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363篇
海洋学   137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根据长江口南汇近岸水域17个站的水文泥沙同步观测资料,阐述了该水域近底层泥沙的流速、悬沙浓度的分布和变化。经无量纲潮流动力值的计算表明,研究区存在一个包络南汇边滩先向东南继而向南延伸的舌状高能量区,与高悬沙浓度分布区相一致。通过对悬沙运动和涨、落潮周期流向的分析,揭示了长江口向杭州湾底层泥沙输移的规律,其底层泥沙输移主要集中在低潮位时段,输移时间约占潮周期的36%,其中以南汇边滩向杭州湾输移的时间为最长,大、小潮都在5h以上,与其相关联,在芦潮港水域下层存在着一股东西向的高悬沙浓度的水体。据盐度、潮流、悬沙浓度等要素,并结合絮凝沉降分析得出,南汇边滩的沉积强度是潮滩>潮下带>深水区;边滩舌尖前缘水域的泥沙沉积时间与水体出现向东偏南或向西流的时间一致,这可视为近年来南汇水下沙嘴向东偏南伸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22.
根据1988-1991年河口锋面现场调查、上海市海岸带调查及历次标准断面调查资料对长江盐度场及盐度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由口门至外海纵向上存在着三级锋面现象:内侧锋面即长江河口锋为长江河口水与长江冲淡水的界面;羽状锋是长江口羽状流水与口外混合水的界面,它是长江口最主要的盐度锋面,也是长江口一个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带,对河口沉积过程及水下三角洲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外侧锋面即海洋锋,是长江冲淡水的最外边缘。  相似文献   
323.
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系统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测量手段,是一种可以直接提供大量地面离散点的高精度三维信息的主动式遥感技术,具有依赖控制测量条件少、受天气影响小、自动化水平高等优点。然而LiDAR获取的数据主要是离散激光点云,具有高精度的空间结构信息而缺少纹理和光谱信息。将LiDAR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将是当今测绘科学研究的方向之一。融合影像数据和点云数据的关键步骤就是将两者进行高精度的配准。  相似文献   
324.
本文应用灰色局势决策法对大连海域15个监测站位的4种主要污染因子进行了评价,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运算,不求权重,用隶属函数即可评价出海水水质分级的模糊性,是一种均权平均型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25.
综合分析了前期(1963-1964年)和近期(1983—1984年、1987—1988年)台湾海峡区的温度、盐度、水化学要素和海流等资料,进一步确证了夏季闽中沿岸海域存在的低温、高盐和低溶解氧且不饱和区是深底层海水涌升所造成的。该上升流中心位于海坛岛附近海域,涌升水一般可升至10m层左右。上升流显现于5月末,7月最盛,衰退于8月末,其分布范围及理化特征具有明显的月际和年际变化。分析表明,该上升流的形成主要是N向海流和地形的综合效应所导致,但盛行的西南季风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326.
青岛港黄岛油区建成投产后,在扩大石油进出口量的同时,也使事故溢油污染概率增大,对胶州湾海水环境造成了威胁。从已经发生的油污染事件看,溢油多数是由于油船海损,其次是港口机具或储油设备损坏造成的。由于溢油多数是突然发生,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石油泄漏海中,造成大面积海面或海滩油污染。溢油污染不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油污染较长时间内难以清除干净,对海洋生态环境、沿岸旅游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溢油污染危害早已引起青岛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先后开展了油污染监测和预报工作。本文根据胶州湾及邻近海域事故溢油污染预警、预报的需要,给出预报模型和典型天气下黄岛油区溢油行为和污染范围的预测,对有效地预防溢油污染和制定抢救、回收措拖及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27.
小海是位于海南岛东海岸的一个典型湖。通过对小海湖的水文调查研究,较系统地掌握了湖潮汐、潮流、余流、盐度和泥沙的特征。湖水深虽小,但在口门一带的盐度分布及表、底层流流速、流向的差别却较大,存在类似入海河口的缓混合及纵向环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328.
浙东淤泥质海岸的泥沙来源和塑造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浙东海岸地区水文、泥沙多次调查和各种文献资料为依据,通过对陆域、海域和空域泥沙的平衡计算,揭示了落淤浙东海岸地区的泥沙主要来自长江,它约占总来沙量的91%,海域和当地河流来沙属同一量级,合占9%,空域来沙不足1t。随之,也进一步论证了长江年输沙量约30%南下浙江近海,这一观点是可信的。通过潮汐、波浪造滩过程分析,阐明了具有驻波性质的潮流作用于滩面时,造成涨潮流的减速时段长于加速时段,从而使浙东港湾淤泥质海岸在泥沙来源少的条件下仍能缓慢淤涨;开敞性海岸同受潮汐和波浪作用,波浪能在坡缓的淤泥质滩涂造成数公里宽的破碎带,使泥沙不断地来回搬运,海岸呈不平衡态,但因波浪作用时间比潮汐短,泥沙来源丰沛,故多呈淤涨势态。  相似文献   
329.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是太平洋中海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海区之一,它在全球气侯变化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幅员广阔,占全球热带海洋面积的35%-45%。它是全球大洋表面水温(SST)最高的海域,其SST终年都高于28℃。Andow(1987)的研究表明,暖池域次表层(50-300m)海水温度的变化较表层明显,其年际变化的标准偏差可达3-4℃。邹娥梅等(1991)指出,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次表层海水的热状况具有较好的指标性。因此研究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域次表层水热状况的变化,对于阐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与东亚气候异常,特别是对我国旱涝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0.
喜马拉雅地区传统贸易通道是突破喜马拉雅山脉天然屏障、连接中国与南亚腹地两大市场的关键,对于南亚大通道建设和跨喜马拉雅互联互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喜马拉雅山脉断裂河谷为出发点,综合历史文献、实地调查及GIS技术手段,分析通道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研究表明:① 喜马拉雅地区的传统贸易通道主要有21条,其中中尼通道6条,中不通道4条,中印通道11条,在空间上形成了“一横多纵”的空间格局。② 传统贸易通道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7世纪以前)、形成期(7世纪—842年)、发展期(842—1959年)、衰落期(1959—1962年)和恢复期(1962年至今)的演变过程。③ 货物交换和佛教传播促进了通道的萌芽和形成,西藏及中原地方政权稳定和边贸政策、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商业利益推动了通道的发展,印度的战略误判和前进政策导致了通道的衰落,中国的战略需求将推动通道的恢复和建设。④ 战略互信和边界问题是通道恢复和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未来需要加强对通道的多视角调查和研究,制定通道的建设和管控策略,充分发挥通道的商贸、旅游和文化交流功能,积极服务于南亚大通道建设,促进西藏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