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根据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南部郎木寺泥炭总有机碳含量的时间序列,重建了该区7.3~4.0kaB.P.(中全新世)期间气候演变的历史,其中较为显著的变冷事件分别集中在6.8cal.kaB.P.,5.0cal.kaB.P.和4.3cal.kaB.P.。同时分析了3个不同深度的泥炭脂类分子化合物。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和直链烷基-2-酮都由长链组分所构成,具有明显的奇碳优势和很高的碳优势指数值(CPI>5)表明,这些长链组分来自草本高等植物。样品中还检出脂肪酸甲酯系列,也以长链组分为主,可能是沉积早期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产物。异构烯烃的存在及菲系列化合物低的甲基菲指数(MPI)和镜质体反射率(Rc)值,说明样品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很小而且几乎没有遭受现代的污染,即泥炭保存完好,各个指标可以真实反映泥炭的组成、性质及其形成时的环境条件。根据总有机碳含量的时间序列和不同阶段样品中的脂类分子化石的组合特征,探讨了各阶段气候和植被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92.
零售业业态空间分异识别对优化城市资源配置至关重要,基于高精度大样本数据的零售业态空间分布识别较传统研究更精确便捷。以广州市2014年47 026个零售业网点数据为基础,基于信息熵、平均最近邻分析法、核密度估计等研究方法,探讨广州市的零售业分布格局、业态空间分异与零售业结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广州市零售业功能显著集聚于城市核心区,越秀、荔湾与天河北的零售功能发育相对均衡,均衡度从核心向外围显著下降;2)不同业态零售业分异较大,以商业服务和基本生活服务为主的零售业态网点分布的集聚度显著高于大体量的综合类零售业态;3)各业态零售业随着城市圈层的外拓分异显著,大体量型零售业态分布相对均衡,以商服功能为主的零售业态则主要集中于核心层与内圈层;4)人流集聚程度、交通通达性、职住人口分布、地方政策与社会空间分异共同影响着零售业业态空间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93.
基于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化的理论视角,以粤北山区国家重点生态发展区县(市)涂料化工产业为例,研究广东省产业转移政策下转移到生态发展区的污染性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结果发现,在污染性产业环境管制和生态发展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双重政策规制下,韶关市涂料化工企业普遍面临改造升级或淘汰关闭的命运。文章从政府、园区和企业3个层次构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路径,强调产业生态化进程中政府的主体地位,提出改革和完善生态政策规制体系,实施生态化激励机制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精细化管理机制,规范和引导企业/园区行为并主动参与产业生态化实践,推动生态发展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94.
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持续性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上游的暴雨是造成该区域和长江中下游洪涝的主要因子,研究长江上游的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持续性暴雨特征对防灾减灾有着重要意义。应用历史天气图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气候整编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和天气学方法,分析了1961 2011年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持续性暴雨特征。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局地持续性暴雨通常持续3~4天,持续时间最长的暴雨发生在湖北武汉,为10天。整体上,高原地区较周边地区暴雨发生率相对低,局地持续性暴雨有4个降水高频中心,西藏东南部降水高频中心的波密发生频次最高,为15次;四川西部至中东部暴雨高频区持续性暴雨发生范围最广;另2个高频区为云南南端及湖北中东部地区。青藏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区域持续性暴雨以持续3天为主,7月发生频率最高,21世纪以来,暴雨中心有向东移动的趋势。通常持续性暴雨过程伴随高原低值系统活动,其中西南低涡是最主要的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95.
褐藻胶是一种多糖 ,它是线性长链聚合物 ,其基本单元几乎都是糖醛酸组分。最普通的褐藻胶是褐藻酸钠 ,它具有增稠、悬浮、乳化、稳定、形成凝胶和形成薄膜等特性 ,大量、广泛地被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以及纺织、造纸、涂料等工业方面[1]。自1969年以来 ,我国的褐藻胶工业主要以海带为原料生产褐藻胶。但巨藻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分布广且价格低 ,因此国外广泛采用巨藻生产褐藻胶。进入90年代以来 ,国内众多厂家纷纷采用进口巨藻作原料生产褐藻胶。但所用工艺基本上是沿袭以海带为原料的生产工艺 ,耗时长 ,效益低。因此利用…  相似文献   
96.
要“生态”还是要“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山区的两难选择.“生态发展”为山区“既要生态也要发展”提供了一条现实的路径.文中从生态发展的思想渊源与内涵出发,对山区县生态发展的动力机制、总体路径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将其理念融入广东省阳山县的生态发展规划.研究表明,生态发展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巨系统的正向演进过程,其动力来自于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内部,其实现也有赖于自然、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和谐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认为山区县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城镇化以及民生保障等四项内容,四者作为  相似文献   
97.
生态导向下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主体功能区划工作,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 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目前,全国主体功能 区划工作已经启动,一些省份也已开展前期研究和试划工作。然而,由于该项工作刚刚起步,各地都还处于摸索阶 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可循的技术方法。本文从计量革命到生态人文化思潮的方法论思变以及“开发”与“保护”的 内在逻辑出发,以生态功能分析为基本视角与切入点,探索性地提出了生态导向下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并着重对 生态导向下的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的流程、指标体系和判别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以“生态足迹”、“生态承 载力”、“开发潜力”为特征指标的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初步构建了主体功能区划层次判别系统。  相似文献   
98.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8,1998,2006年3个时相的建设用地解译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定量分析了地理区位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区位因子,包括离城市中心距离、离干线公路距离、离海岸线距离以及地形等因素会对建设用地扩展的方向、规模、强度等产生重要影响.地理区位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作用,受中心城市集聚与扩散作用以及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建设用地扩展围绕城市中心呈现距离递变规律,并向郊区、临路、临海以及平原区等优势区位集聚,从而使建设用地扩展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指向性,即郊区指向、道路指向、海洋指向和平原区指向.  相似文献   
99.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与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在RS与GIS 技术的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突出的土壤侵蚀、石漠化、生境和酸雨4 个生态环境要素建立敏感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土壤侵蚀以高度敏感、中度敏感和极敏感为主;东北部是土壤侵蚀最为敏感的区域;土壤侵蚀现状与土壤侵蚀敏感性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 石漠化总体以不敏感为主,其次是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高度以上敏感区主要分布东北部地区,中度以上石漠化与石漠化高度和极敏感区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 生境敏感性类型以不敏感为主,其次为高度敏感地区;东北部和南部生境敏感性高,而中西部地区生境敏感性低。(4) 酸雨高度敏感面积和比例最大,其次是中度敏感和轻度敏感区;极敏感区呈块状零星散布、高度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集中片状分布、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沿江河带状分布,部分呈团块状散布。(5) 生态环境敏感性类型以高度敏感为主,其次为中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东北部和南部生态环境敏感性高,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低。  相似文献   
100.
新场气田J3p含气砂体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文Shen  张虹 《矿物岩石》1999,19(2):37-40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大量钻井、测井数据,据储层特征分析以及对储层精细标定,建立含气砂体的地震响应模式,追踪含气砂体,并通过沿层特征参数提取,作出地震相平面图,再结合地质、测井相分析成果,对地震相进行沉积相(微相)解释,准确预测含气砂体的平面分布,形成含气砂体横向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