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了探究沙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对极端干旱的响应,通过野外模拟试验开展了极端干旱(生长季减雨60%与干旱60 d)对沙质草地和固定沙丘植物群落丰富度、地上生物量和叶性状等群落结构特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生境变化对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具有显著影响(P<0.05),草地地上生物量和LDMC显著高...  相似文献   
142.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四溴双酚A(TBBPA)对桡足类的影响,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受试生物,探究了温度影响下TBBP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摄食、滤水、产粪的影响以及在其体内的富集情况。结果显示,毒性暴露24h后,摄食率和滤水率随TBBPA浓度的升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随温度升高,摄食率和滤水率先升高后降低。产粪粒数在各浓度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温度升高,产粪粒数逐渐升高,18℃与其余两温度组差异显著(P<0.05)。TBBPA持续暴露两世代后,生物富集量随着TBBPA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且F1代比F0代富集量大;随温度升高,生物富集量先降低后升高,在20℃最小。生物富集因子(BAF)随着TBBP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具有世代效应;随温度升高,生物富集因子先降低后升高。其中,BAF的范围在13.26×10~3~24.58×10~3,表明日本虎斑猛水蚤对TBBPA具有较强的生物富集性(BAF>5 000)。  相似文献   
143.
为探讨四溴双酚A(TBBPA)对海洋桡足类的毒性效应,本文运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及组织切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从个体、组织和细胞三个层次研究了TBBP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TBBPA单世代暴露后,221.15、442.30μg·L~(-1) TBBPA组日本虎斑猛水蚤的首次抱卵时间显著延长、性别比显著升高;自首次抱卵时间开始10d内,各浓度组卵囊发育时间和抱卵次数均未受到显著影响,低浓度组雌体产卵量显著升高。此外,经TBBPA暴露后,各浓度组日本虎斑猛水蚤卵巢组织形态良好未发生明显病变。低浓度组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良好,而221.15、442.30μg·L~(-1) TBBPA组卵母细胞的部分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如内线粒体内嵴溶解,卵黄膜溶解、卵黄颗粒变形等现象,且随TBBPA浓度升高,超微结构受损程度呈递增趋势。研究表明:TBBPA不仅在个体水平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生殖造成影响,还在细胞水平显著改变日本虎斑猛水蚤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具有显著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44.
污染天气下成都城市热岛环流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WRF V3.9对2016年7月16日成都一次污染天气下的城市热岛环流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城市热岛环流的三维结构及演变特征.并通过设计减少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敏感性试验,研究了污染对城市热岛环流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当地时间17∶00城市热岛环流开始形成.随着热岛强度增强,环流增强,城乡边界处的城市风锋不断向城市中心推进.19∶00热岛环流结构最显著.21∶00环流结构被破坏,仅低层存在微弱的乡村风.在热岛环流结构最显著时刻,近地面风场由郊区向城市辐合,地面以上2.0km处风场由城市向乡村辐散,辐散中心与辐合中心位置大致对应.此时城市风锋在城市处合并,环流的水平尺度约为城市尺度的2~2.5倍.当气溶胶光学厚度减小后,城市热岛环流尺度和强度以减小为主.特别是在热岛环流最显著时刻,低层乡村风风速减小,城市风锋最大上升速度降低,环流的水平尺度在西、南、北三个方向均减小,且高空回流高度降低.可能的影响机制是,气溶胶光学厚度减小后,净辐射通量增大,城乡地表能量通量差异增大,城市边界层高度升高.但城市边界层高度升高对城市热岛的抑制作用超过了城乡地表能量通量差异增加对城市热岛的增强作用,最终造成城市热岛减弱,环流减弱.  相似文献   
145.
通过对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索瓦组碳酸盐岩稀土元素丰度、分布模式及稀土总量(ΣREE)的分析,结合总有机碳(TOC)含量、EFMn、Sr/Cu的变化特征,探讨了稀土元素纵向变化与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那底岗日地区碳酸盐岩中稀土元素总丰度值平均为45.3μg/g(不包括Y)。稀土元素与总有机碳(TOC)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与EFMn和Sr/Cu值的变化呈反向对应关系。ΣREE的高值段代表相对湿润的气候环境,ΣREE的低值段代表干热的气候环境。根据稀土元素分布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推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那底岗日地区经历了干热和相对温湿频繁交替变更的气候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6.
