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昱  李春森  赵小茂  王新  李永强  李春玲 《地震》2008,28(3):103-109
甘肃及其附近地区已建成的数字化水位观测点共有12个, 其中模拟与数字化观测同时运行的只有甘肃平凉一个测点。 文中分析了数字化水位的年、 月、 日动态特征以及数字化资料的应用。 分析了主要影响数字化水位资料的干扰因素, 分析结果发现, 数字化水位观测中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水位动态中存在较大幅度的脉冲和突变。 根据以往的震例总结, 认为有可能识别出破年变为标志的中期前兆异常, 以阶变和脉冲为特征的短期异常很难识别。 潮汐理论用于模拟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 仍然可以在数字化观测资料中应用。  相似文献   
52.
额尔古纳地块基底地质构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额尔古纳地块是额尔古纳-马门-加格达奇拼合地块中的典型代表.研究表明,其基底由前中元古代绿岩及与之伴生的花岗质杂岩组成,它们具有地壳早期演化的地质构造特征.绿岩带为典型的变质基性-酸性火山岩及部分变质沉积岩系构成的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岩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向上过渡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列,表现为双峰态型特点.花岗岩类为TTG岩系及石英二长岩-花岗岩组合.花岗岩-绿岩地体内各岩石类型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国外太古宙及我国华北陆台花岗岩-绿岩带内同类岩石极为相似.双峰态型火山岩及绿岩建造组合,以及类似于TH2、FII型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和长英质火山岩特征,结合高铝型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组合,指示了研究区绿岩带的形成环境类似于大陆边缘弧后裂谷型火山-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53.
针对太湖水体交换周期近十余年发生的变化,本文收集整理了1986—2018年太湖水文巡测、汛期水文巡测数据以及太湖流域沿江城市引水量、流域降雨量变化数据,基于太湖出入湖水量的变化研究了太湖水体交换周期的变化及原因,并对交换周期变化对水质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入湖水量有显著上升,2007年以来平均每年入湖水量增长30.8亿m3/a.水体交换周期显著下降,2007年以后约为184 d,相比2007年前下降了26 d.太湖流域及各水利分区近70年来,除去2015和2016年,降雨量无显著变化,主要入湖区下垫面变化造成的入湖水量增加估算在每年2.0 m3左右.太湖入湖水量增加主要集中在湖西区,与沿江口门引水量明显相关.相比2007年前,沿江口门引水量年均增长28.9亿m3/a,而这期间太湖入湖水量增量与这一引水有关.入湖水量的增加开始影响太湖存在的“西浊东清”水质结构,水体交换周期缩短会使东西太湖水质出现均化的现象,东部太湖水质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4.
朱伟  薛宗璞  刘环  程林  张昱  赵帅  冯甘雨  王若辰 《湖泊科学》2022,34(4):1175-1185
“新孟河引水”作为“二引三排”格局的关键组成,将长江水直接引入太湖的竺山湖区,在新的引排格局下,“新孟河引水”对太湖水环境尤其是总磷会有怎样的影响?针对“新孟河引水”工程,如何设计出水路线才能趋利避弊,改善太湖总磷?本文实测并收集了2007—2020年太湖的水文水质数据为基础,模拟了不同路线对太湖分湖区总磷的影响,力求将“新孟河引水”对太湖的影响进行一个清晰的分析,并为形成最为合理的出水路线提供支撑.结果表明:太湖不同湖区对出水路线的响应不同.从单一出水路线的角度来看,新孟河引水后,太浦闸增加出水会使得太湖西北部浊水加快来到太湖东南部,对太湖东南部有不利的影响.而梁溪河或新沟河出水的西北小循环是“新孟河引水”工程优化出水路线,在降低竺山湖、梅梁湖总磷的同时,没有恶化太湖东南部水质,对太湖总磷也有降低的效果.在应用中可以组合各种出水路线,形成联动方案.从物料平衡的角度看,太湖底泥目前仍是磷汇.引水后4种出水路线年均滞留量为1435 t,其中出水河道设置在东太湖(太浦闸)磷滞留量最大,年滞留1513 t;出水河道设置在梅梁湖(新沟河、梁溪河)磷滞留量最小,年滞留1404 t左右.  相似文献   
55.
1/5万地质填图中花岗岩单元,超单元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6.
德令哈6.6级地震前甘肃地区前兆异常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地区12个观测台包括三大学科(地电,水氡、气氡、水位,应力)共16个测项的观测资料,经去倾付氏分析及用日均值、5日均值、月均值等方法进行处理分析。分析发现,在2003年4月17日青海德令哈6.6级地震前,这些台项出现了较多远场前兆异常,并对6.6级地震与这些异常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7.
分析研究了兰州形变台水管倾斜仪、石英伸缩仪和石英水平摆倾斜仪1994—1996年的观测资料,发现在甘肃永登和天祝2次地震前M2波潮汐因子有明显的异常显示.各分量固体潮日均值曲线在2次地震前后出现明显的加速异常变化,且震后速率明显大于震前.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甘肃省东部及其相邻的西海固地区1984~1996年间6口深井的水位观测结果及其调和分析结果。分析了M2波潮汐参数的动态特征、气压对水位的影响和地核振荡对周日波潮汐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黑龙江省嫩江至黑河一带发育大量的晚古生代花岗岩类岩石,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主要集中在3个时代:早石炭世、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岩石类型从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等均有不同出露,石炭纪部分岩石遭受韧性剪切变质变形作用改造形成花岗质糜棱岩。岩石整体具有高硅、富钾钠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偏高,铕负异常明显;微量元素具明显的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Th富集和高场强元素(HFSE)Nb、P、Ti亏损特征。其中石炭纪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陆缘弧及同碰撞花岗岩特点,二叠纪花岗岩则表现后造山花岗岩特点。二者反映了由碰撞造山向板内后造山阶段转变的构造环境特点,也反映了嫩江-黑河构造带汇聚拼合与伸展的活动史。  相似文献   
60.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指以捕捉地震异常为主要目的的地下流体观测量的动态观测.而地下流体观测不仅仅观测到我们想得到的地震异常信息,同时还观测到一些与地震无关的信息,通常称为干扰因素.所谓的干扰是相对于地震异常而言的,指与地震活动无关,与正常动态特征有明显差异的动态特征,既不属于正常观测动态,也不属于前兆异常,也不是同震异常或是震后异常,而是对地震异常信息的干扰,特别是对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的干扰,是违背地震异常动态规律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