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3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现场观测了一次风浪过程中风速的变化及水体中磷酸盐,溶解性铁等多种物化参数的变化过程.结合室内分析及模拟实验,分析了风浪作用下水体中磷酸盐的变化规律.溶解态铁磷比的变化规律显示随着风浪的增强和水体氧化性的升高,水体中溶解态磷与铁形成共沉淀从水体中去除的趋势得到增强.间隙水中铁磷比小于2,溶解态磷酸盐能够在动力条件下释放进入水体,但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受动力条件的制约.沉积物中磷酸盐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分子扩散仅是水体磷负荷的部分来源,而间隙水直接释放导致的磷释放也只是水体中磷负荷的一部分,悬浮物的矿化分解和生物过程可能是梅梁湾内源性磷负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提出了一种顾及空间邻域关系的多时相SAR影像非监督变化检测方法,采用马尔可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MRF)模型描述SAR比值差异图像的空间上下文信息,提出了基于该模型的EMMPM非监督变化检测算法。实例研究表明,与未顾及空间上下文信息的EM双阈值算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变化区域提取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3.
24.
边坡工程加固需求度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稳定程度不足的边坡通常都需要进行加固。但在加固系统设计时工程师们必须搞清边坡的哪些部位应进行重点加固 ,哪些部位只需要一般加固 ,甚至不需要加固 ,以便合理地布置加固措施。在工程地质力学综合集成方法论 (EGMS)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边坡工程加固需求度 (DRD)的概念及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5.
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在遥感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阐述了遥感影像数据并行处理的结构层次、计算模型、同步通信等问题,实现了在PC机群上对遥感影像线性拉伸的并行处理,证实了其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6.
滑坡是全球发生最为频繁、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滑坡表面形变测量对于滑坡的早期识别、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雷达遥感具有非接触式大范围空间连续覆盖和高精度形变测量等优势,在滑坡地质灾害领域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武汉大学干涉雷达遥感团队近几年在利用雷达遥感监测滑坡形变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雷达遥感在滑坡形变监测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分析、大范围滑坡隐患识别、复杂山区滑坡形变测量、大梯度滑坡形变测量、滑坡三维形变提取等。  相似文献   
27.
运用计量地理模型、信息熵的方法,分析湖北省17个市(州)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差异,研究土地利用信息熵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市州的土地利用多样化差异较大,多样化空间格局整体呈现东部偏高、中部均匀、西部较低的递进结构;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具有明显的区位意义,林地、草地、其他土地一般,园地不显著;土地利用信息熵的空间格局呈现高信息熵区域主要聚集在东部、中高信息熵区域位于中部、中低和低信息熵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递进规律。土地利用信息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无密切关系,与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具有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28.
针对传统的SAR影像地理编码方法在处理效率和定位精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三维网格插值的地理编码方法。采用ENVISAT ASAR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始的三维网格插值方法,该方法能够以有限增加计算时间开销为代价,大幅提高几何定位精度,可以有效地用于实现SAR影像的快速高精度地理编码。  相似文献   
29.
Cu(Ⅱ)-EDTA废水由于其螯合性难以处理.采用电气石/H_2O_2体系进行降解,结果显示废水处理达到较好的效果.COD和Cu~(2+)的去除率与电气石投加量、H_2O_2用量和温度呈正相关性.溶液pH=3时,两者去除率最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处理后的Cu(Ⅱ)-EDTA被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通过对比电气石反应前后的XRD图谱和红外光谱发现,电气石与EDTA降解中间产物发生络合.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电气石/H_2O_2体系降解废水的反应为拟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30.
商景阁  张路  张波  范成新 《湖泊科学》2010,22(5):708-713
以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幼虫对沉积物的生物扰动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稳定同位素示踪及同位素配对技术,深入探讨长足摇蚊幼虫扰动对太湖梅梁湾沉积物硝酸盐界面迁移、溶解氧侵蚀深度及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及两种不同反硝化过程(非耦合反硝化(DW)和耦合反硝化(DN))的影响.摇蚊幼虫扰动后,添加15N两种处理沉积物氧气消耗速率由355.49±131.49μmol/(m2.h)变化为546.39±261.41μmol/(m2.h),而未添加15N两种处理由313.57±61.63μmol/(m2.h)变化为554.17±184.36μmol/(m2.h),硝酸盐界面迁移结果表明:扰动显著加强了水体硝酸盐向沉积物迁移的速率,加强沉积物作为上覆水中NO3-N汇的作用,摇蚊幼虫扰动组的硝酸盐迁移速率从-33.75±29.25μmol/(m2.h)提高到-210.14±117.25μmol/(m2.h).同位素添加实验发现,摇蚊幼虫底栖扰动能显著提高沉积物总反硝化速率,与对照组相比,总反硝化速率从31.83±8.79μmol/(m2.h)上升到228.98±54.09μmol/(m2.h),增加了约6倍左右.利用同位素配对法计算对两种不同反硝化过程进行区分,发现非耦合反硝化速率从15.78±8.51μmol/(m2.h)上升到182.96±45.22μmol/(m2.h),耦合反硝化速率从16.04±5.63μmol/(m2.h)增加到46.01±8.97μmol/(m2.h),预示着底栖生物扰动能同时增加耦合和非耦合两种反硝化过程,而非耦合反硝化过程的增加强度远大于耦合反硝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