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6篇
  免费   1656篇
  国内免费   1850篇
测绘学   1152篇
大气科学   1170篇
地球物理   1455篇
地质学   5212篇
海洋学   1199篇
天文学   140篇
综合类   642篇
自然地理   1142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433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68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345篇
  1998年   319篇
  1997年   351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319篇
  1994年   313篇
  1993年   277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276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195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18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22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942.
合肥义城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典型插值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间插值对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对合肥义城地区土壤中的Cu、Pb、Zn、Cd、As、Hg等污染重金属元素,以常用且具有代表性的反距离加权法、径向基函数法、普通克里格法,进行了空间插值的对比验证分析和评价。通过对各种元素的空间插值各种误差进行综合比较的结果表明:Cu、Pb、As元素采用普通克里格法进行插值结果最优,而Zn元素采用反距离加权法最优,对于Cd、Hg元素则径向基函数插值法最优。  相似文献   
943.
张金带 《铀矿地质》2023,(2):321-322
<正>1960年下半年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以后,三局认真贯彻执行二机部提出的“自力更生,过技术关,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从1961年起,开展总结建局以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经验教训,针对管理工作落后、各项技术工作质量较低的状况,明确提出要建立一套管理和技术方面的规章制度,对各项工作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944.
河水和底泥样品的PIXE及放射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上海苏州河的综合治理,连续三年采集河水和底泥样品。使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PIXE)测定水样和底泥中的金属元素组分,同时使用BHl216低本底放射性装置测定α和β活性。PIXE测定结果表明,水样和底泥中Cl、K、Ca、Cr、Mn、Fe、Zn和Pb等元素合量随着潮汐的涨落具周期性的变化:潮汐到达高平潮时,元素浓度最低;过了高平潮期,随着退潮浓度逐渐增大,到低平潮时为最高。连续三年的监测表明,随着整治的深化,金属元素含量和放射性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α活性的下降速度小于β活性的速率。并对河水和底泥样本测定结果作了进一步的评介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945.
张谷英历史文化名村调查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春,本刊记者张安蒙在湖南的一次采访中偶然发现了张谷英村,经多次考察和专家鉴定,这是一个有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古村,并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春节,记者张安蒙利用春假再度来到了张谷英村。此行走访的目的是想了解开放开发以后的张谷英村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问题是哪些该变、哪些不该变?该变的是否变了。不该变的是否也变了?该变的是否按照规划和预期的目标在变?不该变的该采取何等措施保留保护下来?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些计划中的课题对记者调查所得而言,还不能说已经完成。但是,旅游开发以后的古村落现状令人堪忧。为此,本刊呼吁有关部门在各种评选命名之后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村的管理,对昨天达标今天倒退的单位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以严肃荣誉称号,敦促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946.
