60cm深度表现为低碳数相对优势,60~32cm逐步变为以高碳数为优势,32~10cm高碳数较前阶段降低,10~0cm深度低碳数显现明显优势。同时,平均碳链长度(ACL)、高碳数同系物与低碳数同系物比值(H/L)以及C27/C31等结果还揭示出:近160年来湖泊沉积中有机物输入经历了内源低碳(1920s前)、外源高碳(1920s~1980s初)和内源低碳(1980s初~2004年)为优势的演变过程;在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状况下,H/L变化与气候的冷暖变化具有显著的对应关系,即H/L低值段明显对应于气候的相对寒冷期,H/L高值段明显对应于气候的温暖期。在1990年代以后,尽管气候持续变暖,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湖泊富营养化快速发展,H/L值却随之急剧降低,反映出沉积岩芯中的类脂物可敏感记录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西昆仑山甜水海两个钻孔的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李世杰  李树德 《冰川冻土》1991,13(2):187-188
  相似文献   
55.
帕米尔弧东段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是青藏高原碰撞挤压表现最明显的地区之一。通过构造剖面和地震剖面解释,认为帕米尔弧东段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分带性特点,自南西向北东方向可以划分为逆冲推覆构造的根带、中带、锋带与锋前带,相应地发育叠瓦状逆冲断层、冲断褶皱、断层相关褶皱、单斜构造等不同的构造组合。对逆冲推覆锋带中苏盖特和阿克陶生长背斜、生长地层及形成时序分别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帕米尔弧形逆冲推覆构造以前展式(背驮式)向前陆方向扩展,逆冲推覆始于上新世,并一直持续到早更新世。弧形构造东西两段逆冲推覆运动方式和地层缩短量有很大差异:西段为与挤压方向垂直的逆冲,而东段为斜冲兼顺时针走滑;西段地层缩短量大于东段。  相似文献   
56.
中坝和中堡岛遗址文化堆积的持久连续性在长江三峡地区是绝无仅有的,它是由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址文化堆积由最初发育在河流宽谷区山前古冲积扇体或山前台地上,到逐渐发展演变为堆积在"河中岛"或"江中岛"上,特殊的地貌和沉积条件是促成这两处遗址文化层连续不间断发育的自然基础.长期的盐业、种植业以及渔捞作业是人类活动不间断发生于此的内在驱动力,并构成文化堆积连续发生的人类活动因素."中坝人"和"中堡岛人"资源环境感知的形成是人类在长期实践活动中与自然环境互动作用的结果,遗址中文化层间所夹洪水淤砂层以及文化层中所含洪水沉积物,非但没有阻碍或中断两处遗址人类活动的连续性,反而成为促进或稳固文化堆积体持续成长的重要物质因素.  相似文献   
57.
史威  朱诚  李世杰  马春梅 《沉积学报》2010,28(1):176-182
重庆丰都玉溪剖面AMS14C测年(校正为日历年)配合考古器物断代,证实约8 500~4 800 aBP间该剖面地层基本连续。玉溪剖面下部洪水淤砂—坡积物互层(31~10层)与上部坡积层(9~3层)形成鲜明对比,反映沉积物源和沉积环境曾发生过显著变化。研究认为,Rb、Sr等代用指标曲线的变化特征与剖面沉积结构变化相吻合,揭示了剖面上、下沉积结构的差异主要与不同气候背景有关;剖面下部堆积较厚、持续时间较短及沉积速率较快的洪水淤砂—坡积物互层,是研究区气候不稳定条件下水文异常变化的结果。进一步分析认为,该剖面沉积物的微观隐性代用指标与宏观显性结构的对应性特点还反映,研究区全新世大暖期气候存在阶段性的变化,约8 500~7 200 aBP为大暖期中的气候不稳定阶段;而约7 200~4 800 aBP则体现了大暖期鼎盛阶段暖湿稳定的气候特点,其转折点发生在7 200 aBP前后。  相似文献   
58.
北京时间2018年6月1日21:43左右,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的西南有火流星滑过夜空,通过目击者拍摄的视频初步判断又是一次陨石降落,这是继2017年10月4日(农历中秋节)后又一次目击到流星光顾云南省上空。6月2日有消息称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遮镇的曼伦村发现了降落的陨石。随后的几天,陆续有很多媒体记者、陨石爱好者和陨石猎人赶往陨石降落地,随即,一场陨石雨呈现出来。截止目前,已经收集到的数据表明这次陨石雨的已知范围约3km×12km,从南东向北西方向以55.3°±2.5°的入射角度降落至地面,先后在曼南、曼光、曼央囡、曼潘、曼么代、曼楷龙、曼庄、曼垒、曼伦、曼迈回、曼朗、曼赛、蔓燕和曼桂村等10余个自然村发现陨石,据不完全统计,陨石数量超过1000个,质量由0.04 g至1280 g,总质量超过50 kg。该陨石雨陨石类型为L6,冲击程度为S4。  相似文献   
59.
60.
正编者按语:湖泊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国土资源。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其不稳定性和人类活动,造成湖泊生态与环境的恶化,湖泊环境已成为当前区域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最为敏感、影响最为深刻、治理难度最大的地理单元。另外,湖泊是以水为纽带,将地理学、地质学、构造学、沉积学、生物生态学、气象气候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在一起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