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选取典型表面流人工湿地——盐龙湖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沉积物理化性质分析,湿地系统水动力模拟,风场与悬浮物(SS)再悬浮浓度关系的拟合及全年再悬浮对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估算,探索表面流湿地沉积物在动力条件下的再悬浮特征及此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再悬浮量.结果显示:0.3~0.5 m水深沉积物的理论起动流速在18.54~22.62cm/s之间,模拟得到湿地运行过程中水体流速最大值为1.62 cm/s,会远小于理论起动流速值,因此湿地内部流动产生的底部扰动难以形成湿地底泥的大规模再悬浮现象.但湿地内部仍存在一定的底泥再悬浮效应,风场扰动是主要影响因素,风场作用受植物影响显著,萌发期(3-4月)和收割期(11月-次年2月)再悬浮贡献量大于生长期(5-8月)与成熟期(9-10月),并且当风速4 m/s时再悬浮浓度明显增加.再悬浮浓度与运行水深也有关,0.3 m水深SS再悬浮浓度分别高出0.4 m和0.5 m水深12.48%和18.67%;高锰酸盐指数(CODMn)分别高出12.61%和19.52%;总氮(TN)分别高出248.12%和341.94%;总磷(TP)分别高出35.53%和43.48%.全年SS、CODMn、TN和TP再悬浮量分别达到2.8、0.47、0.15和0.011 kg/m2.  相似文献   
42.
李一平  王静雨  滑磊 《湖泊科学》2015,27(5):811-818
将环境(EFDC)模型应用于广东梅州的河道型水库——长潭水库,经过模型的验证,建立长潭水库水生态数学模型,模拟出水库在现状污染负荷下的藻类生长情况,以叶绿素a浓度为指标,研究水库在丰水年与枯水年富营养化改善程度对不同流域污染削减方案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现状污染负荷削减10%,在丰水年库尾、库中和库首点位的叶绿素a平均浓度分别降低13.99%、12.00%和10.35%;枯水年3个代表点位叶绿素a平均浓度分别下降8.42%、5.63%和2.10%.污染削减20%的情况下,丰水年3个代表点位的叶绿素a浓度分别降低26.78%、19.25%和17.04%,枯水年对应的降低幅度分别为11.72%、7.97%和5.12%;库尾地区表现出河道的特征,在污染负荷削减的情况下藻类生长能够受到有效遏制,库首地区则表现出湖泊的特性,枯水年这一特征表现更加突出,污染削减20%的情况下,叶绿素a的平均浓度仅降低5.12%.  相似文献   
43.
研究湿地底泥污染特性及水-土界面边界层性质是明确大型人工湿地长期运行下底泥内源污染问题的关键.本文以典型人工湿地为例,通过综合布点垂向分层监测湿地底泥理化性质,明确底泥污染特性,分析水-土界面边界氧化层现象、性质及形成机理,探讨其性质成因.结果表明:与湖泊类似,长期运行人工湿地底泥也会产生氧化层,垂向由上到下分为氧化层、污染层、过渡层和健康层;运行6年的湿地底泥可形成厚约1 cm、无明显臭味、棕黄色可塑状的氧化层;与污染层相比,氧化层色味变淡、流动性减弱,含水率、d(0.9)、亚铁、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分别降低7.20%、54.04%、54.59%、17.89%和7.00%,氧化还原电位和总磷含量分别升高150.41%和18.17%;氧化层是由氧化、沉降协同作用下形成的底泥表层氧化态微环境,其中上覆水溶解氧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氧化层致密程度,降低氧化层有机质、总氮含量,上覆水悬浮物浓度越高、水深越深越有利于增加氧化层厚度.  相似文献   
44.
利用内蒙古119个国家气象站逐小时降水量及常规的日降水量资料对2012—2015年内蒙古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及大雨以上天气情况从时空分布、出现概率、降水比率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统计。分析了内蒙古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特别是得出了内蒙古短时强降水发生时段,以及短时强降水在整个大到暴雨过程中所占比例等方面的特点,为预报员认识内蒙古短时强降水活动情况提供有利的参考。分析得出:短时强降水在时间、空间以及降水量级上的分布极不均匀,主要发生在6—8月,7月最多;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时段,集中在15—17时,尤其17时最多;短时强降水多出现在日降水在6h之内(含6h),占短时强降水发生总数的57%;短时强降水的降水比率相当高,有84%的短时强降水过程中短时强降水雨量占当日降水总量的50%以上,39%的占当日降水总量的80%以上;短时强降水受地形增幅影响极大,内蒙古东部偏东的大兴安岭东侧和西中部阴山山脉南侧均为短时强降水多发区。  相似文献   
45.
介绍多水下机器人(UUV)数字仿真平台的硬件结构以及单体UUV和多UUV系统的水动力计算流程,在此基础上利用Windows多线程技术实现多UUV的水动力计算,该方法已经用于多UUV数字仿真平台虚拟环境节点的设计中.系统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设计的应用程序具有良好的执行效率和实时响应能力,为以后多UUV半物理仿真平台的水动力计算和实体多UUV系统水动力系数的验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47.
人工影响天气在我国已开展多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现代化和自动化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业务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建立一套用微机控制和管理的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为此,我们应用Access和VB语言开发设计了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资料库,并建立了相应的资料管理系统,实现了资料管理工作的基本自动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48.
49.
针对人工增雨作业的实际需求建立的人工增雨作业预报集成业务系统包括短期预报系统、临近预报系统、3~5天预报、相关资料调阅和分析资料查阅5大功能模块;天气分析、地面图资料、Tlogp资料、短期预报结论与相关资料5个数据库,其中共含33个表,531个字段。利用VB6.0建立了界面友好、使用简洁的业务应用软件,该软件含有66个界面,所有的选择项尽可能采用下拉式弹出菜单进行选择,而不需要直接录人,该业务应用软件不仅可以实现以上各项功能,而且可以实现数据库的添加、更新、检索等功能,同时为方便所有业务人员还建立了一般业务人员Micaps调阅平台及数值预报产品详细资料分析平台和强对流分析平台。  相似文献   
50.
相似离度方法在沙尘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 1 988年以来 ECMWF资料齐全的沙尘暴个例 ,将其按区域分为全区、西部、中部、中西部以及中东部 5类 ,再按强弱分别分为强和一般 2类 ,建立不同的样本库。根据多年预报经验建立消空指标 ,对实时资料进行消空 ,在消空的基础上 ,用相似离度分析方法对 ECMWF的 3个场 (5 0 0 h Pa高度场、85 0 h Pa温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 )的历史资料库和实时资料进行比较 ,制作不同时次的沙尘暴预报。并利用 VB和 Fortran语言编程 ,建立沙尘暴预报业务系统 ,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完成预报的制作 ,实现预报结果在 Micaps系统下的自动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