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1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0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海南岛变碎屑沉积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L成像制约下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海南岛北西部中新元古代石碌群的源区岩可能主要为同区的古中元古代抱板群和中元古代花岗质岩,推测其沉积上限约960Ma、下限约1300Ma;而岛中东部早古生代变沉积岩物源较为复杂,可能与新太古宙—古元古代或更老的洋壳基底、同期的基性火成岩及岛北西部的抱板群和中元古代花岗质岩有关,推测其沉积上限约470Ma、下限约514Ma或稍早。锆石SHRIMP年龄谱及Nd模式年龄,虽揭示海南岛东南部与北西部可能具不同的地壳增长历史,但两者约在1000~1200Ma同时经历格林威尔造山事件,并组成Rodinia超大陆一部分。由于晚元古代-寒武纪洋内弧残余在岛中东部可能出现,并于440~509Ma普遍经历一次变质事件,而岛北西则出现中元古代花岗质岩,因而我们认为Rodinia超大陆聚合前,海南岛北西部最可能是劳伧大陆南缘西延部分,而岛东南部更可能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部边缘。研究结果还暗示,中新元古代石碌群可能产于陆-陆碰撞有关的前陆盆地,而早古生代火山-碎屑沉积岩可能产于洋内弧相关的环境,因而晚前寒武纪以来海南岛大地构造环境具有由被动大陆边缘经裂谷向活动大陆边缘演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2.
应用锆石SHRIMPⅡ定年技术,对西藏南部拉轨岗日岩带东段的打拉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测试,获得岩体形成年龄为24.7Ma(晚渐新世)。打拉岩体中具老核新壳的岩浆复合型锆石特别发育,其老核年龄范围为2796.8-3196Ma,反映打拉岩体所在部位的深部存在太古宙的古老基底。  相似文献   
93.
云南马厂箐钾质碱性花岗岩特征和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厂箐钾质碱性花岗岩岩石化学成分中具富碱高钾和富钙特征,微量元素富集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在稀土元素组成上,富集轻稀土(LREE/HREE= 22.2 - 25.0),基本无铕异常(δEu=0.80~1.10).锫石SHRIMP U-Pb年龄为(34±0.5)Ma,相当于晚始新世,属喜...  相似文献   
94.
岚山头片麻状碱性花岗岩是由古生代的沉积岩变质而成,其主量元素具高硅(SiO2=75% ~77%)、富碱(Na2O+K2O=8.38% ~8.60%)、低铝(Al2O3=11.72% ~12.05%)、贫钙(CaO=0.09% ~0.53%)等特征,其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为,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贫Nb、Ta、Zr、Hf、Ti 等高场强元素,以及富集轻稀土(LREE/HREE=6.32~9.86)和铕负异常明显到中等(δEu=-0.03~0.51)等,在研究锆石"CL"图像基础上,对具核-幔-壳3层结构的变质复合锆石的幔(第一次变质作用的产物),获得年龄为245 Ma和 235 Ma,反映第一次超高压变质时间,也就是它的成岩时间,相当于早-中三叠世,变质复合锆石的新壳,年龄为222~198 Ma,第二次变质时间,也就是退变质作用的时间,相当于晚三叠世,对变质复合锆石老核"继承锆石"定年显示:既含有大量的属于元古代不同年龄段的岩浆碎屑锆石(864 Ma~781 Ma~701 Ma~688 Ma~631 Ma~598 Ma~592 Ma),又含有比较多的属于古生代不同年龄段的岩浆碎屑锆石等(544 Ma~500 Ma~447 Ma~339 Ma~306 Ma),表明其寄主岩的时代不可能为元古代,只能是古生代。  相似文献   
95.
冈底斯岩带中各岩体的准确定年对特提斯洋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研究有重要意义。日喀则大竹卡桥南花岗闪长岩体位于冈底斯岩带中段,前人曾开展过两次K—Ar法定年,但定年结果差距较大。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h方法对该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定年。定年所选锆石发育有规律环带结构,Th/U比值为0.20~1.69,为岩浆锆石,获得80.3±3.6Ma(MSWD=3.2)的加权平均年龄,代表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定年结果反映该岩体为新特提斯洋俯冲成因。岩体南侧紧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其岩浆活动很可能是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所引起的。这一岩体年龄数据的报道为深入探讨晚白垩世雅鲁藏布江洋是否存在平板俯冲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6.
西藏南部谢通门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冈底斯岩带中部,谢通门唐河电站花岗闪长岩中锆石进行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45.1±1.7Ma(始新世),岩体的形成时代相当于印度和欧亚两个大陆碰撞的峰期时间,说明谢通门花岗闪长岩为同碰撞花岗岩。  相似文献   
97.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囊谦高钾岩浆岩(37.5~38.3Ma)SiO2含量49.9%~66.6%,富集LREE和LILE(K、Rb、Sr、Ba、Th),亏损HREE和HFSE(Nb、Ta、Ti等),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Nb、Ta、Ti显示负异常。囊谦富钾岩浆岩的Sr-Nd同位素变化范围窄(87Sr/86Sr=0.70425~0.70548,143Nd/144Nd=0.51256~0.51273),显示出EMI富集趋势。通过对囊谦高钾岩石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认为其源区同时受到了因俯冲而进入地幔的地壳物质及蚀变洋壳析出流体的改造和交代作用。这套钾质岩石的形成是受到了特提斯洋俯冲消减,进而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以及之后发生的岩石圈由挤压转为拉张并由此产生的软流圈上涌等一系列动力体系的控制。  相似文献   
98.
藏东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演化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东部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包括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等, 同期不同次的斑岩地质体构成的复式央体。岩石类型有石英二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斑岩。岩石化学成分具有钾玄岩系列的岩石富碱、高钾和K2O/Na2O比值大于1等特征。在复式斑岩,从早期到晚期的岩石,SiO2和K2O含量增加,TiO2、Al2O3、MgO、Ca、O和Na2O含量减少,以及Cu等矿化多伴随晚期斑  相似文献   
99.
滇西两个碱性岩体Rb、Sr同位素资料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西两个碱性岩体的Rb、Sr同位素研究结果:白云山正长岩同位素年龄为85MaBP,^76Sr/^86Sr的初始比值为0.7097;小桥头石英正长岩^87St/^86Sr的初始比值为0.7038。另据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等,表明白云山正长岩类似钠质碱性系列的岩石。  相似文献   
100.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富碱侵入岩中的角闪石和辉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两种富碱侵入岩中的角门石和辉石的矿物化学特征及成团演化,划分了矿物的种属和组合。钠质富碱侵入岩的暗色造岩矿物组合;辉石类(霓石为主,霓辉石次之)、碱性问石(钠门石为主,亚铁钠闪石次之)和富铁黑云母。钾质富碱侵人岩的暗色选岩矿物组合:Ca辉石组(透辉石为主)、Ca闪石组(浅门石为主,次为浅闪石角门石)和富镁黑云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