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186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滇西地区地处欧亚板块碰撞或俯冲的边界地带,曾受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地质环境和构造背景十分复杂,是我国地震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 本文选用国家、地方和流动数字台网的16个台站的远震记录. 其中PASSCAL甚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4个,提取有效接收函数近2 000条. 两条测线的直线距离分别为650 km和450 km, 横切了滇西地区的一些主要构造单元. 研究表明,怒江断裂可能是一条具有俯冲性质的缝合线. 川滇菱形块体东西两侧的分界线¾红河断裂和小江断裂可能是直立的缝合线或碰撞带. 攀西构造带仍具有大陆裂谷的特征,即地表凹陷、上地幔隆起. 滇西地区的构造格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造山带与缝合线相间分布. 滇西地区由北向南地壳厚度渐次减薄,S波速度整体偏低.  相似文献   
42.
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综述及在川滇地区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地球介质各向异性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上地幔各向异性的研究工作及成果;阐述了上地幔各向异性的起源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较详细地分析了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的各种方法及其优缺点;论述了川滇地区各向异性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并提出了整个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步骤。  相似文献   
43.
Crustal structure beneath the Songpan—Garze orogenic bel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Benzilan-Tangke deepseismic sounding profile in the western Sichuan region passes through the Song-pan-Garze orogenic belt with trend of NNE.Based on the travel times and the related amplitudes of phases in the record sections,the 2-D P-wave crustal structure was ascertained in this paper.The velocity structure has quite strong lateral variation along the profile.The crust is divided into 5layers,where the first,second and third layer belong to the upper crust,the forth and fifth layer belong to the lower crust.The low velocity anomaly zone gener-ally exist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upper crust on the profile,and it integrates into the overlying low velocity basement in the area to the north of Ma‘erkang.The crustal structure in the se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4parts:in the south of Garze-litang fault,between Garze-Litang fault and Xianshuihe fault,between Xianshuihe fault and Longriba fault and in the north of Longriba fault,which are basically coincided with the regional tectonics division.The crustal thickness decreases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along the profile,that is ,from62km in the region of the Jinshajiang River to 52km in th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The Moho discontinuity does not obviously change across the Xianshuihe fault basesd on the PmP phase analysis.The crustal average velocity along the profile is lower,about 6.30 km/s.The Benzilan-Tangke profile reveals that the crust in the study area is orogenic.The Xianshuihe fault bel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profile,and the velocity is positive anomaly on the upper crust,and negative anomaly on the lower crust and upper mantle.It is considered as a deep tectonhic setting in favor of strong earthquake‘s accumulation and occurrence.  相似文献   
44.
