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95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东海及琉球沟弧盆系的海底热流测量与热流分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钻井资料获得了东海陆架地区15个热流值,分析了海底热流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数据精度,对东海及琉球沟弧盆系的热流值进行了分类整理,将海底热流分为可信热流值、较可信热流值和参考热流值,本文使用了前两类热流数据,共得305个,对研究区的热流站位进行了分析,发现热流测站分布很不均匀,冲绳海槽几个高热流异常区的热流测站总数占全部东海热流测站的一半多,仍有相当一些构造单元热流站住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热流值,总体上,研究区的热流分布明显地和沟弧盆系的构造特征相吻合,呈现北东向条带状分布,东海陆架为正常热流值区,冲绳海槽为高热流异常区,琉球群岛为正常热流值区,琉球海沟和菲律宾海都为低热流异常值区,根据热流推测冲绳海槽下存在深部热物质上拱,琉球海沟垭口之下存在海洋板块的俯冲,本研究区自东向西初步表现出长波长热流振荡现象,但由于测量数据稀少,目前还不能对此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2.
用Delphi 7.0可视化编程软件编制了将起伏地形上重、磁位场延拓为平面(水平线上)位场的W indows软件,并在图形显示功能上,实现了利用Active X技术,自动调用Grapher 3.0和Surfer 8.0软件实现自动绘图的功能,分别展示2D数据的剖面图和3D网格数据平面等值线图形。这一模块使用户能快速、简单、明晰地了解位场特征,从而使数据处理和解释变得更加简捷。  相似文献   
93.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海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近十年来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最新采集的地球物理资料,梳理了研究区基础地质特征,探讨了陆区大地构造单元在海区的延伸。研究表明:渤海和北黄海为典型的华北型基底并发育华北型沉积盖层;南黄海为典型的扬子型基底并发育扬子型沉积盖层;东海陆架为华夏型基底,东部很可能发育晚古生代沉积盖层,其上叠置了晚三叠世以来沉积盖层。下扬子地块西侧通过左旋走滑的郯庐断裂带,东侧通过右旋走滑的朝鲜西缘断裂带揳入华北地块中,朝鲜西缘断裂带兼具走滑和俯冲带性质。整个朝鲜半岛无论从变质基底和沉积盖层来看都类似于华北地块。扬子地块在北侧和东侧都发育“鳄鱼嘴”式构造,扬子地块的下地壳向北、向东俯冲于华北地块之下,而上地壳则仰冲于华北地块之上。江绍结合带表现为宽50~70 km的NE向高磁异常条带,进入杭州湾后走向转为近EW向,经舟山群岛、大衢山岛及附近岛屿,过东海陆架虎皮礁凸起向东进入日本九州岛。虎皮礁凸起的岩石很可能类似于大衢山岛,为一套俯冲增生杂岩。  相似文献   
94.
推进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岸带是一个完整的环境系统,位于海陆相互作用的交集地带。海岸带地质工作是海岸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沿海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布局、海岸带土地利用和海洋功能区划、重大工程布局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减灾防灾和应急、地质资源开发规划、地质科学发展等都迫切需要加强海岸带地质工作。通过海岸带海域综合地质调查、海岸带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立、海岸带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中心建成,将取得一批服务于海岸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调查成果、一批服务于各级政府决策的专题性成果和破解重大地质问题的技术创新示范性成果。  相似文献   
95.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依托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并结合WX5-ST1井、N5井及南京江宁地区典型剖面,利用岩性、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在识别苏北-南黄海盆地各级层序界面的基础上,将研究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C1、LC2)和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C1-MC3)。研究表明,南黄海盆地与苏北盆地实为被海岸线分割的同一沉积盆地,其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其中:LC1长期基准面旋回(上二叠统)不对称性明显,最大海泛面MFS1对应于龙潭组中下部浅海陆棚相的泥岩,LC2长期基准面旋回(下三叠统)因后期印支运动抬升剥蚀,仅存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研究区MC1旋回期(龙潭组)主要发育潮坪、泻湖、三角洲等海陆过渡相,各地水深相差不大;MC2、MC3时期(大隆组、青龙组)发育浅海陆棚、潮坪、泻湖及碳酸盐岩台地等沉积相,水体演变为南西深而北东浅,分析认为是东吴运动时期盆地差异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
岩石生热率是研究地球内热的一个重要的参数。根据自然伽马与岩石生热率的关系,利用盆地4口钻井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计算出桑托斯盆地主要岩石或矿物及地层的生热率。统计了2 964个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值,主要岩石或矿物的生热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泥岩、砂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硬石膏和盐岩;盆地地层的生热率随深度增加显著降低,生热率体现出受控于岩性变化的特征。以S1井为例,根据岩石生热率和热流的关系,计算出盆地中各个组的生热率,Marambaia组、Itajai-Acu组、Itanhaem组、Ariri组、Guaratiba群、Camboriu组生热率分别是(1.36±0.16)μW/m3、(1.52±0.15)μW/m3、(1.30±0.3)μW/m3、(0.46±0.18)μW/m3、(0.64±0.23)μW/m3、(0.37±0.07)μW/m3,盆地沉积地层产生的热量占表层大地热流的13.62%,因此沉积地层具有一定的产热潜力,对区域有机质的成熟度有一定的影响。建立了岩石圈分层生热模型,其中地壳热流贡献为15.38 mW/m2,占表层大地热流的30.76%,地幔热流贡献值为34.62 mW/m2,地壳和地幔的热流比例为0.44,具有“冷壳热幔”的特征。  相似文献   
