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1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1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篇 |
大气科学 | 44篇 |
地球物理 | 49篇 |
地质学 | 249篇 |
海洋学 | 61篇 |
天文学 | 27篇 |
综合类 | 40篇 |
自然地理 | 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8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交城断裂中段的活动特征及其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野外调查和对地质资料、地震活动性资料的综合分析,把交城断裂中段进一步划分为南亚段和北亚段。指出断裂南亚段存在发生6.8级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2.
93.
在洞庭湖地区,已经停止利用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造纸。将南荻作为基质栽培食用菌是一种利用南荻的新途径。2020年4月至6月,利用生长期不同的南荻(2019年5月、9月、10月、11月和12月收割的南荻),按照50%南荻+40%棉籽壳+10%麸皮的配方,制成基质,栽培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收获前两茬平菇后,研究平菇的生物学效率、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确定洞庭湖区南荻的最佳收割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5月、9月、10月、11月和12月收割的南荻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基质栽培平菇,收获的前两茬平菇的生物学效率分别为80.7%、71.1%、68.9%、62.5%和63.7%,其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7.29%、16.05%、16.72%、17.62%和17.39%,其粗纤维含量分别为7.48%、7.50%、6.86%、7.71%和7.14%,利用不同生长期南荻基质栽培的平菇的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都无显著差异;前两茬平菇的平均生物学效率分别与栽培基质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木聚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在洞庭湖区,为了保障南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相似文献
94.
徐淮地区发育一系列推覆-褶皱带,以皇藏峪背斜为界,区域剖面分为具有明显构造差异的东部、西部构造带,其中东部构造带样式主要表现为斜歪褶皱,西部构造带为一系列逆冲推覆构造,构造变形强烈。采用物理模拟手段对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的控制因素进行实验研究,选取硅胶、微玻璃珠模拟不同性质滑脱层,石英砂模拟沉积脆性盖层,改变盖层与基底摩擦力、滑脱层深度变化等控制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剖面上滑脱层性质及深度变化控制区域剖面构造的强弱变化。皇藏峪背斜以东主要以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泥灰岩充当滑脱层,滑脱层深度大,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斜歪褶皱;皇藏峪背斜以西则以寒武系页岩为滑脱层,滑脱层深度小,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95.
蟒岭地区西部地处秦岭腹心,位于不同构造单位结合处,构造变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多数矿产与中酸性岩体息息相关。综合物探工作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测、激发极化法和高精度重力测量三种地球物理综合测量方法,开展了研究区的磁场、重力场、极化率和电阻率的分布特征研究。深入分析了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的异同,并结合物性工作总结了中酸性岩体与地层的差异,了解了深部隐伏岩体的信息,圈定了岩体在地表的位置,推断出地下深层空间的地质结构,为进一步查找岩体以及其他与之有关的工程勘查活动提供借鉴,为该地区及类似地质背景下隐伏岩体定位预测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试点之中。21世纪之初的本次课程改革借鉴了日本、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做法,教材建设、发行机制由“一纲一本”向“一纲多本”(一个课程标准下多种教材版本)的模式转变。从2001年、2004年颁布义务阶段地理课程标准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开始,到2006年9月,我国初中地理教材先后有7个版本在全国试用,高中地理教材也有4个版本在10个省区试用。这种模式在使用几年来,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通过对日本近年来来教材建设与使用状况的评介,反思我国新课程教材的发行与研制机制。 相似文献
97.
地理学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本科阶段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基地一直在努力探索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的机制、模式与途径,以研究性教学和教学科研互动的新理念,依托基地所拥有的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项目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学名师等高水平的首席导师+教学团队师资,建立并完善本科生科研立项制度,构建多学科平台、多元模式、多阶段的阶段-学科-能力三维体系的因材施教的科研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98.
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发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表明一种灾害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的灾害链现象使得灾情通过累积放大效应而大大超过单一灾种灾情,深入研究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过程是有效防范巨灾风险的前提.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研究中不同视角下对灾害链现象的理解,认为灾害链一般性概念中应当包含孕灾环境、致灾因子链、承灾体以及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复杂相互作用关系,只有从地理学的综合性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而完整的理解灾害链过程灾情累积放大机制.其次,按研究思路的差异,综述了当前研究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过程的5 类方法,包括经验地学统计方法、概率模型、复杂网络模型、灾害模拟以及多学科理论方法.从描述灾害链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复合作用的角度出发,分别讨论了它们在刻画灾害链灾情放大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选取了影响较大、灾害引发关系典型的地震灾害链与台风灾害链,从灾种维度综述上述几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概况及进展.最后,提出综合多种方法发展与完善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效应过程的动态模拟是灾害链的研究趋势,其中关键在于模拟灾害链系统各要素的时间与空间上的耦合,研究思路从“静态—描述—解释”向“动态—过程—模拟”的转变是理解灾害链、灾害系统复杂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
透过对上海市两个中心城区、三个郊区和浦东新区的部分中学地理教师问卷调查的数据,对当前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有了相当的忧虑,对中学地理教学研究工作和职后培训工作做了深刻的反思。目前"3S"技术仍停留在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教师对课堂教学新技术不敏感,课堂教学改进、教学研究缺乏技术支撑;许多地理教师没有使用"指图棒"的习惯;教研员不能变成"考研员";教研员和中学地理教师都需要学习运用新的视频切片技术来进行"精细化"的教学研究,都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面对新教学技术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0.
正课堂的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征,创造促使学生准确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氛围。用历史故事创设地理教学情境,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标理念,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活力。笔者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