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4 毫秒
51.
湿地信息系统结构功能总体设计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由于人地矛盾的日益尖锐 ,以及湿地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湿地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是关系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湿地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软、硬件为基础 ,以学科知识为依据 ,空间数据为对象 ,集知识、模型和决策为分析一体的系统。它的建立给湿地研究和湿地管理提供新的技术和决策支持。本文对湿地信息系统的目标、设计原则、总体结构、功能、开发过程及系统集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在介绍构件及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构件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开发模型,并对如何实现构件技术方法做了描述.  相似文献   
53.
利用1980、1995、2000年三期遥感影像,在GIS与RS技术支持下。解译提取了吉林省20a景观类型空间信息,选取景观多样性、破碎化、分维数等景现指数分析吉林省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54.
分析吉林省东部山区1978~1998年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6年为例)至90年代中期(以1996年为例)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使用相关分析和层次分析法(AHP)对引起东部山区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的自然方面、社会方面以及经济方面各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东部山区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人口因素、农业投入水平、市场导向和居民消费水平;新的发展形势下,耕地的压力仍然存在。该区应在保障粮食供给的情况下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挥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种植和养殖,同时积极发展森林旅游,缓解耕地压力,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5.
基于室内光谱反射率的土壤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估算植被指数,必须计算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线;但由于土壤线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土壤线参数获取困难.本文以室内土壤高光谱反射率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并确定影响土壤线的主要因素;利用室内土壤光谱反射率计算土壤线,将所得土壤线参数用于与土壤线有关的植被指数的计算,比较这些植被指数与大豆生理参数(叶绿素a与叶面积)的相关关系是否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该土壤线参数计算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土壤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土壤类型、有机质、矿物组成、秸秆覆盖等;而土壤水分、粗糙度等尽管对土壤光谱反射率大小也有很大影响,但由于对光谱曲线形状影响较小,因此对土壤线的影响也较小;与土壤线有关的植被指数部分消除了土壤背景的影响,其与大豆生理参数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NDVI,说明利用室内土壤光谱反射率计算土壤线的方法可行,所得参数适于计算基于土壤线的植被指数.  相似文献   
56.
1990~2015年韩国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皓  张柏  王宗明  任春颖  毛德华  贾明明 《地理科学》2017,37(11):1755-1763
以中等分辨率Landsat系列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OBIA)方法,研究1990~2015年韩国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特征与驱动因素。研究发现:近25 a来,韩国人工表面、林地、湿地、耕地和水体面积变化较大。人工表面扩张最为明显,面积增加了1 847.24 km2(+38.97%),主要发生在以首尔为中心的首都圈地区,多由耕地和林地转化而来。林地、湿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减少776.71 km2、707.32 km2和426.65 km2 。过去25 a间韩国土地覆被变化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较低(<100 m)和坡度较小(<3°)的区域。人类活动因素,如人口增长、城市扩张、经济发展及政策调控等是造成韩国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7.
以1976年、1985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MSS/TM/OLI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形图及野外验证点信息,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提取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人类干扰活动用地信息;利用人类干扰活动用地类型转移矩阵、人类干扰强度指数和景观质心模型等方法,分析6个时期研究区不同人类干扰活动用地的变化速度、转移类型与强度及时空演变等特征,并探讨研究区主要人类干扰活动用地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1976~2015年期间,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渔业与养殖业、盐业和居工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农业用地面积减少,天然生态用地和围而未用地面积减少且波动变化;生态用地和农业用地被大量侵占为渔业与养殖业、盐业及居工建设用地,面积减少的生态用地、农业用地和围而未利用地主要转变为强度系数较高的盐业和居工建设用地,导致研究区人类干扰强度显著增加;渔业与养殖业和居工建设用地的增长极位于东营市和垦利区,农业用地空间格局变化没有明显的消长极,盐业用地的增长极位于寿光市,生态用地的消长极位于垦利区,围而未用地的消长极位于垦利区和昌邑市;受输沙量与径流量等自然因素影响,黄河三角洲湿地萎缩,生态用地面积减少;在水产养殖、围海晒盐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大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研究区人类干扰强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8.
1954 年以来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   总被引:79,自引:1,他引:78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获取了自1954年以来三江平原6期土地利用数据,在GIS空间分析模块下对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及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50年里,三江平原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净增加了38.55×105hm2,年均增加75597.3 hm2,其中湿地、林地与草地对耕地的增加贡献最大;湿地减少了25.67×105 hm2,除极少数退化为草地外,绝大部分转化为耕地;草地减少了57.65×104 hm2hm2,面积比由9.13%缩减为3.86%;林地在整个研究期间呈现出一定波动趋势,但总体呈减少趋势;水域与未利用地也呈现出减少趋势;居工地则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且其年增长率为6.96%,远远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的年增长率.耕地变化是驱动三江平原其他土地利用变化的直接因素,通过对人口与国家农业经济政策分析表明,耕地变化与人口增加关系密切,回归确定性系数为0.93,同样国家宏观农业政策与市场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水田面积的快速增加就是其直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洪河自然保护区乌拉苔草生物量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尝试用不同方法构建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乌拉苔草(Carex meyeriana)的高光谱植被指数,建立水上鲜/干生物量高光谱估算模型,并比较了不同模型的反演精度。通过实测不同覆盖度和水深状况下乌拉苔草的冠层高光谱反射率与水上生物量的数据,采用高光谱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及其微分光谱波段(350~1 050 nm)逐波段构建FNDVI、FRVI、FDVI、FDNDVI、FDRVI、FDDVI植被指数,分别找出与水上鲜生物量和干生物量具有最佳相关性波段组合的植被指数,建立乌拉苔草水上生物量的最佳估算模型,并对比分析了反射率光谱植被指数(FNDVI、FRVI、FDVI)模型和微分光谱植被指数(FDNDVI、FDRVI、FDDVI)模型的反演精度。结果显示,微分光谱与乌拉苔草水上生物量的相关性比反射率光谱好;微分光谱植被指数与乌拉苔草水上生物量的相关性比反射率光谱植被指数好,尤其以微分光谱植被指数FDRVI与FDNDVI建立的二次函数模型反演乌拉苔草的水上鲜生物量和干生物量的效果最好,精度分别达74.9%、71.4%,其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74 4和0.026 2,通过了p<0.01极显著验证。这表明,采用微分光谱植被指数FDRVI、FDNDVI对乌拉苔草水上鲜生物量和干生物量的估算可以取得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0.
基于GIS的三江平原退耕还湿空间决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探讨了利用遥感和GIS技术确定退耕还湿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可行性。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现有沼泽湿地缓冲区、环境背景因子(高程、土壤类型、地貌类型、河流缓冲区)、耕地生产力数据等栅格GIS数据库,选取具有区域特色的退耕还湿指标,利用各指标构建了基于GIS的一、二级退耕还湿决策模型及其空间复合模型,并且得到一、二级退耕面积分别为525652hm2、194029hm2,分别为现有耕地面积的8.76%和3.23%。最后,将其分别与研究区行政区数据进行空间叠加统计分析,得到各县级行政区退耕还湿情况。研究结果可以为三江平原的湿地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