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南海西沙海槽岩石圈的密度结构与热-流变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德合作获得的速度-深度模型基础上,通过重力异常拟合以及地温场和流变性质的估算,获得了西沙槽的密度结构、热结构和流变结构。计算表明,海槽中部上地壳的密度比两侧低:“热”岩石圈底界在海槽中部埋深为54km,向南北两侧逐渐加深,在神弧隆起区为76km,在西沙-中沙地块达到70km;地壳热流贡献量比地幔热流小,海底热流主要来自深部;在海槽中部地幔热流最高,并且具有较高的流变强度;研究区的流变学结构具有纵向分层性及横向变化的特点,向两侧韧性层变厚,脆性层逐渐减薄。地幔顶部的脆性层底界埋深大约为26km左右,相当于650℃等温线。分析表明,海槽中部强度增加主要归因于后期的热松驰,而块体空间移动困难以及西南次海盆的扩张可能是西沙海槽没有进一步破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转换横波共炮记录单程声波方程正演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分别把分离的纵波和横波方程分裂为各自的两个单向旁轴方程(J.FClear-bout),然后用单程纵波和横波方程,结合相位移加有限差分混合波场延拓法(D.Ristow),在共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原理的基础上,借鉴几何地震学的射线法两点问题原理,提出合成转换P—SV波共炮记录的时间一致性原理和逆过程方法,从而推导出精确的转换P—SV波共炮记录正演模拟算法,由于单程延拓波场,可完全解决多次反射波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部地球物理特征及地壳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南海地壳结构,中国和日本合作在南海北部首次进行了以炸药为震源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经初步分析其地壳结构主要特征为:南海北部地壳分为沉积层、上地壳层、中地壳层及下地壳层。大陆架及上陆坡地壳厚度大、稳定。下陆坡地壳厚度除中地壳外,其他壳层厚度减薄且不稳定。深海盆地壳分3层,厚度虽薄但相对稳定,其底部缺失7.3km·s-1的高速层。测区内地壳总厚度:陆壳26—30km,过渡壳13—22km,洋壳为8km。  相似文献   
14.
南海中部和北部海域重力异常特征与地壳构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共同协作使用“向阳红”五号海洋调查船,利用西德GSS-2型海洋重力仪和我国的CHHK-1型核子旋进式磁力仪,在南海珠江口外海域(北纬22°—17°、东经113°50′—115°10′),进行约3000公里的海洋重力、磁力和测深。设计的测线方向为南北向,测线距为10海里。  相似文献   
15.
将DFS-V地震仪记录系统的磁带记录方式升级改造为微机文件记录方式,分析比较和实践证明后者具有轻便、经济、易操作等优点。为进行现场数据保存备份和传输交换,作者通过编程在微机上实现了海上多道地震数据的解编,并成功地把非标准的SEGB格式数据转换为通用的标准SEGY格式。文中对该程序的有关技术问题和应用情况作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混合波场延拓法转换S—P波共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付氏变换有限差分叠后偏移方法为工具,借鉴转换P—SV波相位移叠前偏移法,发展出既适应速度纵横向任意变化、又能使陡倾地层精确归位的转换S—P波共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计算出的模型合理,从而说明所推导出的公式正确。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目前的水域面积约4400 km2,流域面积约29660 km2。通过在湖内进行高分辨率浅层剖面探测(GeoPulse),发现不同发育阶段的沉积特征在地震剖面上得到很好的反映。Geopulse高分辨率浅层剖面穿透深度约60 m(分辨率为0.5 m),沉积层序在湖盆中央近水平展布,揭示沉积环境相对稳定,但也有局部的扰动或错断。尤其在南部近岸部位,上表层沉积出现弯曲,说明第四纪的晚近期,青海湖有过新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