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GB-InSAR监测大型露天矿边坡形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露天矿边坡实时、精确测量可以为边坡治理和预警提供可靠的信息,直接关系到露天矿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的连续性.本文提出采用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GB-InSAR)监测露天矿边坡,和常规测量方式相比,该技术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测量精度,实现与地形无关的差分干涉技术,能够获得多时相形变图和形变速度图,反映边坡的整体位移趋势,为露天矿边坡的运动历程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并通过实验验证了GB-InSAR技术监测边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2.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葡萄状白云岩是天然气藏的重要储集层和铅锌矿床的重要容矿围岩,但关于其特征和成因研究却充满争议。基于传统沉积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并与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对比,认为四川盆地灯影组葡萄状白云岩主要由顺地层、(层间和穿层)溶蚀孔缝中产出的拟晶白云石化的葡萄状团块和葡萄状、栉壳状胶结物或充填物组成。葡萄状团块主要顺地层产出,包括核心和包壳两部分:核心为葡萄石,主要成分为泥、微晶高镁方解石,由沉积阶段的海水沉积作用和微生物捕获、粘结作用形成;包壳主要成分为等厚纤维状环边文石,主要形成于沉积—同生阶段,有厚、薄之分,其中薄包壳形成于相对动荡的海底,而厚包壳形成于相对安静的海底。葡萄状、栉壳状充填物主要在溶蚀孔缝中产出,主要成分为等厚纤维状文石和高镁方解石,为准同生阶段大气淡水作用和海水沉积作用的产物;也存在顺地层葡萄状团块、内碎屑等颗粒粒间或顶部产出的葡萄状、栉壳状胶结物或层状胶结壳,主要为同生—准同生阶段海水潜流带沉积。在葡萄状或栉壳状团块、充填物、胶结物的形成过程中,文石和高镁方解石结晶析出后迅速发生拟晶白云石化作用,并保留其原生的结构和构造。文中关于葡萄状团块和拟晶白云石化作用的研究,为葡萄状白云岩成因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3.
ZQZ TF型风向传感器电路剖析及维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定祥  陈宁  彭军  邬昀  李中华 《气象科技》2015,43(1):168-171
地面观测场往往处于空旷地区,风传感器又安装在观测场10 m以上空中,容易遭受雷击而损坏。若受损的风向传感器就此弃之,造成极大浪费。我们根据实物绘制了风向传感器的电路原理图,结合原理图分析了风向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设计了格雷码检测电路。通过7个发光二极管能方便、直观的判断7位格雷码中是哪位出现问题,从而结合电路查找故障点及有关元件,提出了在没有专业工具的情况下,如何拆卸及焊接贴片芯片的简便易行的方法。通过几例检修实例,进一步说明分析故障原因及检修方法。  相似文献   
154.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雷达及NCEP1°×1°的6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4月发生在巴州北部的一次天气过程中两种不同的降水类型进行诊断、特别对云图及雷达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S”型云西边界凹处对应系统性降水中心,低涡云系南段对应强对流中心。“S” 凹处的雷达图中对应有冷式切变,整层上升运动,水汽供应充足,且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具备了大降水发生的环境场。雷达分析发现强对流发生在弱垂直风切变及辐散流场环境下,冰雹出现在与风速辐合中心对应的强回波中心下方。低涡云系中低层伴有下沉运动并配合冷平流,而近地面层为锋前暖平流,强对流发生在θse随高度降低的区域,是典型的冷锋锋面过境触发的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55.
湘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湘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发育厚度较大的层状硅岩层,岩石化学成分纯净、硅质矿物含量95%以上,岩石贫微量元素,但富Ba、As、Sb、Ag、U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Ce呈明显的负异常,轻稀土含量大于重稀土含量;δ^30Si值变化为0.0 ̄0.7‰,ε^18O值变化范围为20.1 ̄23.6‰。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成因为介于热水沉积与生物沉积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56.
市域尺度货物运输碳排放时空变化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货物运输导致碳排放成为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之一的问题,该文综合货物运输车辆的微观温室气体排放及时空变化,从市域尺度分析货物运输碳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微观排放模型计算了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全国286个城市货物运输碳排放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并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城市化不同层面因素对碳排放时空分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货物运输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高排放地区的集聚规律更加显著;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精度明显高于普通线性回归模型,经济变量、人口变量、货运强度变量与货物运输碳排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该研究可为中国各市级区域制订节能减排政策提供量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7.
南鄱阳坳陷地质结构具有“上张下压”的叠合盆地特征。下构造层地质结构的显著特征是发育推覆构造,由北向南推覆,在坳陷南缘与官帽山逆冲系相向逆冲形成向塘—二甲村对冲带。其内部结构受推覆构造影响呈现条带状分布的残留向斜,部分地区呈现为逆冲超叠单斜片。坳陷内的推覆构造与萍乐坳陷北部九岭推覆构造体系实属同一构造体系,由九岭向东延伸至波阳,再向东与高台山逆冲系相接,主要推覆活动期为燕山运动中期。  相似文献   
158.
针对具有多源信息、多目标、多约束条件特征的输电线路径选线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耦合多源地理信息和改进遗传算法的输电线路智能选线算法。以输电线路智能选线为目标,综合考虑路径长度、地理综合成本、路径连贯性、规避障碍物等约束条件构建智能选线模型,在综合分析多源地理信息及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基础上,采用地理信息技术栅格叠加分析方法和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获得地理综合成本;采用自适应交叉、变异算子改进传统遗传算法,合理控制搜索范围,有效避免局部最优。以贵州省遵义市东南部地区为实验区开展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算法获得的输电线路径方案,不仅能缩短路径线路总长度,而且能够有效降低路径地理综合成本。研究结果验证了该文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应用于输电线路径的数字化、智能化选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