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6篇
海洋学   3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海水中的磷以三种形式存在:颗粒磷(POP)(生命有机体内的磷和有机碎屑的磷)、溶解有机磷(DOP)和溶解无机磷(DIP)。浮游植物不仅可以吸收溶解无机磷,一些种类还可以吸收溶解有机磷[1];不同粒径的浮游植物对磷酸盐的吸收能力也有所不同,单位叶绿素a的浮游植物对磷酸盐的吸收速率:0.2~3μm浮游植物的吸收速率最大,3~20μm浮游植物的居中,20~200μm浮游植物的最小[2]。磷进入浮游植物以后,又因浮游动物的摄食沿着两条不同的途径向更高的营养级传递。  相似文献   
32.
报道了中国台湾海峡多管水母属一新种——台湾多管水母(Aequorea taiwanensis n.sp.),详细描述其形态特征,并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比较、分析了该新种和乳突多管水母、锥状多管水母的序列差异及遗传距离。形态学和分子学数据都支持台湾多管水母为多管水母属有效种。3种多管水母mtCOI基因片断序列在种间存在明显的多态性,3种多管水母的种间序列差异为9.10%~11.9%,种间遗传距离为0.097~0.130,说明该基因片段适用于多管水母属种、种以下阶元及地理种群甄别和种间系统进化学分析。结合其他学者研究结果,认为mtCOI序列差异10%~20%可以作为多管水母属及其他水螅水母纲动物同属种间差异的标准。  相似文献   
33.
多刺裸腹Zao染色体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文清  王永聪 《台湾海峡》1995,14(3):284-287
本文分别对采自深圳盐田实验基地和厦门九龙江口水域的多刺裸胜利Zao染色体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地区的多刺裸腹Zano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染色休形态、大小无明显差异。根据外部形态的比较和遗传特性的分析,可判明两海区出现的多刺裸腹Zao未产生地理上的生态隔离现象,均为亚热带水域同种类型的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34.
厦门西港甲藻孢囊种类和数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超声波分离、网筛(28μm和95μm)过滤、重液(CdI-KI)浮选等方法,对采自厦门西港的7份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厦门西港有甲藻孢囊5属10种,其中小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为中国沿海首次记录。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范围为18.2-138ind/g沉积物(湿重),高数量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内湾水域;表层至表层以下2cm沉积物中的孢囊数量明显多于3-5cm底层的。孢囊数量的分布格局与本港的地形、水交换条件密切相关,不同的养殖类型对孢囊的沉降和积累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5.
多刺裸腹溞染色体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别对采自深圳盐田实验基地和厦门九龙江口水域的多刺裸腹(Moinamacocopa)染色体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地区的多刺裸腹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染色体形态、大小无明显差异。根据外部形态的比较和遗传特性的分析,可判明两海区出现的多刺裸腹未产生地理上的生态隔离现象,均为亚热带水域同种类型的生物种群。  相似文献   
36.
中国海洋枝角类的研究——Ⅱ.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重  曹文清 《海洋学报》1982,4(6):731-742
海洋枝角类的种类很少,迄今还仅发现11种,其中只有8种(鸟喙尖头溞Peniliaavirostris Dana、中型大眼溞Podon intermedius Lilljeborg、刘氏大眼溞Podon leuckarti G.O.Sars、史氏大眼溞Podon schmackeri Poppe、多型大眼溞Podon polyphemoides(Leuckart)1)、诺氏僧帽溞Evadne nordmanni Loven、刺尾僧帽溞Evadne、spinifera P.E.Müller和肥胖僧帽溞Evadne tergestina Claus)被认为是真正的海洋枝角类.  相似文献   
37.
厦门及其邻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的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1999年8月至2000年7月逐月采自厦门及其附近地区(厦门杏林、龙海角美、漳浦前亭)4个虾池的浮游动物样品345份、鉴定出浮游动物36种(类),本文初步报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和浮游动物的总个体数量的季节分布,并对不同地区的虾池浮游动物的若干生态特征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38.
鉴于网络、通讯设备的安全性能变得日益重要,介绍了网络、通讯设备的抗地震试验方法,并着重于介绍美国的抗震试验标准及抗震试验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39.
振动台试验中提高地震波模拟精度的补偿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振动台台面运动能高精度地再现所要模拟的地震波,是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的基本要求。本文从原理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讨论通过迭代方法逐步缩小再现地震波误差的基础上,给出了振动台试验中提高地震波模拟精度的补偿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40.
根据北部湾“908专项”于2006-2007年4个季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影响种数时空变化的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共计鉴定370种,隶属于8个门,19个类群。水螅水母类和桡足类是优势类群。种数变化呈如下从大至小的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单峰型季节性特征。种数平面分布与水深变化有关,种类数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多。广温广盐类群和近岸低盐类群在该海域占据主导地位,与少数的河口类群及大洋类群形成北部湾北部特有的浮游动物群落组成结构。该海域在春季出现的暖温带种类由粤西沿岸经琼州海峡过道水带入本调查区。影响种数的环境因素呈季节性变化。地形特征、海流与水团的消长及浮游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和水平分布推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