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331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5篇
  1940年   5篇
  1938年   5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6篇
  1935年   4篇
  1934年   9篇
  1933年   5篇
  193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1.
62.
重庆武隆喀斯特景观特征及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隆喀斯特"遗产提名地位于重庆市东南缘,乌江下游峡谷区,包括芙蓉洞芙蓉江、天生三桥和后坪三个相对独立的喀斯特系统.由峡谷、天生桥、天坑群、洞穴和竖井群、伏流、洼地、蚀余石峰、瀑布和泉等喀斯特现象和要素构成.其中,芙蓉洞次生化学沉积物种类多样,景观秀美,科学价值高;三座天生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串珠式天生桥群,景观壮丽;箐口天坑群是世界上唯一发现的冲蚀成因天坑群.同时,三个喀斯特系统是在地壳持续间歇性抬升、河谷深切、排水基准面下降、含水层包气带不断增厚的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类型河谷喀斯特地貌的杰出代表,生动记录了长江三峡地区更新世以来喀斯特发育演变的特征,是研究这一地区的喀斯特过程及性质的突出例证,具有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条件.  相似文献   
63.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结构及早期沉积盖层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主要形成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岩石组成极为复杂,大多经历了较强的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程度一般达到了(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属变质程度较深的区域变质岩系,主要是各种片岩、片麻岩及变粒岩、石英岩、大理石及花岗片麻岩等;基底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区特征,可划分为北部、西北部及中南部三个大区,走向总体以北东向为主;从演化过程来看,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是华北克拉通形成过程中的太古宙微陆块之一,古元古代末可能是其与华北拼合为一体的关键时期。早期沉积盖层主要经历了长城纪陆内裂陷、蓟县纪边部沉降、青白口纪—南华纪整体隆升和震旦纪边缘拗陷4个演化阶段,沉积环境总体以海相为主,晚期局部具陆相特征,不同时期的沉积物特征有较大差异,可能主要受构造、气候环境的共同制约;早期沉积盖层整体上受基底结构和构造控制明显,越早期影响越大;盆地西南边缘一直是最活跃的构造沉降区,基底构造所处位置特殊可能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4.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在多个构造获得突破,但前期受勘探程度及资料限制,对茅口组储层研究相对较少,这制约了下一步勘探工作,因此开展川西北部茅口组储层特征研究是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根据钻井、化验分析、地震等资料,结合动静态资料重新评价茅口组储集类型,取得了以下三点认识:①川西北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储集岩类主要为亮晶生物(屑)灰岩、粒屑灰岩、含生屑泥晶灰岩、白云岩、白云质(豹斑)灰岩。具有孔、洞、缝等多种储集空间,它们在空间上相互有机搭配形成了孔洞缝相结合的储渗空间。②川西北部茅口组气藏并不只是单一的裂缝性气藏,应以裂缝—孔洞型气藏为主,只有找准缝洞系统发育区,才能获得较好储量规模及勘探开发效果。③有利滩相是储层发育的基础,受岩溶作用改造后的有利地貌区是控制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5.
锺健 《地质论评》1943,8(Z1):143-144
一年以来除曾将已采得之椎脊动物化石加以研究外,并发见若干有兴趣之种类,此等已发见之各种莫不具有地层上及右生物上之特殊意义,今特约为述之:  相似文献   
66.
楊锺健 《地质论评》1940,5(5):437-438
祿豐所發現之蜥龍化石中,最完整一架之發見經過,曾在本刊第四卷第二期作初步敍述。後在科學第二十三卷第十一期及北京大學四十週年紀念刊上,均有類似報告。半年以來,此最完全之骨架已詳細研究完竣,定名爲許氏祿豐龍 Lufengo-  相似文献   
67.
ON A NEW OCHOTONID FROM NORTH SUIYU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course of the splendid summer trip which we enjoyed in the company of the American Central Asiatic Expedition in 1930, we, P. Teilhard de Chardin and myself, collected in the Late Tertiary Tung Gur basin (near Irdin Manha), some remains of Ochotonidae. Through the kindness of Drs. R. C.  相似文献   
68.
我國關於脊椎動物化石之研究,向以綏遠察哈爾及北方黃河流域為特著。南方各省,比較落後。但此等情形,不能遽斷南方各地之毫無希望有此等發見。最近廣西山洞動物群之採獲,與在湖北洋溪東湖系中鈍脚獸的尋得,都是顯明的告訴我們,只要我  相似文献   
69.
論錯誤     
楊鍾健 《地质论评》1936,1(1):33-40
常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其實卽是聖賢,也常常閙過錯。過錯是無論什麽人都不能免的。尤其是研究科學的人,其所有著作中,差不多全免不了錯誤。所以有錯誤,並不是可恥的事,  相似文献   
70.
Bordered by the Chungtiaoshan (中條山) on the North and the Tsinling (秦嶺) on the South, the area between Loyang and Sian, where the Huangho River hits and follows the old Weiho valley has been known for a long time to be specially rich in Cenozoic formations of different ages. These deposits 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