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该文分析了城市化设市模式“县改市”所带来的问题,提出选择“切块设市”的建市模式。  相似文献   
32.
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28S rRNA、COI部分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北方典型海区辽宁丹东,山东烟台、威海,江苏连云港的常见镜蛤进行了取样和分类地位的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镜蛤(Dosinia japonica)、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和饼干镜蛤(Dosinia biscocta)为我国北方沿海潮间带常见且大量分布的种类,其中饼干镜蛤与日本镜蛤的遗传距离比较接近(以较高支持率聚为一支)。连云港的饼干镜蛤以及丹东的薄片镜蛤的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对这两地区的样品还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3.
昌黎井水温潮汐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昌黎井水温具有潮汐变化特征, 并且与该井水位的潮汐动态同步。 该文对比分析了井水温潮汐特征产生的可能原因。 认为井水温潮汐现象在井管内任何深度不一定都有反映, 能够显示温度潮汐周期性变化大体有两种模式: 一是井管水体具有足够大的温度梯度, 水体上下周期性运动时, 温度探头可以捕捉到水体的温度变化; 二是井-含水层系统地下水交换量的多寡引起水温同步的周期性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昌黎井水温潮汐现象是次生效应, 水温潮汐动态与井孔管路特殊结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4.
首次报道了广东饶平海山区腹足类。经整理和分类研究,共鉴定出腹足类16科25属30种。这些种均为现生分布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沿海,特别是浙江以南海区,少数分布在黄海较北部海区。大多数种类栖息于低潮线至浅海几十米水深的沙泥质或泥沙质海底,也出现一些潮间带岩礁栖息型种类。可能反映了具较高海水能量的浅水沉积环境。根据动物群的组合特征,它们应为第四纪全新世的产物。  相似文献   
35.
文蛤属(Meretrix)16S rRNA基因及ITS1序列的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利用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及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分析的方法,以近缘属的青蛤(Cyclinasinensis)为外群,对文蛤属的文蛤(M.meretrix)、丽文蛤(M.lusoria)、帘文蛤(M.lyrata)和斧文蛤(M.lamarckii)4种贝类进行了系统学研究。经ClustalX多重比对及DNAsp软件分析后,用PAUP4.0分析软件,计算出种间序列的碱基转换/颠换频率,利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帘文蛤与该属其他三种的分歧时间较早,两类序列与其他种类间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在0.25866—0.28218和0.15644—0.20104之间。文蛤与丽文蛤间的16SrDNA及ITS1序列间的遗传距离仅为0.04805和0.04201,拓扑结构图显示关系很近,并且二者的分布区大面积重叠,其序列间的转换/颠换频率接近种内单元型(haplotype)间的序列变化,鉴于它们的贝壳形态有一定差别,应归为同一个种内的不同地理亚种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36.
山东省青岛市灵山岛早白垩世复理石及大量的滑塌沉积现象披露(吕洪波等,2011,2012)以来,国内很多地学同行先后前往考察.在为壮观而奇特的地质现象所折服的同时,同行们也发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其中,中国石油大学钟建华教授最近撰文明确质疑笔者等的认识,指出这套发育多种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复理石不是深海沉积的浊积岩,而是以三角洲相为主体的陆内浅水沉积,与板块边缘或碰撞造山带无关(钟建华,2012).  相似文献   
37.
为了集成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新型地面自动化观测设备,中国气象局提出了硬件集成系统设计方案,文中主要解决硬件集成系统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根据硬件集成系统设计方案,介绍了基于光纤以太网专用芯片(KS8995MAI)的多模以太网光纤收发器硬件设计方法,此收发器通过一对光纤可以将自动气象站数据、新型观测仪器等多种传感器数据经过光纤以太网统一发送到终端计算机。测试结果表明:方案实现了气象观测数据大容量、远距离的传输。  相似文献   
38.
1980年在研究广西某铌、钽、钨、锡矿化花岗岩小岩株时,发现了一种富含锡的桔红色矿物,前人曾称之为胶态锡石或疑为钛钽铌酸盐矿物,经系统研究后确定为水锡石。 水锡石是一种较少见的锡矿物。最初发现于玻利维亚(Herzenberg,1946)和当时的比属刚果(Buttgenbach,1947)。在随后的卅多年中,仅在英国(Russell和Vincent,1952)、马来西亚(Bradford,1960,Alexander和Flinter,1956,Singh和Bean,1967)、法国(Bonnici et al,1964)、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39.
海泡石矿在我国是最近两年来才开展其工业利用研究的新矿种。我省浏阳、湘潭等地海泡石矿床的发现和评价,已引起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国内现有许多部门对海泡石的工业利用进行了研究,而且范围正在日益扩大,实验项目日趋增多,这些趋势必将加快我国开发利用海泡石矿产资源的步伐。海泡石是一种纤维状含水的镁硅酸盐粘土矿物,因其具有优良的流变性能以及抗盐  相似文献   
40.
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高精度对比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标准孔古气候旋回宏观识别标志的研究,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解决了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和200余个钻孔的等时对比问题,在此基础上制作了高精度对比的剖面图及准瞬时岩相古地理图,为研究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古地貌变迁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资料。运用“基准面旋回”作为层序地层的划分依据,以古土壤层及其可与之对比的暴露面和河流冲刷面为边界,将平原第四系划分为9个亚层序,并发现亚层序与气候旋回呈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