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位于浙江省东部的永康盆地是典型的白垩纪陆相红盆.本文作者发现在永康盆地北东部的朝川组红层沉积中发育较深水暗色泥灰岩沉积,与较浅水红色细碎屑沉积呈互层或夹层产出,具渐变式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混合沉积的特征.控制该混合沉积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湖盆浪基面之下的静水环境及干旱与潮湿气候的交替变化.通过对朝川组泥灰岩段沉积环境及成因进行分析,结合该泥灰岩段中保存的孢粉和植物化石组合,笔者认为该套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的混合沉积反映了浙东地区早白垩世晚期总体可能处于干热气候环境,但存在短时间内的干湿气候交替.  相似文献   
52.
泥盆系/石炭系是广泛的不整合界面.在我国柴达木盆地东部,上泥盆统至下石炭统呈现明显的沉积分异,这种差异代表着晚泥盆世以来沉积环境巨大变迁.为探究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内在联系,本次利用岩石学研究手段,通过柴达木盆地东部上泥盆统与下石炭统的岩石组合、分布及岩相对比,刻画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沉积物质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地质背景讨论...  相似文献   
53.
结合工程实践,详细分析了石灰岩地区基础固结灌浆的处理方法、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要点,并简单阐述了基岩固结灌浆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54.
讨论基于三维GIS的城市地下空间数字化技术--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建模及地表地下空间一体化可视化技术,并介绍该技术在天津市塘沽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5.
于俊杰  劳金秀  蒋仁  曾剑威  彭博  马雪  赵玲  杨祝良 《地质通报》2016,35(10):1692-1704
对江苏省盐城市溱东镇CSJA3钻孔揭露的74m沉积物岩心进行了沉积学、年代学、生物学等多重地层研究,晚第四纪以来初步划分了3个有孔虫化石组合,分别对应长江三角洲的镇江海侵、滆湖海侵和太湖海侵,证实钻孔所在位置对3次海侵事件均有记录。同一时期的7个孢粉组合反映了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沉积环境,分别为(P8)莎草-禾本科组合(0~7.8m),气候暖湿,沉积环境自下而上为盐沼-潮上带;(P7)松-藜科-蒿属组合(7.8~11.0m),冷干,河漫滩;(P6)松-栎-禾本科-藜科-菊科组合(11.0~30.0m),温和略干,自下而上为河漫滩-潮间带;(P5)环纹藻-蒿组合(30.0~37.2m),冷干,河漫滩;(P4)松-菊科组合(37.2~43.55m),温凉偏冷干,潮间带-潮下带;(P3)栎-松-禾本科组合(43.55~50.0m),温暖湿润,潮间带;(P2)松-栎-菊科-环纹藻组合,50.0~65.0m,温凉偏干,河流边滩-河漫滩相沉积。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江苏兴化ZK10孔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及年代地层的研究,确定了该孔第四纪年代地层序列:1第四纪底界置于松山/高斯极性世分界处,埋深212m,距今2.58Ma。下更新统包括五队镇组下段、中段及上段的中下部,对应孢粉组合Ⅰ-1和Ⅰ-2。2早、中更新世界线与布容/松山极性世界线吻合,距今0.78Ma,埋深约120m,位于孢粉Ⅰ-2与Ⅱ带的分界处。中更新统包括五队镇组上段顶部、小腰庄组下段及上段的中下部。五队镇组是包含下、中更新统的跨时岩石地层单位。3中、晚更新世界线埋深81.5m,120ka BP左右,置于孢粉带Ⅱ与Ⅲ-1的分界处,与小腰庄组和灌南组分界线基本吻合。上更新统包括小腰庄组上段上部及灌南组。小腰庄组是包含中、上更新统的跨时地层单位。上更新统包括Ⅲ-1、Ⅲ-2、Ⅳ和Ⅴ孢粉带。4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界线埋深12.25m,距今10ka BP左右,位于Ⅴ与Ⅵ孢粉带分界处。全新统为淤尖组,对应孢粉Ⅵ带。  相似文献   
57.
滇西无量山北段回龙山地区分布有大量的呈弧形分布的飞来峰构造。通过野外详细路线地质调查及室内的整理分析,结合先构造后地层的研究方法,重点对飞来峰的几何结构和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回龙山地区飞来峰群构造的存在,并提出逆冲推覆运动方向可能是自南西向北东推覆。  相似文献   
58.
59.
福建沿岸晚更新世地层中微体古生物化石较为缺乏,极大限制了对该区晚第四纪海侵过程的深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闽北2个海湾内的第四纪钻孔为研究对象,通过有孔虫化石以及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元素(Sr/Ba、Mn/Fe)分析,结合三沙湾表层沉积物相应指标,探讨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元素指示海侵地层的可行性。结果显示,2个海湾钻孔的晚第四纪地层中均发育3套疑似海相深灰色黏土层,其中开放海湾霞浦湾钻孔底部黏土层中缺失有孔虫,半封闭海湾三沙湾钻孔中有孔虫仅出现于顶部黏土层中。这3层黏土层的Sr/ Ba值远大于1,和现代潮滩—河口湾体系相近,且出现的海相沟鞭藻和自生黄铁矿为典型的海相地层特征。基于已有的OSL和AMS14C年龄框架,这3层海侵层分别对应于MIS5、MIS3和MIS1期,Sr/Ba和Mn/Fe均值从MIS5到MIS1期不断增大,结合现代潮滩-河口湾体系指标,表明从MIS5到MIS1期海侵强度的增加。由此可见,沉积成因地球化学元素指标可以有效辨识闽北海湾晚更新世海侵地层,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区晚第四纪海侵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0.
该文通过对哀牢山构造带西侧云南省南涧地区下白垩统南新组砾岩层的砾性、砾度、砾态和砾向等的详细研究与分 析,结合盆地基岩地层特点和周边构造带的岩性组合特征,发现南新组砾岩总体上具有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较差、磨圆程 度中等-较好(次圆状-圆状)、风化程度较低等特征;探讨了砾岩层本身的性质、物质来源,以及砾石沉积时盆地的水动力条 件、气候环境、古地貌特征和构造条件。认为南新组砾岩层为半干旱-干旱古气候条件下的一套冲积扇-辫状河相粗碎屑沉 积,具有快速堆积的特点;砾岩层沉积前砾石遭受了较强的物理化学作用。根据盆地基岩及周边地层岩性特点和砾石扁平面 倾向统计,砾石的主要来源是盆地内部的基底地层及其东缘的哀牢山构造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