简要介绍了地球介质各向异性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上地幔各向异性的研究工作及成果;阐述了上地幔各向异性的起源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较详细地分析了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的各种方法及其优缺点;论述了川滇地区各向异性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并提出了整个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步骤.  相似文献   
45.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力学耦合的岩石圈变形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布设的143个宽频带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站的远震记录的SKS波分裂分析获得了各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之间的时间延迟。SKS分裂分析结果总体上反映了高原东部的上地幔物质流动方向,即高原内部表现为环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顺时针旋转。在造山运动过程中有关岩石圈地壳和地幔力学耦合的造山变形方式,用从GPS和第四纪断裂滑动速率数据确定的地面变形场和由地震波各向异性数据推断的地幔变形场联合分析来定量求得。在青藏高原东部和云南、四川等地区新近快速增加的GPS和SKS波分裂观测数据,提供了对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实际变形方式的检验。这些新的数据不仅加强了高原内部力学耦合岩石圈的证据,而且也解释了高原外部相同的耦合特征。文中引入简单剪切变形和纯剪切变形的概念,用于解释高原内外不同的耦合变形特征。青藏高原和周围区域力学耦合岩石圈的垂直连贯变形有两个方面的大陆动力学含义:第一,岩石圈垂直强度剖面被一个重要的条件所约束,即要求与重力势能变化相关的应力能够从地壳传递到地幔;第二,青藏高原各向异性的空间变化反映了一个岩石圈变形的大尺度模式,以及从高原内部的简单剪切变形向高原外部的纯剪切变形的过渡带。文中提出的力学耦合岩石圈变形模型与当前已有的多种造山运动变形模型具有不同的变形含义,因此,地幔变形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滇西孟连-马龙宽角反射地震剖面切过保山地块(冈瓦纳型), 思茅地块和扬子地块(扬子型)西南部. 通过解释宽角反射地震资料, 获得了这3个地块与昌宁-孟连和墨江缝合带的壳/幔纵波速度结构及相应的地壳和上地幔反射结构图像. 结果表明:思茅地块的地壳P波速度较之保山和扬子地块西南部低, 地壳厚度由保山地块、思茅和扬子地块西南部逐渐增厚. 这三个地块的地壳反射图像也具有明显的差异. 冈瓦纳型地块内上地壳反射发育, 而中下地壳反射很弱. 扬子型地块内地壳反射发育. 思茅与扬子地块西南部反射图案有明显的特殊性. 研究区地壳厚度为 40 km左右. 最后对滇西三个地块的地壳增厚的方式、地震孕育的构造环境冈瓦纳型和扬子型地块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7.
断层带结构研究对于认识地震的孕育发生、地震破裂过程及其地震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多种方法被用来观测和研究断层带结构,其中断层带围陷波就是有效方法之一.断层带围陷波是由地震波入射到断层带内低速介质与高速围岩之间的界面时在界面内侧经多次反射相干叠加形成,具有大振幅、低频率和频散的特点.由于断层带围陷波在断层带的内部传播,它携带有断层带的介质物性和结构的重要信息,因此可以利用围陷波的波形特征研究断层带的精细结构.本文详细介绍了断层带围陷波的形成机制、传播和特性,全面阐述了断层带围陷波在观测研究、传播和特性理论研究和利用围陷波反演断层带结构的方法及应用三个方面的进展,并探讨了断层带围陷波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相似文献   
48.
DatabasesystemfordeepseismicsoundingChun-YongWANG;(王椿镛)HaiLOU(楼海)andYi-QingSONG(宋亦青)(InstituteofGeophysics,StateSeismological...  相似文献   
49.
在华北盆地中西部的临城一巨鹿深地震反射剖面上,CDP叠加剖面在双程走时2.5-4.5s部分显示出一系列连续性好、能量强的低角度反射事件,在剖面上显示的延伸距离达40km.这些反射事件解释为滑脱断层,它自西向东倾角变缓,发育在深度为skin(剖面西端)至10km(东端)的结晶基岩中.在剖面的浅部显示出两个相似的单边断陷盆地,其主断裂以铲形归并到这一滑脱构造.上盘在伸展过程中向东滑移,拉张和重力滑动作用可能是形成这些断裂的主要原因.剖面东部的中下地壳内众多的反射事件具有叠层状的特征,并遭受强烈的变形,可能表示地幔物质上涌侵入至地壳内.岩浆侵入在地壳上部形成附加的伸展应力场,同时使下地壳增热,粘度下降,某些矿物发生脱水作用,脱出的水上移并储存于中地壳内.伸展应力场及热和水的作用促进滑脱构造的形成.邢台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布表明,这一地区脆韧过渡带的深度为10-25km,滑脱面为过渡带的上界面.  相似文献   
50.
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30个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采用最小切向能量的网格搜索法和叠加分析方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从得到结果看,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基本上呈NW-SE方向,并有一顺时针旋转趋势,快、慢波时间延迟是0.70~1.51 s.青藏高原东北缘的SKS快波偏振方向与区域内主要构造断裂走向基本一致;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变化与区域内最小平均主压应力方向变化相似,也与由GPS测量得到的速度场方向变化相似.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物质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发生了顺时针旋转的形变以至流动,使得上地幔中橄榄岩的晶格排列方向平行于物质形变或流动方向,上地幔变形和上覆地壳变形可能存在垂直连贯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