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为提升黑龙江测震台网运行的连续率及可靠度,汇集2018—2021年31个观测站的历史故障数据,通过计算R(t)、MTBF等参数对测震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故障进行整理分析,得到各子系统平均单次维修周期、故障时长占比、综合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通信、供电、测震、综合系统的可靠度依次为0.78、0.91、0.82、0.51。分析认为,黑龙江测震系统可靠度较低,故障频繁,外部通信故障时长、观测站测震系统维修周期均较长,这是影响测震台网运行连续率的主要因素;从时间上来看,各系统冬季故障较少,夏季较频繁。  相似文献   
72.
论述了建设单收站所需环境、建设单收站的方法以及单收站的应用与维护。  相似文献   
73.
通过查找、阅读有关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多种涉及研究地震波各向异性的方法,讨论各种研究方法的优劣性,总结给出呼包鄂地区上地幔各项异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4.
中国近海声速剖面的模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WOA05数据集提供的气候态声速场数据,通过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得到了中国近海声速剖面模态特征的区域性分布和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中国近海的声速剖面结构可分为深海型(D型)、浅海型(S型)和过渡型(T型)三个基本类型。深海型剖面为"季节性跃层/正梯度+主跃层+深海声道+深海正梯度"结构,南海和菲律宾海因所属水系不同呈现出明显差异;浅海型剖面季节性变化强烈,冬季为正梯度或均匀型结构,其它季节为"混合层+季节性跃层+下均匀层"结构,负梯度强度与季节性跃层的变化有关,在夏季达到最强;过渡型剖面形态与邻近的深海型上层结构类似,但因受地形制约产生与深海型不同的声传播特征。海面太阳辐射、海洋环流、混合层以及水团配置的季节性变化导致的温盐场空间分布差异是造成不同海区、不同季节声场速剖面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5.
利用Boussinesq方程,采用线性摄动展开法,求解波浪正向通过有限沙坝地形的一阶反射波解,研究比较Boussinesq类方程描述沙坝地形对波浪的反射作用的性能。通过研究反射系数并与势流理论结果及实验结果对比,发现:邹志利的高阶方程、张永刚及Madsen的方程适用的水深范围较广,而Nwogu和Peregrine的方程仅在共振点附近有效;当入射波的波长为沙坝波长两倍时,反射波产生共振效应(即Bragg反射),反射系数与沙坝振幅和水深的比值以及地形中沙坝的条数成正比;相对势流理论的共振时的反射系数,以张永刚为代表的一系列Boussinesq方程色散精度越高,适用水深范围越广,而高阶方程适用的水深很浅。  相似文献   
76.
基于WOA13的温盐数据资料,利用绝对梯度分析法,对太平洋赤道海区的温度、声速锋面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要素的锋面均存在于一南一北两个位置。温度锋面:北赤道温度锋面全年均存在,锋面位置主要分布在7°N、水深30~200 m处,锋面随深度加深逐渐向西移动,秋季锋面分布范围最广且锋强度最大,春季锋面分布范围最小且锋强度最小。南赤道温度锋面全年存在,锋面位置主要分布在5°S、水深50~275 m处。随深度加深,锋面也逐渐向西移动且东西跨度变长。春季锋的强度最大,秋季的锋强度最弱。声速锋面:声速锋与温度锋的位置大致相同,且两者在锋轴线上同一点处的锋强度的相关系数接近于1,可见温度对声速的影响很大。此外,最大声速锋强出现在水深100 m处。  相似文献   
77.
菲律宾海的声速剖面结构特征及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Argo资料研究了菲律宾海的声速剖面结构特征。通过统计分析选取了合理的跃层标准,分析了主跃层、季节性跃层和表面正梯度层的区域性分布及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菲律宾海主要受赤道流系和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的支配,其环流结构和水团配置对声场结构影响很大;主跃层的经向差异显著,但季节性变化较小,其平均位置由南向北逐渐加深,强度逐渐减弱;季节性跃层的分布及变化主要受混合层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北部海区冬季温跃层通风过程的影响,夏季较强较厚,冬季较弱较薄;深海声道轴季节性变化较小,南极中层水和北太平洋中层水的温盐差异是其经向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海区声速结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将其归纳为6种典型结构,得出了各类声速剖面的模态特征及垂直结构参数的统计特征值。  相似文献   
78.
菲律宾海温跃层的区域性特征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海洋调查规范>规定的中国近海温跃层计算标准不适用于菲律宾海,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了更合理的计算标准,并应用WOA01数据集对菲律宾海的温跃层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主温跃层和季节性跃层特征值的区域性分布和季节性变化.菲律宾海温跃层结构可分为热带型、亚热带型和温带型三个区域类型以及冬季和夏季两种季节性模态,总结了各种类型的典型剖面结构和特征值.应用Argo数据对WOA01数据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给出了各类型温跃层特征值的误差量级.  相似文献   
79.
在Munk模型和GDE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声速剖面结构参数化模型,即分层声速剖面模型(LSSPM).模型用含9个参数的四层分段函数分别描述混合层、主跃层、深海声道层和深海等温层的声速结构,形式简明、直观.数值实验结果表明,LSSPM模型对声速剖面的拟合可达到较高的精度,且对于中国周边的深海和浅海区域有较好的适...  相似文献   
80.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门在继续增加和人民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要求建设用地迅速增大,致使耕地日渐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以来,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切实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