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吴明  鲁立  王超然  方慧 《岩土力学》2018,(1):393-394
<正>贵刊2017年第38卷第7期刊出的文章"曲线滑裂面下有限宽度填土主动土压力计算"~([1])是一篇试验和理论相结合的优秀文章(以下简称"原文")。笔者拜读后深受启发,并且对原文作者的研究水平和科研素养非常赞赏。通读原文后笔者有2点不明,希望原文作者指教。(1)原文试验填砂的工艺过程不明,参数不详。模型试验中砂土试样如何达到预定的特性(孔隙比、相对密度、重度及密实度分类),对于试验结果存在  相似文献   
22.
在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UHPM)上开展了深反射地震的同时,进行了大地电磁、地磁、放射性测量和重磁编图.本文介绍用这些方法取得的结果.两条区域性的地球物理剖面总长126km,经过二维反演取得了电阻率和磁性体剖面.结果表明:(1)大地电磁等综合地球物理资料与深反射地震剖面的推断结果基本一致,同样反映了UHPM岩块的俯冲折返与后期的隆升.(2)非地震地球物理资料不仅为地震解释提供约束,还可以提供地热流上涌、断裂和磁性体分布等更多的信息.(3)新发现莒南-海州北北西向断裂,对研究本区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4)根据地热流上涌、侵入体多和高波速体埋藏较深等特征,认为在本区进行科学钻探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23.
西藏洞错盆地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在西藏洞错盆地的应用,详细分析了西藏洞错盆地的电性结构特征,分析表明:盆地电性剖面分块明显,沿剖面可以分为4个电性区域,盆地沉积厚度有2~4 km厚,基底界面呈2个凹陷和1个隆起特征,南北两端存在2条深大断裂,控制着盆地形态,推测盆地南北两端存在推覆现象,推覆断层的上盘向盆地中心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24.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叠置部位,受多期次的构造活动与岩浆作用的共同影响,其岩石圈结构复杂,为获得该区域的岩石圈的电性结构特征,以MT成果数据管理系统为技术手段,开展岩石圈尺度范围内的壳—幔电性结构的研究。笔者基于MT成果数据管理系统的查询、检索等功能,提取出研究区的壳—幔电性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到了研究区的壳内低阻层分布特点与岩石圈厚度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东北地区的岩石圈的电性结构特征为:1岩石圈的厚度呈现"西厚东薄"的变化特征;2不同盆、山结构表现出不同的岩石圈隆凹特征;3镜泊湖火山岩分布区对应软流圈的隆起区,其隆起可能与岩浆上涌有关。这些信息的获取为区域构造演化及动力学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5.
26.
在大地电磁法勘探中,为了快速从工区项目众多文件中选出与某一特定点位具有重叠采集时间的点位文件,并进行远参考处理或便捷地读取一些实测点位信息,常用的方法是利用SSMT2000处理软件,找出具有重叠采集时间的点位文件和从处理输出结果EDI文件中,逐一读取相应参数。如果采用编程的思想直接从原始TBL参数文件中读取相应参数,便可快速达到此目的。鉴于MATLAB语言最近在地学领域内越来越被广泛使用,这里利用MATLAB平台对V5—2000大地电磁测深仪TBL参数文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读取程序,在提取所需信息后可以快速提高此类问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7.
方慧  肖都 《物探与化探》2005,29(2):146-148,152
探地雷达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公路结构检测。根据平面电磁波在具有不同物理性质的介质分界面发生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利用雷达实测信号的幅值和走时信息实现了路层厚度的快速自动解释;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和实测资料对解释技术进行检验,证明了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
我国多年冻土区多位于中纬度高原地区,与环北冰洋极地地区多年冻土的状态不完全相同,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机理、赋存环境和基本特征更为复杂.近10年来,在自然资源部行业专项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水合物试采专项的资助下,先后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多年冻土区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攻关,总结了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指标组合和识别标志,探讨了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成藏机制,研发了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初步建立了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体系,在勘探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球化学方法技术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有效性得到了初步检验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下扬子及其邻区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汇地带,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广泛的伸展变形和岩浆活动,其岩石圈结构和性质对深入认识华南块体乃至整个中国东部的显生宙构造演化以及相关动力学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台阵实验室在合肥—金华沿线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数据,通过S波接收函数偏移成像方法对下扬子及其邻区岩石圈的速度间断面结构进行了研究。成像结果显示,主测线下方Moho面深度为32~42 km,岩石圈底界面深度为84~112 km,总体表现为西深东浅,且速度间断面结构与区域构造特征变化趋势相一致。这为下扬子及其邻区岩石圈中生代以来的改造和减薄提供了新的观测证据:华北南部盆地区下方Moho面结构复杂,岩石圈较厚(90~112 km),表明该区域的改造程度相对较低;下扬子克拉通与华夏块体北缘岩石圈结构特征相似,仅在江南造山带附近Moho面和岩石圈底界面有小尺度变化,表明它们自新元古代拼合以来可能作为一个整体被改造。进一步结合同剖面南段大地电磁测深成像结果,文章对研究区的岩石圈改造提出了与华北地区相似的地幔流模型,郯庐断裂带和江南造山带两侧断裂带等薄弱带在太平洋板块俯冲的作用下,可能成为软流圈物质上涌的通道。  相似文献   
30.
仇根根  方慧  吕琴音  彭炎 《中国地质》2019,46(4):775-785
华南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矿产资源丰富,存在多个成矿聚集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矿产基地。本文使用华南地区采集的区域大地电磁阵列观测数据,利用WSINV3DMT三维反演程序科学构建了武夷山北段及相邻区三维电性结构模型。结果显示,沿闽西北断裂、政和—大浦断裂等断裂带下方,深部表现为明显的低阻异常带,可能是古微陆块拼合线或深大断裂的反映,对上覆浅层断裂构造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武夷地区已探明的主要内生金属矿床中,绝大部分矿床点位于这些低阻异常带、深部软流体边缘位置上方,同时又主要分布于ΔT化极磁异常梯度带之上,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性,结合上述规律和特征,可在武夷地区初步圈定找矿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