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太湖微囊藻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低频超声作用下,4种超声强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微囊藻群体的抑制效应,试图得出最优超声参数,同时探讨超声处理后的微囊藻群体对光照和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当超声强度为0.0353 W/cm~3、处理时间为60 s时,藻细胞沉降量高达80%,且此时藻细胞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均保持不变,表明超声未破碎藻细胞,细胞内含物不会泄漏污染水质,因此作为最优超声参数.随后,对超声处理后的微囊藻群体在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进行恢复培养,结果表明光照和温度均能影响微囊藻群体的浮力恢复,但光照的影响更明显,当光照度为2000 lx时,藻细胞在培养120 h后漂浮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超声后的藻细胞在较低温度(≤20℃)下漂浮率无显著变化,而在较高温度(25℃)下,培养72 h后漂浮率迅速升高,至120 h能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的80%左右.因此,野外超声控藻应选择低光强、低温的时段,采用间歇式多次处理,抑制微囊藻群体上浮,使其彻底沉降.  相似文献   
12.
洪泽湖养殖网围拆除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湖泊网围养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2018年全年3次于洪泽湖养殖网围及主要出入湖河道开展调查,通过对比洪泽湖不同区域(河口、湖心、网围区、外围区和拆除区)水质及水生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养殖网围拆除后湖泊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洪泽湖不同区域的水质及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养殖区水体总氮、总磷及悬浮颗粒物浓度明显低于河口和湖心,但浮游动植物密度及生物量则整体高于河口和湖心,且养殖区蓝藻、轮虫所占比重较高,这种分布差异很大程度上受外源输入及水动力条件影响.与之相对,养殖区内网围区、拆除区和外围区的水质及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并不明显,表明养殖网围拆除后的短期时间内水质并未明显改善,且高藻类密度、低透明度的水体环境也不利于沉水植物的萌发生长与群丛恢复,有必要进一步采取合理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养殖迹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太湖东部不同类型湖区底泥疏浚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研究底泥生态疏浚对太湖东部不同类型湖区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2012年8月于东太湖养殖湖区和胥口湾草型湖区采集沉积物和生物样品,分析疏浚对底泥污染控制、水质改善以及各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疏浚能有效去除表层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降低底泥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但底泥疏浚对不同类型湖区水质和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别.在富营养化较严重的东太湖养殖湖区,底泥疏浚达到了一定的改善水质的效果,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均不同程度降低,且群落中蓝藻所占比例下降;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群落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胥口湾草型湖区的底泥疏浚则破坏了原先良好的水生植物群落,造成湖区整体水质下降,各主要生物类群的恢复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典型精神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高宝邵伯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表层水体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研究区域18个采样点位表层水体中3类(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21种精神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除奥卡西平外,其余20种典型精神类药物及代谢产物均有不同程度地检出,检出率范围为22.2%~100%,总检出浓度范围为1.4~224.5 ng/L.其中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检出浓度最高,浓度范围为0.1~64.1 ng/L.不同采样点精神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存在空间差异,呈现邵伯湖和高邮湖南部浓度较高,高邮湖北部和宝应湖浓度较低的趋势.由聚类分析可知,点位S1、S7单独形成聚类,浓度分别为175.7和102.9 ng/L.对精神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来源分析发现,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排放可能是高宝邵伯湖地表水中精神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主要来源.采用风险商值法(risk quotient,RQ)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宝邵伯湖表层水体中卡马西平和环氧卡马西平对水生生物具有高风险(RQ>1).精神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环境中持续性赋存的风险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选择江苏省固城湖围垦区典型河蟹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跟踪研究养殖周期内不同养殖管理方式下的养殖效益及污染负荷通量,结果表明:固城湖围垦区河蟹生态养殖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不同养殖池塘因投饵等管理方式不同其效益差别明显.河蟹养殖盈利最高10.5万元/hm2,亏损最高2.4万元/hm2,平均投入为6.3万元/hm2,其中饵料为最主要的养殖投入,占总投入的41.6%,平均产出为10.3万元/hm2.河蟹养殖会造成池塘氮、磷营养盐的累积,不同养殖池塘氮、磷污染负荷差异显著,平均总氮负荷为268.5 kg/hm2、总磷负荷为64.5 kg/hm2.