97.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CSDP-2井初步成果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黄海盆地是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大型叠合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中部隆起是南黄海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由于缺乏钻探资料,对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地层分布和油气资源前景的认识众说纷纭.因此,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科学钻探,探查中-古生代地层属性,对研究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意义重大.针对科学钻探目标,采用区域地质背景指导下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方法,拟定了科学钻探井(CSDP-2井)位置;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处理剖面,采用地震相、地震速度分析和储层预测技术,进行了钻前层位预测和油气储层分析.该井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负责的"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实施,全取芯钻探成果表明,中部隆起上赋存了三叠系-奥陶系海相残余地层,发育中等—好级别的、厚度较大的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在三叠系青龙组、二叠系龙潭组和栖霞组、泥盆系和志留系中获得多层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CSDP-2井的钻探发现,结束了关于中部隆起海相地层属性的争论,坚定了南黄海海相油气勘探的信心,为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8.
在沉积盆地沉积序列中,凝灰岩是源区火山活动与造山运动的直接产物,常见于在板块边缘。对缅甸中北部弧前盆地沙林凹陷内凝灰岩地层进行准确的年代学测量,探讨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认为,对凝灰岩中锆石的年代学测量,得到的年龄分别为70±1.0 Ma,64.2±1.2 Ma,65±1.0 Ma,64±0.8 Ma,判断庞吉组沉积年代属于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新特提斯洋的B型俯冲导致缅甸中央盆地的岩浆活动,在沙林凹陷内沉积了凝灰岩。  相似文献   
99.
南黄海中部隆起地层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南黄海中部隆起是南黄海盆地构造最稳定的地区之一,也是下古生界含油气远景区之一,其找油前景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应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处理南黄海重磁异常场,揭示中部隆起区结晶基底起伏特征,同时结合区域地质以及地震剖面资料,对中部隆起地层分布特征提出了几点新认识:南黄海中部隆起结晶基底的起伏特征并非"平板"一块,其平面总体轮廓可概括为"三隆两坳";受印支运动的影响,中部隆起区发育的主要地层是震旦系-下二叠统,下三叠统青龙灰岩和上二叠统龙潭煤系已基本剥蚀殆尽;下古生界沉积中心大致位于结晶基底"坳陷"部位;上古生界受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的影响,分布特征是分段而不连片;中部隆起分布着火山岩,分布特征是"东强西弱"。  相似文献   
100.
我国东部海区及邻域1:1 000 000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将于2008年底出版,区域构造图是其中的主要专业图件之一。讨论了该专业图件的编图方法、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方法和主要地质构造单元。首次对黄海东海区进行了全面剥皮编图,剥去了Q+N2地层。对于沉积盆地用等厚度线表示出了新生界的厚度。地质构造单元划分方法是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并以现今的构造特征为主要划分依据。板块内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在总结国内外多种构造单元划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完善,完成了对我国东部海区及邻域的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区内一级构造单元为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二级构造单元为构造域(东亚大陆构造域、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和西太平洋构造域)。西太平洋构造域主要包括太平洋板块的西部及菲律宾海板块。欧亚板块在该区的部分可分为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和东亚大陆构造域。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由日本琉球岛弧、冲绳海槽弧后盆地、日本海弧后盆地等次级构造单元构成。东亚大陆构造域在该区内由中朝地块、扬子地块、华南地块等次级构造单元构成。各地块又可划分出盆地、隆褶带、隆起区等多个次一级地质构造单元。最低一级的地质构造单元为凸起和凹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