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Introduction The Tengchong volcanic-geothermal area is located on the northeast edge of the collision zone between Indian and Eurasian plates, and belongs to Eurasian volcanic zone (the MediterraneanHimalayanSoutheast Asia volcanic zone). In Tengchong area, the Quaternary volcanic, geothermal and seismic activities are all intensive. These phenomena have been drawing the attention of many geoscientists in the world. Their studies are concerned with geology, geophysics, geochemistry, and cr…  相似文献   
62.
云南腾冲火山区上部地壳三维地震速度层析成像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根据1999年腾冲火山区人工地震探测资料,用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腾冲火山区上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层析成像结果显示出,在腾冲火山区下方的上地壳内存在明显的P波低速区,该低速区在地下7~8km深度,可能与上地壳内的岩浆囊或部分熔融体有关.层析结果还显示出低速区主体在热海地区的东北侧.地表附近的低速区可能是构造破裂发育地区形成了有利于深部热流体上升的通道,因此,在热海形成最活跃的地热显示.   相似文献   
63.
云南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阮爱国  王椿镛 《地震学报》2002,24(3):260-267
对云南23个数字地震台11次地震的SKS记录,采用理论切向分量与实测切向分量拟合的方法,确定了快S波的偏振方向和快、慢波之间的时间延迟.结果表明,除鹤庆台外,在各台都观测到了S波分裂现象;云南地区的快方向总体特征是北北东向,时间延迟变化范围为0.5~2.0s.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断层对分析的影响很大.分析表明,作为青藏高原与华南块体之间的过渡带,云南地区的S波快方向反映了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是该地区地球动力学的基本背景,而由于青藏高原隆起造成的康滇菱形块体的南东-南南东向运动是造成复杂构造、应力环境的重要因素.快方向与上地幔运动的方向存在差异,说明在云南地区低速层或者软流层的运动与地壳块体的运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作用,构造驱动力如同向北东方向张开的手掌.从时间延迟出发,推断各向异性层的厚度为60~225km.其变化范围与低速层埋深的变化范围(104~260km)相当,认为各向异性层顶面可能在地壳底部,也可能在低速层,且在不同地点是不相同的,这与云南及周边地区莫霍面变化剧烈有因果关系.进一步推断出上地幔的各向异性主要存在于岩石圈而不是整个上地幔.   相似文献   
64.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力学耦合的岩石圈变形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布设的143个宽频带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站的远震记录的SKS波分裂分析获得了各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之间的时间延迟。SKS分裂分析结果总体上反映了高原东部的上地幔物质流动方向,即高原内部表现为环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顺时针旋转。在造山运动过程中有关岩石圈地壳和地幔力学耦合的造山变形方式,用从GPS和第四纪断裂滑动速率数据确定的地面变形场和由地震波各向异性数据推断的地幔变形场联合分析来定量求得。在青藏高原东部和云南、四川等地区新近快速增加的GPS和SKS波分裂观测数据,提供了对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实际变形方式的检验。这些新的数据不仅加强了高原内部力学耦合岩石圈的证据,而且也解释了高原外部相同的耦合特征。文中引入简单剪切变形和纯剪切变形的概念,用于解释高原内外不同的耦合变形特征。青藏高原和周围区域力学耦合岩石圈的垂直连贯变形有两个方面的大陆动力学含义:第一,岩石圈垂直强度剖面被一个重要的条件所约束,即要求与重力势能变化相关的应力能够从地壳传递到地幔;第二,青藏高原各向异性的空间变化反映了一个岩石圈变形的大尺度模式,以及从高原内部的简单剪切变形向高原外部的纯剪切变形的过渡带。文中提出的力学耦合岩石圈变形模型与当前已有的多种造山运动变形模型具有不同的变形含义,因此,地幔变形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用地形变资料测定通海地震的地震断层参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用大地测量资料在最小二乘意义下确定通海地震断层参数的一个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求得如下结果:断层走向N60°W;倾向S30……W;倾角84°;断层面长52公里;宽22公里;断面出露地表;平均走向滑距-2.24米;平均倾向滑距0.14米;地震矩8.5×1026达因·厘米;应力降34巴;释放总应变能量下限为6.5×1022尔格.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简化了曼辛哈和斯迈里断层位移场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66.
川滇地区速度结构的区域地震波形反演研究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的区域地震波形资料,对川滇地区的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川滇地区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较小,约78 km/s,P波速度在上地幔表现为较小的正速度梯度,S波在100~160 km深度范围内表现为弱低速层. 对于较短的观测路径,不同路径的平均P波和S波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变化. 与川滇菱形块体内部的速度结构不同,在块体边界附近可以观测到比较明显的上地壳低速层,我们认为它可能与块体边界的断裂带有关;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存在的下地壳低速层,有利于块体向南滑动,而中上地壳没有明显低速结构,可能表明川滇菱形块体向南滑动的解耦深度至少在下地壳. 根据不同路径的反演结果,给出了云南中部地区地壳内部的平均速度结构.  相似文献   
67.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abie orogenic belt's tectonic evolu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DabieorogenicbeltisthecollisionorogenbetweentheSino-KoreancratonandYangtzecraton.Sincethediscoveriesofcoesiteatthelater1980s,Dabieorogenicbelthasbecomethemostfamousultra-highpressure(UHP)metamorphicbeltinafewyears.Coesite-bearingeclogitef...  相似文献   
68.
青藏高原东部上地幔各向异性及相关的壳幔耦合型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云南、四川、甘肃、青海区域数字地震台网, 以及布设在川、滇、藏地区的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网共116个台站所记录的远震SKS波形资料作偏振分析, 采用叠加分析方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 获得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 将该地区全球定位系统(GPS)的观测结果与上地幔各向异性分布相结合作地壳-地幔耦合变形的分析,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内部和高原外部的云南地区具有不同的壳幔变形特征, 在高原的东缘地区(大致位于川滇西部的26°~27°N之间)存在一个壳幔变形的横向过渡带. 过渡带以南地区的快波偏振方向从滇西南的S60°~70°E逐渐转变到滇东南的近东西向, 以北的滇西北部和川西南部, 快波偏振方向为近似的南北向. 高原内部表现为强壳幔耦合型, 高原外部则属于壳幔解耦型. 这一横向过渡带与地表的断裂走向不一致, 但在地壳和上地幔, 其地球物理场(如: 地壳厚度, 布格重力异常和构造应力方向等)都具有横向过渡的特征. 该横向过渡带邻近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在板块边界动力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1999年4月在腾冲火山地区进行人工地震测深工程( 简称"腾深99工程")的目的意义与测线布设的设计思路,并考虑到腾冲地区的地形情况和交通条件提出了一套合理的设计方案.在现场的实际施工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0.
IntroductionGeopotential model, expressed by a spherical harmonic function, gives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disturbed gravimetric potential. It is widely applied in the research of many disciplines of science, such as geodetics, geophysics, geodynamics, oceanography and space science. In geophysics, geopotential model shows the large-dimensional gravity variety, which is the reflection of anomalous density distribution in a large area or in the deep of the earth. Therefore, it is useful in 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