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南北水系中华绒螯蟹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南北水系中华绒螯蟹形态差异及物种有效性问题,采用形态学测量的方法,每只蟹选择56个测量点,测量南北水系蟹各60只的54个形态性状.主成分分析显示,南北样本可以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群体.t检验显示,54个所测量形态变量中有25个南北差异极其显著(P<0.01),5个差异显著(0.01相似文献   
62.
池塘循环水养殖与人工湿地相组合,是将养殖生产与净化养殖废水并举的新思路,研究该组合系统中氮、磷物质的源-汇作用,对系统工艺参数的设置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研究了在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氮、磷生源要素的流向与收支,并通过氮、磷收支评价人工湿地对池塘尾水净化效果。研究表明:在5个月的试验周期内,饲料投入是该养殖系统氮、磷收入最主要的途径,分别占总收入的65.61%和81.44%,其次是水体中带入的氮、磷。在试验初期,由于养殖生物与湿地植物的生物量较小,因此其对系统的氮、磷收入部分贡献较小。沉积物蓄积是氮、磷最主要的支出途径,占总支出氮、磷的比例为28.60%和42.23%;其次为养殖生物的收获,占总支出氮、磷的26.05%和30.77%;人工湿地植物与基质蓄积的氮、磷占总支出的15.81%和16.11%;通过池塘底泥渗漏损失的氮、磷较少。人工湿地对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3.72%~66.32%、36.35%~72.40%、44.69%~57.32%,且氨氮与总氮的去除率受温度影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池塘尾水有显著的净化效果,可通过植物收割、基质移除等方式去除系统内未被有效利用的氮、磷,减少池塘内源性氮、磷的蓄积。人工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