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IntroductionTengchongvolcanicclusterisoneofthefamousvolcanicactiveareasinourcountry.LocatedatthenortheasternsideoftheimpingingmarginofIndianandEurasiaplates,TengchongvolcanicareabelongstoBurmaarc-shapeseismictectonicsystemofHimalayasstrongseismicactivezone.Thiskindofcomplextectonicenvironmentmakesitanareaoffrequentearthquake,volcanoandhotspringactivitiesforonewhole.Itisoneoftheyoungestvolcanicareasinourcountrywithmorevolcanoes,widerangeandcompleteeruptionstyles.Thevolcanoactedfrequentlyfrom…  相似文献   
142.
三维连续密度分布的重力计算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楼海  王椿镛 《地震学报》1999,21(3):297-304
给出了基于矩形网格模型的三维连续密度分布的重力解析公式.这种密度模型与一类地震层析算法采用的速度模型有相同的参数化形式.因此,地震层析成像的速度模型可以很方便地通过适当的速度密度函数转换为密度模型,从而进行地震 重力资料的综合解释.一致性的速度密度模型还有利于地震重力资料的联合反演.试验表明,在相同计算精度下,变密度分布情形的线性密度算法比常密度算法要快.利用这个算法对大别山东段的三维地震层析结果进行了地震重力的综合解释.   相似文献   
143.
昆明地震台网下方的三维速度结构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椿镛  颜其中 《地震学报》1994,16(2):167-175
根据昆明地震台网1982-1989年记录的275个区域地震初至P波走时资料, 用震源参数与介质结构参数分离方法和三维近似射线追踪确定了台网下方的三维速度结构。昆明地震台同台站间距相对较大, 区域初至震相和Pn可能同时存在, 在网格介质模型中, Pn用近似射线追踪方法模拟为Moho界面下方的潜波。最终的三维速度结构与深地震测深和布格重力异常反演结果基本一致。滇中地区(渡口楚雄一带)在45km深度上为明显高速区, 解释为Moho界面隆起。这一地区上地壳呈低速区, 因此, Moho面的隆起被认为是均衡作用的结果。速度等值线分布表明, 上部地壳和下地壳结构复杂, 而中地壳则相对简单, 这一特征说明云南地区属于现代活动构造区域。红河断裂作为这一地区大地构造的主要分界线, 虽然在速度结构上未显示较明显的低速异常带, 但在中至下地壳的速度等值线上显示出构造分界的特征, 这表明红河断裂已穿透Moho界面。   相似文献   
144.
昆明地震台网多事件定位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椿镛  颜其中 《地震学报》1993,15(2):136-145
根据昆明电信传输台网1983-1989年记录的区域地震初至 P 波走时资料,用参数分离和多事件定位的方法得到台网内各台站的 P 波走时校正值.这组校正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地壳上部横向不均匀结构的特征.台站校正值的地理分布明显地分为3个地区:台站最密集的滇西地区,所有台站(不包括南边的云县,施甸和畹町)的台站校正值不超过0.15s;东部地区(楚雄以东)台站分布仍较密集,但间距比滇西大,其中大部分台站显示为正延迟;南部地区包括文山、思茅、普洱以及云县、施甸和畹町,它们均显示出较大的负延迟.这与云南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基本上是一致的.走时校正后重新定位的精度有较大的提高,因此,这组台站校正值可以提供地震台网的常规定位使用.   相似文献   
145.
1966年邢台地震发生在华北平原中部的束麓断陷盆地及其邻近地区,为取得大震区地壳细结构,国家地震局系统的几个单位于1990年冬共同实施了一条穿过这一盆地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测线通过7.2级主震震中位置(N37°32’,E115°03’),方位约N60°W,总长度约40km.它与元—济深地震测深剖面的震中区部分基本重合.深反射剖面采  相似文献   
146.
不同产状断层错动的地表重力变化和形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点源位错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和形变的理论公式,应用数值算法求得半无限空间任意产状断层位错在地表的重力变化和形变.计算结果表明,产状和位错方式是决定断层的地表重力和形变效应的基本因素.铲式断层活动的地表重力和形变效应与矩形断层相比有显著差异.断层位错引起的重力变化、垂直形变、视垂直形变的图象特征相似.根据重力变化和形变的特殊图象特征,有可能从观测资料中提取断层活动引起的重力变化和形变信息,判识和估计发震断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7.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椿镛  楼海  王飞 《地震学报》1999,21(5):533-544
根据大别山深地震测深剖面的资料,取得了大别山地区的地壳结构模型.二维地壳结构显示了碰撞造山带的特征和超高压变质带的深部地球物理证据.地壳上部的三维速度结构表明:在2 km深度上速度分布与地表的地质构造明显相关,在5~10 km深度上超高压变质带显示相对高速.布格重力异常的观测资料显示大别山地区有较大范围的负异常.在由上部地壳引起的布格重力异常中,超高压变质带则为正异常区.由于在地震剖面的二维地壳模型中,造山带的山根仅有4~5 km厚,且上地幔顶部的速度横向变化不明显,因此可以认为,观测与计算的布格重力异常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来自地壳,至少在中上地壳内应产生负布格重力异常.超高压变质带中地壳内的物质密度应比周围地区低.这一较低密度的物质与扬子地壳向北俯冲到100 km以下的深度,然后返回地壳的碰撞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48.
