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与DSA结果进行对照,评价MSCTA对心律不齐患者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煤炭总医院临床诊断和怀疑冠心病的心律不齐患者31例,在一个月内分别完成MSCT和DSA检查.以DSA为参考标准,评价MSCTA在心律不齐患者中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30例图像(96.77%,30/...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副鼻窦直接冠状扫描影像:(1)检查前病人的准备;(2)CT 技术;(3)数据显示。最佳 CT 技术主要包括采用俯卧位对副鼻窦前部以3mm 层厚薄层扫描,它可使得窦口鼻道综合体得以最佳显示,余部采用5mm 层厚扫描。扫描角度无意义。  相似文献   
13.
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对原发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输尿管癌的CT表现,评价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对原发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原发输尿管癌患者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的影像表现,对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显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横轴位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48例原发输尿管癌患者,发生于上段5例、中段12例、下段24例,7例为多发.28例可见输尿管梗阻,梗阻上段输尿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和肾盂积水.结论: 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准确评估原发输尿管癌的位置、形态、范围及周围组织改变,可靠、准确,可作为目前临床检查原发输尿管癌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磁共振成像特征,和激素应用剂量,时间长短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关系。材料和方法对108例患者有短期大量激素应用史患者行双髋关节平片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图像特征,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评价股骨头坏死与激素的关系。结果108例平片检查均为阴性,磁共振成像出现异常征象者35例,激素总量,日最大剂量及应用时间与股骨头坏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成像可以早期诊断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上单线征和双线征具有特异性;激素可以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5.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结合超声心动评价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排探测器螺旋CT(multi-detect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冠状动脉造影结合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材料方法收集2002年-2003年间54例临床怀疑或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进行MDCT(美国GE公司四排探测器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美国惠普公司5500超声)检查,其中30例患者在CT和超声检查前后2周范围内进行了选择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selected coronary angiography SCA),并以此为金标准,对MDCTA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54例患者中,42例患者显示56支冠状动脉病变;超声心动发现左室舒张功能障碍24例.30例SCA显示25例患者38支冠状动脉病变(左冠32支,右冠6支).MDCT冠脉造影结合超声心动法与SCA法检查结果一致性为:92.86%,X2检验:X2=0.5;0.5>P>0.2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DCT冠脉造影扫描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狭窄性冠心病的初步筛选手段,结合超声心动图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已成为冠脉病变诊断及筛查的重要无创性检查,但心律不齐、心动过速、钙化支架伪影仍影响其冠脉成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过高。本文总结了后64排CT如双源CT、Brilliance ICT、宝石CT、320排CT在上述检查中取得的进展和仍然存在的不足,表明后64排CT的辐射剂量均有所减低,双源CT、Brilliance ICT随着时间分辨率的提高基本上解决了心动过速的问题,320排CT根本上解决了心律不齐的问题,并对后64排螺旋CT冠脉检查的发展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单个胸腰椎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患者影像检查进行分析,探索一种术前通过影像检查预测PKP术中骨水泥最佳灌注量的方法、标准及准确计算方式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11月期间42例胸腰椎外伤后单个椎体新鲜压缩骨折并进行PKP手术患者,每例患者在术前不超过1周期间内都进行CT和MRI检查。回复性分析相关患者影像数据,并对每例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多种后处理,对重建图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42例发生部位分别为T10椎体2例、5例T11、9例T12、11例L1、7例L2、5例L3和L4椎体3例。42个伤椎平均骨折压缩率为14.3±1.2%,PKP手术骨水泥灌注量为1.6~6.3 m L不等。结论:尝试通过术前CT和MRI检查的后处理预测PKP手术骨水泥最佳灌注量是可行的,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副鼻窦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2月对连续188例门急诊颜面部外伤后疑似副鼻窦骨折患者进行了64排螺旋CT检查,采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灰度重建(MIP)和容积显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横轴位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MDCT共显示副鼻窦骨折患者共69例,可以准确评估各副鼻窦骨折的部位、类型、程度及并发症等,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64排螺旋CT联合应用多种重建技术对副鼻窦骨折的评价是可靠和准确的,颜面部外伤患者疑似副鼻窦骨折时应作为必要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为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稳定性骨盆骨折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2年8月连续44例经64排螺旋CT检查确诊为稳定性骨盆骨折的门急诊患者影像数据,并重新采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了回复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为Tile A型,其中16例A1型和28例A2型,MDCT 3D可以准确评估骨盆骨折的部位、类型、程度及并发症等,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64排螺旋CT联合应用多种重建技术对稳定性骨盆骨折的评价是可靠和准确的,尤其对并发症的评估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能够为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胸部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北京煤炭总医院就诊的临床怀疑胸部肿瘤患者102例,共计158处病灶,包括肺癌病灶33例,肺部良性肿瘤性病变18例,恶性淋巴瘤病灶24例,纵隔及腋下淋巴结转移病灶24例,乳腺癌病灶22例,乳腺良性病灶17例,20处正常乳腺组织。全部病例均行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STIR-EPI序列成像,其中33例病灶同时行SE-EPI(SPIR)序列扫描,另有4例行全身大范围采集,包括胸部、腹部及盆腔;DWIBS图像后处理后可获得ADC图,利用ADC图各病变的ADC值,对其进行评价;利用3D MIP重建及黑白翻转技术立体观察病灶。结果:①STIR-EPI的背景抑制效果优于SE-EPI(SPIR)(P<0.05),经过3D MIP重建及黑白翻转技术可以得到类PET图像,从而更加清晰地观察病变。②胸部转移淋巴结ADC值为(1.37±0.41)mm2/s×10-3,而胸部淋巴瘤ADC值约为(0.91±0.12)mm2/s×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ADC值为(1.61±0.18)mm2/s×10-3,肺部良性肿瘤性病变ADC值为(2.06±0.21)mm2/s×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病灶、乳腺良性病灶和乳腺正常组织ADC值分别为(1.01±0.13)mm2/s×10-3、(1.81±0.18)mm2/s×10-3、(1.91±0.26)mm2/s×10-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不同类型胸部肿瘤性病变ADC值比较,除正常乳腺组织与乳腺良性病变、恶性淋巴瘤和乳腺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4例患者行大范围扫描(胸部、腹部及盆腔),3例发现远处转移。结论:①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②胸部肿瘤性病变中,恶性病变ADC值低于良性病变,可以帮助判断病变良恶性;③不同类型恶性肿瘤ADC值不同,可用于鉴别诊断;④可用于肿瘤的筛查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