由戎嘉余主编,金玉玕(已于2006年6月逝世)、沈树忠和詹仁斌任副主编的两卷本《显生宙中国腕足动物属志》已于2017年岁末出版。该志书由24位作者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其中有11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NIGPAS),另外13位来自11所海内外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这些作者都有着长期的研究经历以及广博的知识储备,在长达16年严谨繁复的撰写和编改后,最终完成本书。该志书共包含了11个章节以及2目索引,其中索引部分按照字母顺序列出了书中涉及的腕足动物属名以及岩石地层单位。书中引证的参考文献用小号字体列出,总共多达76页。在每个章节之后,这些参考文献条目从3页(“代前言”章节)到14页(“二叠纪腕足动物属级分类”章节)不一而足,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翔实准确的资料来源。 该志书包含上下两卷,共1 096页。书籍装帧精美,图文并茂,附有446张高质量插图(其中11张彩色插图)以及125张图版(其中7张配有彩色照片)。图表内容丰富,包括壳体形貌和纹饰的手绘素描、内部构造(如系统切片以及结构复原等),以及时代分布和地理分布等。图版制作考究,并在其对页附有详细的图版说明(包括图片的放大倍数),以方便读者阅读。全书各章节的写作风格与排版格式同条共贯,前后一致。 志书的上下两卷分别配有目录。第一卷开篇是主编戎嘉余院士撰写的15页中文版“代前言”,其后为编辑们(以及乔丽博士和黄冰研究员)共同撰写的38页“序言”。其中“序言”部分介绍了这本著作在编纂过程中所历经的坎坷以及支持作者们最终完成此书的精神源泉。该志书严谨详实地整理并收录了分散在各类期刊、会议摘要、区域化石图册以及公开出版与内部交流的各类专著中有关中国腕足动物属级分类研究的成果,并补充了一些本书作者尚未发表的研究材料。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各地区域古生物图册曾经大量出版,但因为多使用汉语书写,在国际交流时往往会造成一定的不便。经过翻译后,一些新建的属的重要鉴定特征往往表达模糊,而很多报道新材料的文章发表在非古生物学的专业期刊上(如石油勘探或者区域地质等方面的期刊)。这些文献往往由区域性的出版社出版,并且发行量有限,很少被国际上的大型图书馆收藏。这些“稀有出版物”甚至在中国几个较大的科研机构中也往往难得一见。此外,尽管不少区域古生物图册会附有简短的英文摘要,但有可能新属新种的实际情况与他们在书中的简述并不一致。还有一个问题是,当时很多身处基层工作单位的学者在定义新的属种时,没有遵循《国际动物命名法规》(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ICZN,4th Edition)。而这两卷志书的问世,无疑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精细的考据和严谨的修订。 在“序言”中,编辑们介绍了中国腕足动物的研究是如何从无到有,又怎样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在中国历史上,腕足动物化石几百年前就作为中药材而被人们所熟知。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一味被称作“石燕”的药材(“石燕”,性为石而形似燕,多为泥盆纪石燕类腕足动物化石)。但早期的医书并没有对这类生物的起源,以及研磨后产生药效的原因进行讨论。 最早对中国腕足动物进行分类学研究的是比利时古生物学家康宁克(L.G. de KONINCK)。他于1846年描记了腕足动物两个新种Terebratula yunnanensis和Spirifer cheehiel。古生物学家凯瑟(E.KAYSER)最早于1883年依据中国的化石材料建立了腕足动物新属蕉叶贝属(Leptodus),并归至蕉叶贝科(Lyttonidae),同时将李希霍芬贝(L. richthofeni)定义为模式种(KAYSER, 1883)。自此,根据中国的模式标本先后共创建了757个新属,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地层对比精度及腕足动物分类系统日益得到提高与完善。这些研究成果都为该志书的撰写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费尔南多·阿尔瓦雷斯,约翰·泰兰特/ 地学前缘(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9, 26 (3)费尔南多·阿尔瓦雷斯,约翰·泰兰特/ 地学前缘(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9, 26 (3) 该志书“序言”部分开篇是腕足动物“研究历史回顾”,将中国腕足动物化石的研究分为以下4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6-1923年)。国外古生物学者如康宁克(LGde KONINCK)、戴维森(DAVIDSON)、凯瑟(KAYSER)、弗伦奇(FRECH)、洛奇(LOCZY)、车尔尼雪夫(TSCHERNYSCHEW)、丁纳尔(DIENER)、华考特(WALCOTT)、韦勒尔(WELLER)、葛梯(GIRTY)、满苏(MANSUY)、矢部长克(YABE)和早板一郎(HAYASAKA)等对中国寒武纪至古近纪的腕足动物进行研究,并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文章及专著。 第二阶段(1924-1950年)。腕足动物的研究开始吸引中国学者的关注。孙云铸首先报道了山东省寒武系中腕足动物化石,紧随其后的有赵亚曾、朱森、黄汲清、田奇瓗、张鸣韶、尹仲科等老一辈科学家。这一时期在北京大学执教的美籍科学家葛利普教授(A.W. GRABAU,1870-1946)对中国地质学与古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曾相继发表了数本有关中国腕足类、双壳类和腹足类化石的著作。同一时期还有其他多名国外学者对中国腕足动物的研究做出巨大贡献,如瑞德(COWPER-REED)、德提拉(de TERRA)、哥藤与梅拉尔(GORTANI与MELAR)、小林贞一(KOBAYASHI)、远藤隆次(ENDO)、矢部长克(YABE)、尾崎金右卫门(OZAKI)、湊正雄(MINATO)和早板一郎(HAYASAKA)等。 第三阶段(1950-1991年)。这一时期随着区域地质调查以及地层与古生物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很多新的腕足动物化石群得以发现。