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425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红树林与鱼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海湾河口生态系统重要的第一生产者,也是世界“四大最富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它具有高生产率、高分解率、高归还率的三高特性,将其巨大的初级生产力输向附近水体,成为许多海洋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而且其根系形态多样、纵横交错,可为鱼类和其它动物提供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鱼类捕捞产量是红树林经济产品产量的主要构成成分,年总生物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2.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乐清湾的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几种主要经济种类的养殖现状和对环境的要求,指出了该湾海水增养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3.
近几年,数字水印作为版权保护的关键技术被用于矢量地图。目前,矢量图形水印算法主要分为空域算法和频域算法,但这两种算法在完成数字水印嵌入的同时,均修改了矢量地图数据,会影响地图精度,而且数字水印容易擦除。针对这一问题,温泉等首先提出了零水印方案,并成功将其应用于数字图像中。零水印是指不修改原始作品的内容,利用原  相似文献   
164.
郑彬  施春华 《高原气象》2009,28(1):91-97
分析了1992-2000年各季节卤素掩星试验(Halogen Oceultation Experiment)HAOLE的CH4混合比资料,并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的平流层二维模式(Simulation of Chemistry,Radiation,and Transport of Environmentally important Species)SOCARTES研究了CH4在冬、夏季节变率与平流层行星波对CH4浓度输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和模拟的CH4混合比季节变化都很明显,而模拟的CH4浓度季节变率比观测值小30%~60%.分析结果还表明,模式中行星波引起的CH4浓度变化主要贡献于30 km以下的季节变率.比较了模拟和观测的行星波对CH4的输送结果,结果显示模式明显低估了行星波的输送,这也是模式中季节变率比观测偏小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5.
采用一个包含平流层化学、辐射、动力相互作用的二维模式,对地表有机氯排放变化影响平流层的具体过程作出评估,从而确定平流层臭氧对于地表有机氯排放的多耦合响应,也检验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以议定书框架协议达成的20世纪90年代地表有机氯排放减少按30%计算,通过输送、扩散和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平流层中上层的各活性化学族的浓度发生变化,稳定后平流层40km到48km经向平均的相对变化率,ClOx减少20%,HOx和NOx增加2%左右,O3恢复5%左右。此外,这些成分变化导致平流层中上层辐射加热率增加,平流层变冷趋势减缓0.6K。  相似文献   
166.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北部的前寒武纪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泽明  董昕  耿官升  王伟  于飞  刘峰 《地质学报》2010,84(4):449-456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中分布的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变质岩一直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但并没有获得可靠的年代学证据。本文运用原位锆石U-Pb定年方法,在拉萨地体北部那果地区的变质岩中获得了约720Ma的变质年龄,从而证明拉萨地体北部在新古元代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和近同期的岩浆作用。基于这一成果和在拉萨地体中、南部高级变质岩中陆续获得的中、新生代变质年龄,对拉萨地体变质作用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7.
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中国(东亚)大陆受特提斯、古亚洲和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制约,具有复杂的地体构架和特殊的岩石圈结构。本文从地学前沿——大陆动力学的视野出发,围绕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四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已有的进展并提出新的思考:①中国大陆板块下的构造和整个地幔运动的构架:地震层析资料揭示西太平洋板片向西俯冲到东亚大陆之下,其倾角逐渐减小,最后近水平地插进400~600km深度的地幔过渡带中,成为箕状几何形态的超深俯冲板片。印度岩石圈板片超深俯冲至青藏高原之下~800km的深度,在喜马拉雅西构造结部位发生双向不对称深俯冲,印度岩石圈板片向东俯冲至东构造结东侧之下300~500km的深度。②中国大陆变质基底的再活化:中国大陆的大部分陆块未受显生宙以来构造、变质和岩浆事件的改造与激活,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印度陆块和阿拉伯陆块北缘还发育有形成于泛非期(530~470Ma)的造山带,其影响范围至高喜马拉雅、拉萨地体和三江地区。新生代的变质活化普遍出现在喜马拉雅、南迦巴瓦、拉萨地体和三江-缅甸地区,最新的变质年龄仅2~1Ma(南迦巴瓦)。③中国主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背景及深俯冲-折返机制:中国及邻区含榴辉岩的高压-超高压(HP/UHP)变质带有洋壳(深)俯冲和陆壳(深)俯冲之分。青藏高原中,大部分洋壳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与原-古特提斯洋盆中诸多微陆块之间的小洋盆的汇聚碰撞有关,陆壳深俯冲作用有两种机制,它们分别是大陆块之间剪式碰撞和撕裂式岩石圈舌形板片的深俯冲。④中国大陆造山带的深部物质可经3类机制挤出,即深部地壳物质"牙膏式"挤出、侧向挤出和"挤压转换式"挤出。  相似文献   
168.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南部的泥盆纪花岗岩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董昕  张泽明  耿官升  刘峰  王伟  于飞 《岩石学报》2010,26(7):2226-2232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体经历了强烈的中、新生代造山作用,以及最近确定的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的造山作用,而本文第一次报道了拉萨地体南部所经历的中古生代岩浆热事件。所研究的花岗岩分布于拉萨地体南部的加查附近,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和少量黑云母组成,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呈片麻状或眼球状构造。花岗岩中的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晶成因特征,获得了366.7±2.5Ma的谐和年龄。这一成果为拉萨地体的起源、构造归属以及早期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9.
青藏高原主要地体地壳短缩作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美凤  李亚林  黄继钧 《地质通报》2010,29(203):286-296
在对喜马拉雅、拉萨和羌塘3个地体已有的有关地壳短缩研究成果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3个地体进行了平衡剖面恢复:北羌塘侏罗系短缩率为25.18%,南羌塘短缩率为33.57%;对拉萨地体南段(措勤盆地南部坳褶带)上白垩统恢复得出其短缩率为20.68%,北段中部坳褶带到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短缩率为25.3%;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东段的郎杰学地体三叠系短缩率达75%,大于前人研究的特提斯喜马拉雅56%~60%的短缩率。通过对比,对3个地体短缩变形的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各地体内部短缩作用并不是一个连续均匀的过程,陆内变形主要是通过稳定地体边界和大型逆冲构造带来吸收的;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新生代内部变形较小。  相似文献   
170.
施海瑞  张敬 《气象科技》2010,38(6):771-774
由于当前新型烟花爆竹储藏仓库大量使用轻体彩钢板,加之仓库设计单位对此类仓库的防雷要求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烟花爆竹储藏仓库频遭雷击。在了解以前砖瓦与木质结构仓库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分析新型仓库存在的防雷隐患。依据相关条例和规范要求,分别从直击雷防护、雷电感应防护和防雷电波侵入等方面,提出针对新型A级仓库和C级仓库的防雷设计思路,并用图例说明屋面避雷带以及金属屋面、金属门窗等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