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选取一次降雹天气过程,采用贵阳C波段雷达和移动X波段雷达数据,通过分析两部雷达回波强度空间分布、时间变化波动等特征参量,以验证在复杂山地环境下,移动X波段天气雷达对冰雹云天气过程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2.
山西南部上古生界主煤层含气量具有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东南部最高的区域展布格局,并显示出"层控"特征;含气量与煤级及灰分产率密切相关。主煤层的平均含气性可划分为三类六型,富甲烷煤层和含甲烷煤层主要分布于东南部推定区以及盆地深部的推断-预测区,具有进一步开展评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3.
利用位于贵州威宁雪山镇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在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结合基于模糊逻辑的水凝物粒子识别算法(HID)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8年6月28日贵州威宁羊街镇的一次强雹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观测识别与模式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主要经历发展、成熟(孕育)、成熟(降雹)、衰减(消亡)四个阶段。(1)发展阶段:低密度霰(LDG)初生于-20℃层附近(5.0~6.8 km),是冰晶(CR)与周围过冷云水的凇附作用所致;高密度霰(HDG)初生于2.6~4.2 km,由聚合物(AG)凇附周围过冷云水所形成。(2)成熟(孕育)阶段:LDG、HDG以AG粒子为主要霰胚源进行凇附增长;雨夹雹(RH)初始形成在-20℃层附近(4.2~6.8 km),由周围少量HDG为雹胚源碰冻过冷云水所致。(3)成熟(降雹)阶段:LDG通过碰并作用大量形成,HDG产生有两种源项,一是由AG粒子(3.4~6.0 km)为高密度霰胚源的凇附作用,二是由上方的LDG粒子(6.8~9.3 km),因重力沉降作用,在下沉中撞冻过冷水所形成,并最终由HDG为主要雹胚源形成RH。(4)衰减...  相似文献   
114.
基于专家系统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知识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理论的不完善性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用经典的数学理论难以建立精确的预测模型。本文借助专家系统,详细研究了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知识库的建立方法,并对知识库结构作了概括描述。这为建立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专家系统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拓宽了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5.
中国东南华夏板块的武夷山地块与罗霄地块之间存在一个非史密斯的地层带,称为雩山结合带.它是早古生代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拼贴过程中形成造山带的一个部分,自早奥陶世开始消减-中晚奥陶世主期挤压-中志留世伸展-晚志留世走滑四个阶段的非史密斯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6.
西武夷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与造山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西武夷地区的加里东花岗岩划分为早奥陶世麻姑山超单元、中晚奥陶世付坊超单元、中无志留世棠阴超单元和晚志留世鹅婆超单元,它们构成武夷山超单元组合(序列)。分虽与剪切深熔作用有关的花岗质片麻岩、俯冲熔融作用的浅色花岗岩、伸展热隆作用的混合花岗岩和走滑作用的正长花岗岩,产生于加里东造山旋回的碰撞前期-主碰撞期-主碰撞后-同碰撞的后期,由此反演出区内的加里东造山作用过程要早期挤压-主期挤压-有限伸展-区域  相似文献   
117.
根据内蒙古准格尔旗晚石炭世含煤地层的约代尔旋回层序,分析了腕足动物群落的演替和顶极群落的识别标志,指出约代尔旋回和顶极阶段,衰退阶段都是良好的时间标志,根据群落演替的各个阶段,可以较精确地划分和对比地层,其精度优于化石组合带方法。  相似文献   
118.
赣中碰撞混杂岩带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赣中碰撞混杂岩带由广丰古地体,怀玉古地体,万年古地体和其间的构造混杂岩块组成,被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第6条构造混杂岩带所分割,上为加里东期后拗(断)陷所覆盖。是经历自中晚古元代扬子地块与华南地块的聚合,离散后,最终在加里东运动时陆陆碰撞而成的碰撞混杂岩带。  相似文献   
119.
邹书平  柯莉萍  黄钰  杨哲  曾勇  陈林 《气象科技》2024,52(1):90-103
本文选取了2017—2020年威宁县111个对流单体(35个冰雹云单体和76个雷雨云单体),着重分析了对流单体雷达回波在垂直指向上的分层结构特征,并结合双偏振雷达观测分析了对流云单体偏振参量和水凝物相态分布特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威宁对流单体雷达回波典型特征量基本一致,对流单体生命史周期约为100 min,最大反射率因子主要位于与0 ℃层高度差±2.0 km的范围内;②当对流单体雷达回波强度从45 dBz发展到55 dBz以上时,冰雹云具有发展迅速且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冰雹大小则与强回波在融化层高度以上的扩展高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高度越高、冰雹越大;③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能够较好地反映降水粒子类型,基本符合粒子形状、大小和相态分布的特点,但应考虑降水相态粒子处于临界过渡区域的转化特点;④威宁多小冰雹主要与垂直风切变较弱、对流有效位能CAPE值不稳定能量偏低,且中小冰雹在下落过程中逐渐融化变小有关。  相似文献   
120.
贵州省遵义市降水中低分子有机酸对自由酸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遵义市是我国酸雨高发地区,研究遵义降水中有机酸对自由酸度的贡献是认识遵义市有机酸地球化学循环和酸雨机制的重要内容。在遵义市中心城区进行了一年的降水采集,并利用离子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主要阴离子(包括无机和有机阴离子)和阳离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年均pH值为4.11(范围3.12~6.04),pH〈5.6的样品占93.1%,说明遵义市酸雨污染仍然严重;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四季的pH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遵义市降水酸化程度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甲酸和乙酸的雨量加权平均值分别为9.29umol/L和6.47umol/L,检出率分别为98.68%和93.42%,表明有机酸在降水中广泛存在;应用热力学理论计算了有机酸对降水自由酸度的贡献量,发现在pH〈5的遵义降水中甲酸和乙酸对自由酸度的平均贡献量分别为14.79%和3.66%,表明有机酸对降水自由酸度具有重要贡献;对比显示,遵义市的有机酸贡献量低于边远地区,这与遵义市降水的低pH值和高无机酸度有关;四季的有机酸贡献量大小为:春季(31.95%)〉夏季(26.16%)〉冬季(11.17%)〉秋季(8.02%),可见有机酸对自由酸度的贡献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低酸度和低水温的春季降水中,由于人类活动或有机物质的燃烧所释放的大量有机酸(如汽车尾气的排放、燃煤的燃烧),促使有机酸对降水自由酸度的贡献量最高;其次是在低酸度和强降雨的夏季;而在低酸度的秋季和冬季,有机酸对酸度的贡献量相对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