在20世纪60年代,两位杰出的中国科学家王钰院士(1907-1984)和杨遵仪院士(1908-2009)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培养了一批该领域优秀的国内青年学者。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腕足动物研究中。在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全国腕足动物学者已经超过50人。同时这一时期大量的新属新种被创建,并多在23个省及5个自治区的区域古生物图册上发表。该时期标志性的两大事件是1980年在浙江杭州和1985年在云南昆明召开的全国腕足动物会议。在1980年第一届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腕足动物工作者超过100人,并有两位外籍专家参会。其中一位是对中国腕足动物研究影响深远的美国布科教授(Arthur J.(‘Art’)BOUCOT),另一位是加拿大腕足动物学家、曾任国际沉积学会主席的琼斯教授(Brian JONES)。为了纪念布科教授的贡献,2004年9月30日还在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举办了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见Palaeoworld,2006年5月第15卷,第2期)。 第四阶段(1991年以来)。这一时期大量的年轻学者涌现,研究重心多集中在传统分类学、地层对比,以及新兴的古生态学和生物古地理学等方面。这一时期全国研究机构、生产单位和高校的科研经费大幅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包括腕足动物研究在内的基础科学的研究。在2015年5月,第7届国际腕足动物大会在南京召开,终于实现了几代中国腕足动物学者的夙愿。这次学术盛会共有53个口头报告(其中21个来自中国)、30幅展板报告(其中10幅来自中国),以及来自24个国家195位研究者的108篇会议论文摘要。会议最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在“研究历史回顾”后,紧接着介绍了中国古生代和中生代腕足动物属级分类单元的“总体面貌”。该部分内容总结精辟,图文并茂,集中展示了不同省份腕足动物新属的地理分布、每个地质历史时期腕足动物目级和属级分类单元的数量、各目下新属的数量、显生宙各阶中国腕足动物新属的数量,以及建立新属文献的数量统计(自1883至2015年,分别以5年和10年为单位)。这之后是“分类学归纳”,该部分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腕足动物系统分类体系(Treatise on Invertebrate Paleontology,KAESLER, 1997-2006; SELDEN, 2007),统计出全书共有757个新属或亚属,其中61.6%为有效命名,17.2%为主观同义名(junior subjective synonym),2.6%为可能同义名(possible synonym),1.85%为异物同名(homonym),2.25%为客观同义名(objective synonym),10.6%为疑难名(nomina dubium),3.4%为裸记名(nomina nudum)。另外还有2.4%之前被认为是腕足动物的化石被排除出腕足动物门。此外,“序言”中还包括了腕足动物的时代延限、生物古地理分布(自寒武纪到白垩纪,按年代顺序共分列为9节)、中国腕足动物宏演化、早期类群的多样化、生物大辐射与大灭绝、区域性与全球性生物群(如叶月贝动物群)、生物地理分区的控制因素、重大环境变化与海平面升降、板块构造与地理隔离,以及沉积与环境背景等内容。编辑们在第1卷(39-557页)和第2卷(559-1096页)中,对中国腕足动物的系统古生物学描述做了大量工作,如对新属的命名人、命名地、模式标本及其保存地点等内容的考据。为了避免国外学者受汉语人名翻译的困扰,书中将1950年以前文献中的人名用韦氏音标(WEBSTER spellings)标注,1950年及以后文献中的人名用汉语拼音标注。此外,10篇附录还分别归纳了书中涉及的全部异物同名、同义名、裸记名及18个排除于腕足动物之外的属名,以及标本保存地点及其缩写。 该志书第1卷的其他部分以及整个第2卷,分别按照地质年代顺序(从寒武纪到白垩纪)分章节叙述。每个章节依次有引言、分布范围、地层对比、动物群演替序列、生物古地理以及属级系统古生物等内容。书中的系统古生物学描述部分明晰了各个属的模式种、词源、鉴定特征、讨论、有效性、地层延限和地理分布。 腕足动物门是地质历史上最为复杂、演化多样性最强的六个门之一。该志书通过对中国腕足动物材料的研究和归纳,致力于为该领域的每一位学者、专家和爱好者提供翔实可靠的参考资料。有着近200年研究历史的中国古生代和中生代腕足动物分类学文献浩如烟海。对于本书的作者来说,查阅、整理和归纳这些资料无疑是项浩大的工程。该志书的付梓无疑也是作者、编辑、绘图和出版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该志书考据细致,资料翔实,是中国古生代和中生代腕足动物属级分类的完整数据库,必然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化石爱好者和古生物学家的案前参考书。书中各分论部分也会在未来有关生物古地理学、生物地层学以及生物演化的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引用。而这本著作却鲜有错误出现。 该志书的问世为中国和国外的学者提供了完整的中国腕足动物属级数据库。我们在此真诚地向对腕足动物的系统分类、生物地层和古地理分布等感兴趣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爱好者推荐这本巨制。 该志书定价为225美元,尽管并非低价,但它值得每一位腕足动物学者和相关研究单位购买。预算不足的学者也可以建议其所在的研究机构图书馆采购。如果您是一位“中国粉”,即使不从事古生代或中生代的相关研究,也请不要错过这本由科学出版社(北京)出版的装帧精美的鸿篇巨著。 (译者:张雨晨;校阅者:乔丽) (参考文献略)  相似文献   
947.