1997年青海省震群活动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青海省1996年12月~1997年7月发生的4起震群活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对其空间分布图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锡铁山震群和大武震群为前兆性震群,龙羊峡震群和茫崖震群为非前兆震群.4起震群在总体上形成NW向条带.根据震群的总体特点及地震空区等,讨论了青海省近期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4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荷叶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平台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 等数据库搜集荷叶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GenCLiP3数据库获取NAFLD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8.2 软件构建荷叶成分-疾病-靶点蛋白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2 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荷叶活性成分15种,潜在靶点441个,疾病相关靶点1316个,成分-疾病-靶点161个。PPI网络显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白细胞介素6、肿瘤抑制基因 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靶点与荷叶抗NAFLD的关系最密切。GO功能主要有药物的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胞液、核浆、细胞质、线粒体酶结合、细胞因子活性、转录因子结合等。KEGG通路主要涉及乙型肝炎、癌症的途径、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等。结论:荷叶通过调控161个靶点参与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作用于NAFLD。  相似文献   
148.
水射流破坏桩内土塞辅助动力沉桩是一种有效处理土塞问题使桩达到标准贯入深度的辅助沉桩方法,而该项技术的关键是水射流对桩内土塞的破坏。借助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模型实验进行水射流破坏桩内土塞辅助动力沉桩研究。首先进行射流破坏土塞理论分析,定性地说明水射流破坏土塞能力与水射流压力、流量等参数有关;然后对不同形状喷嘴形成的射流的破坏土塞能力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六种喷嘴射流作用下土塞内的最大、最小应力;再通过模型实验对有无射流辅助沉桩的沉桩锤击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射流辅助沉桩的锤击数少于无射流辅助沉桩的锤击数,说明水射流可用于辅助动力沉桩。最后设计出水射流破坏桩内土塞辅助动力沉桩工艺步骤。  相似文献   
149.
三疣梭子蟹幼体消化道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疣梭子蟹的消化道分前肠、中肠和后肠,前后肠起源于外胚层,腔内有角质衬里,中肠起源于内胚层,腔内无角质层。消化管壁均由上皮层、结缔组织层、肌肉层和外膜组成。前肠包括口腔、食道和胃,食道壁内褶形成食道嵴,食道嵴的折叠程度以及食道放射肌的排列密度随幼体发育而增加。胃的结构复杂,其内的角质层特化成前部的胃磨和后部的腺滤器。胃磨、腺滤器、贲门胃和幽门胃之间的比例以及贲门-幽门瓣在幼体发育过程中变化明显。中肠的前端背面有一对前盲囊管,沿胃的背面向前延伸,在发育上有长度的变化。中肠后端背面发出一支后盲囊管,在Z2形成,随后逐渐延长并发生弯曲。后肠始于腹部第二节,在蚤状幼体时最长可达中肠的两倍多,大眼幼体后随着腹部的退化而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50.
分别于2011年5和10月对乳山湾及邻近海域进行2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桡足类28种,其中春季22种,秋季20种。主要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克氏纺锤水蚤、双刺纺锤水蚤、拟长腹剑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等。春季桡足类平均丰度为13 967.19ind/m3,秋季为12 044.52ind/m3,春季航次浮游动物丰度平面分布呈现以湾口为低值中心同时向湾内和湾外递增的趋势,秋季则呈现以乳山湾西流区为高值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调查海区春季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156,秋季为2.122,该指数在春季航次与盐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在秋季,该指数则与温度和盐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在两个季节中香农威纳指数与浮游植物密度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研究表明,调查海域桡足类多为适应低盐环境的生态类群,其平面分布深受水环境条件的影响,整体呈现出季节性和地域性的双重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