上地幔各向异性分析中地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伪谱法研究了地壳各向异性对上地幔各向异性分析的影响. 用几种不同情况下的两层各向异性模型,模拟了全波场,着重分析了不同深度观测点上的剪切波分裂特征. 结果表明,当地壳为各向同性或其各向异性主轴与上地幔重合或相互垂直时,在地壳观测到的快、慢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保持了上地幔中的偏振方向;重合时,快、慢波走时延迟增大;垂直时,走时延迟减小. 当地壳的各向异性主轴与上地幔成一般夹角时,其粒子运动轨迹变得十分复杂,不能直观地识别上地幔各向异性中的快波方向,对走时延迟也有一定的影响. 将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应用于对模拟结果的反演,发现当地壳各向异性与上地幔各向异性方向为一般夹角时,反演结果会出现较大的误差或误判. 进而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一是综合多种方法的结果;二是由拟合残差或相关系数等值线作进一步的确定.  相似文献   
149.
宽频带远震记录来自龙门山断裂带周边的几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2003~2006年流动地震观测计划布设的台阵的132个台站。使用H-k倾斜叠加方法计算了各个台站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研究区域地壳厚度总体变化是:地壳从东向西增厚,东部的最小厚度为37.8km(XAN)和39.0km(GYA),西部的最大厚度是66.6km(DNB)和68.1km(MAD)。从东南向西北横跨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急剧增厚,从东南的41.5km(AXI)增厚到西北的52.5km(WCH)。根据Airy均衡理论,用132个台站的高程和观测地壳厚度数据,求得研究区域内在最小二乘意义下的壳幔密度差为Δρ=0.649g/cm3,地形高程为零时的平均地壳厚度H0=37.9km。然后用布格重力异常资料计算均衡重力异常。就整体而言,龙门山及其周边地区基本上处于均衡状态,大部分地区的均衡异常在[-25mgal,25mgal]区间内。两个例外地区可以用局部密度异常来解释: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和中段的西北侧呈正均衡异常分布,可能是松潘-甘孜块体沿龙门山断裂逆冲推覆到四川盆地块体之上造成的地形质量多余形成的;攀西地区正均衡异常可能与地壳中铁镁质成分增加、地壳密度增大有关,而不是未补偿地形质量引起的。泊松比的空间分布可以细分为3个区域:松潘-甘孜地体北部和西秦岭造山带(即青藏高原东北缘)具有低泊松比(ν0.26),扬子地台具有低-中泊松比(ν0.27),松潘-甘孜地体南部、三江褶皱带和四川盆地具有中-高泊松比(0.26ν0.29)。这一分布表明,当前的研究无法推断出Roydenetal.(1997)提出的青藏高原东部广泛分布的下地壳流。然而,龙门山南段局部地区存在的高泊松比(ν约为0.30)可以看成是铁镁质组分和/或部分熔融的证据,表明那里的下地壳部分熔融是可能存在的。松潘-甘孜块体东南部地区的下地壳处于富含流体或温度较高的部分熔融状态,它有助于青藏高原的下地壳物质向东运动。青藏高原东部中上地壳向东运动受刚性强度较大的扬子地台的阻挡,沿龙门山断裂带产生应变积累。当应变积累达到临界值,发生急剧的摩擦滑动,释放积累的应变能,产生汶川MS8.0地震。  相似文献   
150.
在日本伊豆半岛的伊东近海1998年4月震群期间,我们在近场地区观测到了地面旋转和平移运动的6个分量。为了检验我们使用MotionPack传感器观测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安装了8301F传感器,即灵敏度比MotionPack传感器高的惯性角位移传感器。MotionPack的噪声水平远高于8301F的噪声水平,但这些信号分量的波形却相互相当相似,说明MotionPack记录旋转速率正确,但噪声较高。我们的观测使人们知道了垂直轴周围最大旋转位移和最大平移速度之间的线性相关。围绕垂直轴旋转运动的波形与平移水平速度的波形类似,说明最大值之间线性相关。这些旋转运动远大于由圣安德烈斯断层台阵数据计算的旋转运动。这种大差异可由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作用来解释:单一回转仪测量和台阵观测所得旋转运动空间尺度的差异;记录伊东近海震群的台站受陡峭地形的影响;圣安德烈斯断层和伊东近海震群区之间成熟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