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近于东经71°和北纬110°,分布范围为500,00km~2的阿那巴尔地盾是西伯利亚地台结晶基底的北部窗口。地盾被缓倾斜的晚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的陆源岩石所包围。其最下部层序标志着结晶杂岩的构造活动结束。由海绿石的K-Ar法测定其年龄为1.6Ga以前。地盾由两套变质杂岩组成,太古代麻粒岩相变质的阿那巴尔杂岩占4/5的面积,而元古代角闪岩相的Iamujka杂岩仅占1/5。对于阿那巴尔杂岩的时代确定,锆石U-Pb不一致曲线指示其母岩形成于3.2Ga以前,麻粒岩的变质作用发生在2.7Ga,而Iamujka杂岩产生,角闪岩的变质作用发生在1.9Ga以前(Bibikova e.a.,1987)。阿那巴尔杂岩主要为紫苏斜长片麻岩(紫苏花岗闪长岩),其次为二辉石片岩(变  相似文献   
82.
内蒙古乌拉山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地质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3.
内蒙古乌拉山地区韧性剪切退化变质作用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学纯 《矿产与地质》1991,5(2):107-114
韧性剪切变质变形作用不但是变质变形作用过程,而且也是重要的成矿作用过程.韧性剪切变质变形带是金矿成矿的有利地段,但不是所有的韧性剪切带都可形成成金矿,只有具绿片岩相退化变质的韧性剪切带才与金矿有关.  相似文献   
84.
本文着重通过华北陆台北部冀东、密云、阜平、五台山、恒山、卓资—阳高、集宁、千里山等几个主要变质地区的热动力条件的研究,讨论其时空分布特点和演化规律,进一步研究变质作用特征和地壳演化的热历史。  相似文献   
85.
研究区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并可划分为初期、主期、峰期和晚期四个变质阶段。各变质阶段具有特定的矿物组合、变质反应、温压条件和流体特征。变质泥质岩和变质基性岩具有一致的变质演化特点和相对应的标志。高密度的CO_2流体占主导和低H_2O逸度是麻粒岩相变质流体的特点。变质作用演化的P-T-t轨迹与变质流体的演化特点是一致的,具有典型造山带型变质作用演化特征。反映了变质作用与地壳演化的关系及其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86.
对乌拉特中旗乌兰地区含石榴石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利用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含石榴石花岗岩岩体的年龄为(256.4±2.2) Ma,表明其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属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物源主要为上陆壳硬砂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源区岩浆部分熔融程度较低,可能是由I型花岗质流体与岩浆演化后期热液流体反应而分异结晶形成的。根据含石榴石花岗岩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形成环境及侵位时代,推断研究区内华北板块北缘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碰撞缝合时间上限早于256.4 Ma。  相似文献   
87.
新疆阿尔泰地区冲乎尔递增变质带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阿尔泰海西造山带主要发育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类型,第二期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冲乎尔递增变质带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之一,从火山沉积盆地边缘到中心发育十字石-蓝晶石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绿泥石-黑云母带、绢云母-绿泥石带,递增变质作用强度具有逐渐减弱的趋势。结合变质变形关系和变质作用演化特点,将变质作用划分为早期、峰期和晚期3个阶段。早期和峰期为连续的递增变质过程,形成典型的中压型递增变质带,晚期则属于后期的退化变质过程。变质作用演化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这种递增变质带的发育特征和变质作用演化特点反映了阿尔泰造山带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88.
辽西兴城地区深反射地震剖面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和研究辽西兴城地区深部地下结构,深部探测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在辽西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实验研究.本文报告了在辽西东部进行的一次二维近垂直深反射地震实验结果,测线西起葫芦岛市西老爷庙村,东至兴城市区外首山附近的郭家店,方向约为北偏西33°,剖面全长21.93 km.在共中心点叠加剖面发现了5个主要反射波组,分别出现在双程走时6 s,6.5 s,7.5 s,8 s,10.4 s左右.论文对主要反射波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并结合邻区深部地震资料研究成果,得出三点认识:一是研究区域地壳可分为上、下两层结构,上地壳内无明显反射层位,下地壳呈现“凹陷”特征;二是观测到来自莫霍面反射信号(10.4 s TWT),对应莫霍面深度约为30 km左右(速度按地壳平均速度6 km/s折算),莫霍面西深东浅,东部较西部约抬升600 m;三是本区域莫霍面可能由一组横向速度、厚度不一致的多个薄层构成.  相似文献   
89.
吉林省西部地区大气干湿沉降元素通量及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检测吉林省西部地区大气干湿沉降中各元素含量,追踪其可能来源,探讨影响吉林西部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吉林省西部均匀布置大气干湿沉降采集点共55个,采样密度为15 个/万km2。样品的检测在国土资源部长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进行。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富集因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吉林省西部大气中常量元素Al、Ca、Fe、K、Mg、Na以及N、C元素均表现出较高的沉降通量,采样点湿样部分与干样部分元素平均沉降通量及比值显示,所有元素均为沉淀部分大于溶解部分;各元素富集因子均值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大气综合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F1(F、Ni、Mo、Co、Cr、Cu、Mn、Zn、P、Hg、Ca、Fe、Mg)中除Zn外,其余元素的富集因子均接近1或远小于1,说明大气中的这些元素主要输入源为自然源或是自然界中沙土、岩石风化的尘埃。影响大气综合质量评价的次要因子F2(U、Th、Pb、C、As、Al、K、Na、B、N)中的各元素除U、Th、K、Na来源于自然源外,其余元素主要来源为人为源或受人为污染的可能性大。各元素主要以固态形式存在于大气沉降样品中。来自于自然源或自然界中沙土、岩石风化的尘埃是影响吉林省西部大气质量的主要原因,人为污染是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
松辽盆地升平地区J3-K1火山岩储集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平地区发育有大量的J_3-K_1火山岩,主要包括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和凝灰岩,由火山溢流相、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组成。其中发育多种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构成以孔隙裂缝型为主的储集空间组合。影响储集空间特征的因素主要包括构造作用、热液活动、岩性和岩相。升平地区的火山岩是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