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姚家车站剖面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部,是研究嫩江组一段烃源岩发育时湖泊沉积环境的一个典型露头剖面。通过测定和分析总有机碳(TOC)含量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特征分子标志物(Pr/Ph、伽玛蜡烷、C30甾烷、芳基类异戊二烯、脱羟基维生素E和GDGTs)的剖面变化,讨论了嫩江组一段下部湖泊有机质组成及沉积环境特征。根据剖面各参数的变化特征,可将其沉积划分为2个阶段。剖面TOC含量为0.06%~3.98%,具有阶段Ⅰ高,阶段Ⅱ低的特征,主要受初级生产力水平和保存条件的控制。δ13Corg值揭示出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湖泊内源。特征生物标志物的剖面变化表明:嫩江组一段沉积期湖泊水体分层,下部水体缺氧,且阶段Ⅰ和阶段Ⅱ的上部湖泊水体缺氧已上升至透光带;湖泊下层水体盐度相对较高,存在短期快速变化。24-正丙基胆甾烷和24-异丙基胆甾烷含量的剖面变化揭示出嫩江组一段时期松辽古湖盆发生了海侵,但海侵是间歇性的,而不是持续的。分析认为:松辽海侵的发生与高盐、缺氧、分层的水体环境及油页岩的形成密切相关。尝试利用TEX86指标定量重建了嫩江组一段下部古湖泊水体温度,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在白垩纪基本处在亚热带气候区。  相似文献   
362.
京张高铁预选路线跨越延矾盆地北缘活动断裂隐伏段,隐伏活动断裂的产状、活动性对高铁设计、建设和运营具有直接影响。针对盆地隐伏活动断裂的复杂性特征,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浅层地震、高密度电阻率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以及钻孔地层剖面记录等方法,分析延矾盆地北缘活动断裂隐伏段特征,结果表明:(1)延矾盆地北缘活动断裂隐伏段由两条次级断层组成(F2-1、F2-2),二者大致平行分布,走向N56°E,倾角为50~70°,平面上,与地表出露段共同呈右阶雁列分布;(2)F2-1次级断层可分辨上断点埋深约10 m,其晚更新世以来垂直滑动速率大约0.12 mm/a,应是重大工程建设重点设防对象,次级断裂F2-2可分辨上断点埋深约30 m,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弱;(3)通过钻孔地层剖面记录与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对比,CSAMT法与浅层地震勘探对基岩顶界面探测可靠有效,高密度电阻率法对于该地区浅部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探测效果显著,比较直观地反映出电性异常体的形态和规模,通过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减少隐伏活动断层解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63.
朱良峰  孙建中  张成娟 《岩土力学》2012,33(11):3243-3250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沉积地层系统三维实体构模的原理、方法及实施过程。针对沉积地层系统的几何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实体模型生成方法“钻孔-层面-实体法”。该方法首先使用二分拓扑结构将钻孔数据离散化为一系列散点,基于这些散点插值拟合出各个地层顶、底界面的初始高程,自动推算出缺失地层的地质成因;然后按照不同的地质成因,自动对缺失地层及其控制界面进行交切处理、高程调整与一致性处理;最后生成用三维块体或三棱柱体元充填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上海城建工程中的一个应用实例验证了“钻孔-层面-实体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4.
基于GDS的黏土非线性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黏土渗透性与孔隙比的非线性关系,讨论和总结了4种渗透模型,即 渗透模型、 渗透模型、 渗透模型和 渗透模型。来用GDS高级固结仪,对萧山黏土8个试样进行了一维固结渗透联合试验,使用直接法整理固结压力作用下渗透系数等试验结果,分析了对应于4种非线性渗透模型的土性参数。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萧山黏土渗透性随固结压力增加呈现非线性减少,在50~1 600 kPa压力作用下其的渗透系数从8 ? 10-8 cm•s-1减少为8×10-9 cm•s-1;4种非线性渗透模型对萧山黏土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365.
