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目前单台地震波形监视记录软件地震检测报警准确率不高的原因来改进地震检测算法。以个旧地震台CTS-1E型甚宽频带数字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波形为例,先将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波形无延时的实时仿真成短周期地震波形以滤除大周期的背景干扰,进而得到纵波记录特征突出的地震波形;然后运用改进后的STA/LTA算法来检测地震,从而可以显著提高单台地震实时报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6年2月1日以来个旧地震台VP型宽频带垂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正确识别自然环境、场地环境、仪器故障、人为影响等典型干扰,并分析干扰形态及特征,可有效提高VP垂直摆观测的内在质量,对准确识别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地震波通过时触发的地震数与主震引起的静态应力变化触发的地震数的相对比例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静态应力变化应该对地震发生概率有长期影响,而由地震波通过引起的动态应力变化则不会。两种机制都应该会提高某些地方的地震活动率,但只有静态应力变化计算可预测地震活动率降低的影区。因此,鉴别出主震后受到抑制的地震活动就可判断静态应力变化过程。我们注意到原则上静态应力变化理论只能预测影区内特殊震源机制地震受到抑制,而非总体地震发生率的降低。因此,可用主震前、后因一定机制类型地震受到抑制而引起的平均震源机制的变化来表示应力影区的特征。我们考察了从哈佛矩张量(CMT)目录中抽取的119个MS≥7主震的±2°半径范围内、主震发生前后5年内的平均震源机制。仅在两例中发现由地震受到抑制引起的显著的平均震源机制变化。不过,通过数据叠加,我们能从统计上分辨出特定震源机制的主震后地震受到了显著抑制。这表明,虽然静态应力影区信号微弱,但它们的确出现在全球目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