饵料在池塘氮、磷输入上占比最高,分别为70%和90%;池塘水产品和排水输出只带走少量的氮、磷,主要以水草收割途径输出,分别占总输出的86%和88%.优化饵料结构、完善投饵体系和加强收割水草的有效转化是提高养殖效益、减少污染物输出和保护固城湖水环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湖泊渔业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作为一种传统产业,渔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而渔业作为湖泊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其资源变动是湖泊生态系统演变的重要影响因子,同时湖泊渔业资源的变动和退化也是对环境变化最直接的响应.自1980s以来,随着湖泊水环境的改变,湖泊渔业资源衰退趋势明显,中上层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在鱼类群落中占优势,鱼类资源小型化、低龄化现象严重.本文以湖泊渔业发展的历程为切入口,系统阐述人类活动及湖泊环境变化对渔业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厘清现阶段湖泊水环境管理、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等关系,展望我国湖泊渔业的发展前景及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单船表层单囊拖网于2013年2 12月分别在太湖不同生态型湖区(敞水湖区和草型湖区)采集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样品,同时用刺网补充大个体样品.通过胃含物鉴定,分析湖鲚饵料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季节和湖区间差异,同时测定湖鲚摄食率、肥满度和食物选择系数等.结果显示,湖鲚主要食物为浮游枝角类和桡足类,此外,水生昆虫、轮虫和小型鱼虾也是湖鲚的重要食物来源.湖鲚食物组成季节变化明显,冬季以桡足类的哲水蚤(Calanus spp.)、剑水蚤(Cyclops spp.)为主,夏、秋季则以枝角类的象鼻溞(Bosmina spp.)、裸腹溞(Moina spp.)和盘肠溞(Chydorus spp.)为主.不同湖区湖鲚食物种类差异明显,草型湖区水生昆虫、鱼虾较敞水湖区多,桡足类较敞水湖区少.不同湖区间湖鲚食物数量差异明显,敞水湖区湖鲚平均食物数量为788.98±262.4 ind./尾,而草型湖区仅为298.85±71.1 ind./尾.湖鲚主动摄食大型枝角类,如僧帽溞(Daphnia cucullata)、低额溞(Simocephalus spp.)和大型溞(Daphnia magna),选择指数(Ii)介于0.59~1.00之间.小型裸腹溞(Moina spp.)也是湖鲚主动选择的食物(0.62Ii0.95),但湖鲚对桡足类选择性较低,这可能与桡足类较强的逃避能力有关.湖鲚对食物选择性的季节变化明显,如冬季回避透明薄皮溞(Leptodora kindti),而夏季则主动选择,但不同湖区湖鲚对食物的选择差别较小.本研究结果有利于从食物网层面剖析湖鲚种群增长原因,进而通过生物操纵理论对湖鲚种群进行控制,最终为形成合理的湖泊渔业结构和湖泊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摄食微囊藻(Microcystis)干粉后排泄氮在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同时对营养盐浓度、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等进行测定.营养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组水体营养盐浓度后期急剧升高,而鲢鱼组营养盐浓度变化较小,后期部分浓度低于对照组.营养盐浓度变化主要是鱼类排泄和牧食等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鲢鱼组、罗非鱼组悬浮颗粒物浓度、叶绿素a浓度和细胞密度总体高于对照组,罗非鱼组悬浮颗粒物浓度、叶绿素a浓度和细胞密度中期显著高于鲢鱼组和对照组.浮游生物统计数据显示,鲢鱼组、罗非鱼组藻类总生物量显著增加,各自最大总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组的4.5、7.4倍,且主要贡献藻类为蓝藻和绿藻.浮游动物密度随鱼类滤食显著降低,罗非鱼组浮游动物密度末期趋近零.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15N稳定同位素在鲢、罗非鱼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稍有差异,各物质δ15N比值第1 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δ15N(NH+4)、δ15N(浮游藻类)和δ15N(浮游动物)达到最大值,但鲢鱼组和罗非鱼组δ15N(沉积腐质)和δ15N(螺)值分别于第5 d和10 d达到最大.另外,鲢鱼、罗非鱼对微囊藻干粉吸收效率差别较大,鱼背部肌肉最大δ15N值分别为36.22‰、151.53‰,总体相差4.2倍.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得出干粉微囊藻经鱼摄食后,排泄物氮直接参与水体营养盐循环,为藻类增殖做出直接贡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太湖渔业资源现状(2009-2010年)及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浅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根据2009-2010年的太湖鱼类资源调查,结合历年渔业资料和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太湖渔业资源的发展趋势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7种,隶属10目14科37属,原常见鱼类种类数明显减少,鲤科等定居性鱼类成为主体;同时,太湖渔业产量近年来增长迅速,渔获物中湖鲚等小型鱼类比重增加,渔业资源的单一化和小型化趋势加剧.根据湖泊水体环境特征的空间差异,对太湖东部湖区、北部湖区和湖心区3个不同类型湖区间的渔业资源特征进行比较.其中在北部湖区和湖心区,浮游食性的湖鲚成为绝对优势种,2008年其产量分别占湖区总产量的70.7%和80.4%,其他主要鱼类所占比重仅为0.2% -3.0%;而东部湖区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的比例较高,鱼类结构相对合理,不同湖区间渔获物的组成差别反映出湖区鱼类组成与环境特征相适应的特点.针对太湖渔业资源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进行探讨,提出需加强渔业与湖泊环境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重视水生植被在太湖渔业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2019年4、7、10月对网围拆除后东太湖原网围养殖区和非养殖区鱼类资源的调查监测,构建"营养—运动"复合功能群,分析探讨鱼类功能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 表明:网围拆除后东太湖鱼类群落监测到39种,鲤科鱼类占比66.67%,与太湖相当(66%).采集到的鱼类可构建为4个营养功能群和5个运动功能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