黄土高原西安地区全新世的植被与气候环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黄土高原中部南侧西安一带进行采样及孢粉分析,初步探讨和证实了一万年来西安地区植被的发育演替,详细地论证了该地区的古气候环境以及植被、气候和环境在时间上的演化规律和在空间上的差异,总结了早、中、晚全新世在该区发育的植被及其所代表的气候环境。根据西安蓝田、半坡两个剖面各17个样品的分析,将孢粉图式分为Ⅰ、Ⅱ、Ⅲ带,分别代表全新世早、中、晚3个时期的孢粉带。蓝田剖面显示:Ⅰ带为蒿属优势带;Ⅱ带为栎-榛-榆增长带及蒿-环纹藻优势带→栎-鹅耳枥-菊增长带;Ⅲ带为松-菊-藜-中华卷柏增长带。研究认为:早全新世植被为疏林草原,气候较冷较干;中全新世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森林草原并掺杂少量亚热带植物,气候温暖湿润;晚全新世植被为以松、篙为主的森林草原,气候转向温凉干旱。  相似文献   
366.
坝上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也是季风气候与大陆气候,干旱与半干旱,华北温带针阔叶林与草原,农区与牧区以及内陆流域与外流区域的过渡带,因而是最典型的脆弱生态环境区。本区南距京津仅200~300km,是京津的天然生态屏障,又是京津的水源地。本区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京津。所以研究本区的环境变化十分必要。通过研究赋存于黄土与古土壤,古沙丘与古土壤和湖相沉积物中的环境变化信息,可以了解一万年来环境变化序列和变化规律。黄土分布于本区南部和西部,古沙丘分布于低洼地周围和东部,尤其是御道口和多伦地区沙丘分布广。在古沙6地层中普遍发育有3~4层深褐色砂质古土壤,安固里淖湖盆分布有2级  相似文献   
367.
河南元岭金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矿床地质特征,河南省栾川县狮子庙乡元岭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地体中,熊耳山构造隆起区内龙脖-花山背斜南翼,秋扒.潭头近东西向断陷盆地的北侧西部;矿区夹持于马超营断裂带的康山-三岔-南坪断裂和白土-张家村-下雁坎断裂之间。矿体产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焦园组和张合庙组变火山岩的含金蚀变破碎带中,走向主要为近东西向和北东向,和区域内断裂方向和节理.裂隙发育的主要走向基本一致。蚀变破碎带长400—2000m、宽0.30—20m,矿化很不均匀。  相似文献   
368.
一、前言自70年代以来,地球化学勘查测汞方法普遍应用于矿产勘测领域,直到90年代,此方法在断裂构造研究中得以应用并具有显著的效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对断裂构造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地球化学勘查测汞方法的原理、应用等产生了新的认识。实践证明,土壤中的汞气无论来源如何,它都是沿着断裂破碎带这个通道向上移动的。因此,汞气异常能够指示断裂构造的所在位置。本文拟通过土壤吸咐汞的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来探讨河北  相似文献   
369.
NOAA卫星图像云点检测的三维统计图集合判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应用NOAA-AVHRR图像对地球资源环境进行监测的研究中,云点检测是一项基本工作。本文以实例分析云的图像特征,选取特征指标建立像元分布三维统计图,直接在统计图上观察云点集群分布阈值,并以此作为云点集合判别的条件,以实现自动检测。此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且直观方便。  相似文献   
370.
陆地导航中GNSS/陀螺仪组合实时测姿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陆地导航系统中使用GNSS/INS组合导航会增加系统成本,多天线GNSS测姿精度受基线长度影响,且存在的模糊度固定问题。本文提出仅利用一个陀螺仪和单天线GNSS组合来进行实时测姿。先由单天线GNSS计算姿态角3参数,航向角为陆地导航的关键参数,为此将陀螺信息与GNSS导出的航向角进行融合。分析了单天线测姿在载体静止或低速运动时精度很差的原因,提出了在组合滤波中进行解决的方案。推导了GNSS和陀螺信息融合的滤波模型,将陀螺仪信息作为状态模型的控制输入,以GNSS航向为滤波观测值。实验结果表明,GNSS/陀螺仪组合计算的航向角精度和可靠性相对GNSS测姿结果均有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