花海断裂位于河西走廊西段花海盆地内,总体走向NNW-SSE,长约38 km,为一条隐伏断裂,研究其空间展布、运动性质和活动历史对于理解青藏高原北缘的构造变形和扩展方式有重要意义.基于卫片解译、野外实地和槽探,结合光释光测年和地球物理资料,发现沿双泉子、大泉至小泉一带,发育一段长约8 km的地形陡坎,代表断裂控制下褶皱作...  相似文献   
948.
张灵敏  刘景波  程南飞  叶凯  郭顺  陈意  毛骞 《岩石学报》2013,29(5):1525-1539
流体的盐度对含羟基变质矿物组合的稳定温压条件和岩石-流体的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流体的盐度可从矿物中氯含量的角度加以研究.磷灰石是一个含氯矿物,作为副矿物广泛分布在各种岩石中,且能在较宽的温压范围内稳定存在.本文选择大别-苏鲁造山带中典型的高压、超高压岩石开展了磷灰石成分的研究,结合前人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果,探讨了榴辉岩相条件下流体盐度和磷灰石中的氯含量之间的关系.榴辉岩和脉体中磷灰石的XClAp/XOHAp比值与已有的流体包裹体盐度呈很好的线性正相关.榴辉岩和脉体中磷灰石的XClAp/XoHAp比值范围为0.00~0.35时,对应的流体包裹体盐度约为0~40% NaCleqv.  相似文献   
949.
海南岛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常年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海南监测台站通过平时晴朗天气与热带气旋2种天气状态,比较其频谱,分析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地震监测特征,结果表明,热带气旋主要影响低频信号,受影响的振幅是平时10倍左右。之后,分别采用双二阶滤波(Direct Form II)和零相位数字滤波(Zero Phase IIR)方式剔除热带气旋的干扰频段,比较干扰前后地震定位、震级测定结果,表明热带气旋会影响地震定位及震级测定。  相似文献   
950.
以北祁连造山带东段老虎山石英闪长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及全岩元素与Sr-Nd同位素组成的系统 测定,据此探讨了岩石的成因及其对北祁连构造演化的启示。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体的形成 年龄为440 Ma。岩石具有亚碱、准铝以及贫钙、镁、铁的特征,碱铝指数(AKI值) 均低于0.85,铝饱和指数(A/NKC 值) 多小于1.0,属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岩石。在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岩石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Cs、 Th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和Ta),显示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体具有相对均一的Sr-Nd同位素组成,初始Sr同 位素值为0.7058~0.7071,εNd(t)值为-1.06~-0.31。综合分析表明,老虎山石英闪长岩应起源于玄武质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 融,并在成岩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入。对区内火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产出背景的全面分析,表明受北祁连洋俯 冲及随后岛弧与祁连—柴达木陆块碰撞拼贴影响,弧后盆地的北向俯冲消减作用可能是诱发民乐窑沟和老虎山弧岩浆岩以 及导致毛藏寺—老虎山花岗岩带内埃达克质岩石侵位的基本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