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载炭泡塑动态吸附光度法测定矿石中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泓  张春燕 《地质实验室》1999,15(3):174-176
研究了载炭泡塑动态法富集的条件,并采用硫代米酮比色法测定矿石中的金。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不污染环境,方法检出限为0.1μg/g。  相似文献   
42.
以吴家窑剖面为基础,讨论了大同煤田南部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内植物化石的垂向分布特征。认为植物群面貌在小煤与5煤之间发生了重大改变。小峪砂岩之下发育了以Neuropterisouata为代表的早期华夏植物群;其上则出现了许多具二叠纪色彩的植物分子,如Emplectopteristriangulariscladophlebismanchuricus,TaeniopterismultinervisPrecopterisWongiiPtaiyuanensis因此,本区石炭、二叠系界线应置于小峪砂岩之底。  相似文献   
43.
采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4年5月21日17:40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一次西风带龙卷的环流背景场进行分析,并利用FNL和ERA5再分析资料作为背景场模拟该龙卷过程,研究了不同再分析场对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雷达回波、垂直速度、水平风场及水成物,FNL资料作为初始场对西风带龙卷的模拟优于ERA5资料.FNL再分...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AM)乳糜胸的量与肺内囊性病变HRCT表现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和/或病理证实为LAM乳糜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高分辨率CT (HRCT)扫描。由两名影像科医生对以下征象进行分析:①乳糜胸量的分级:Ⅰ少量,Ⅱ中量,Ⅲ大量。②肺内囊性病变的HRCT表现:囊性病变的大小、累及范围、HRCT的严重度分级。应用χ2检验,分析LAM乳糜胸的量与肺内囊性病变的大小、累及范围、HRCT的严重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LAM乳糜胸的量与肺内囊性病变的大小、累及范围及HRCT的严重度分级均没有相关性。结论:LAM乳糜胸的量由多因素决定,与其发病机制有关。LAM乳糜胸的量不能作为评价肺内囊性病变严重度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行冠脉CTA确诊的CPF共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范围53~71岁,平均年龄62岁,心率61~73次/min,所有患者均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成像,所得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观察CPF。结果:13例确诊为CPF的患者中,单侧冠状动脉供血7例,双侧冠状动脉同时供血6例,其中左前降支近段为主要供血动脉共8例(61.5%)。所有CPF均于心表面观察到不规则高密度迂曲扩张血管团,表现为"团簇状"改变,13例可见畸形血管团,7例肺动脉可见"喷射征",6例可见肺动脉内"烟雾征"。5例供血动脉可见动脉瘤形成。9例供血冠状动脉呈轻-中度狭窄,且均位于畸形血管开口近端。结论:冠脉CTA可准确检出CPF,迂曲扩张的团"簇状"血管团和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口"喷射征"是CPF的典型征象。   相似文献   
47.
利用河西走廊13个气象站逐时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MICAPS高低空资料,对该区2010年4月24~25日、2014年4月23~24日和2018年4月4日3次不同强度槽型沙尘暴过程垂直动量特征进行诊断分析,得到槽型沙尘暴的垂直动量传输特征,更好地为槽型沙尘暴的精细化网格预报预警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增强大风强沙尘暴的防灾减灾能力。结果表明:300 hPa极锋急流是造成河西走廊地区槽型沙尘暴的主要高空动力系统,大风沙尘暴出现在高空偏西风急流(≥32 m/s)、中空急流(≥20 m/s)和低空急流(≥12 m/s)附近。沙尘暴前期,近地层大气干热,当高空冷空气侵入,与中低层暖空气进行剧烈交换,在边界层形成不稳定层结;高空槽后冷空气下沉(冷平流中心强度小于等于-10×10-5K/s),将强风迅速向下传递到地面产生大风;槽前高空急流加强垂直动力抽吸,深厚的辐合辐散区与地面冷锋增强上升运动,最大上升速度位于500 hPa,强度小于等于-30×10-5Pa/s。沙尘暴区距离高空急流轴中心位置越近,辐合辐散中心差值越大、垂直距离越近,辐合中心位置越低,对流性不稳定层结越厚、所处高度越低,冷平流中心强度越强,...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CT淋巴管成像(CTL)在不同分型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IL)患者的临床与影像特征比较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为PIL的所有患者,回顾分析其CTL图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盲法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性别、首发年龄、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清白蛋白、肠壁是否增厚、肠系膜密度增高、浆膜腔是否积液、异常淋巴管分布的部位及范围、淋巴液是否返流、淋巴瘘的有无,腹腔内是否有淋巴结和颈部是否有异常扩张的淋巴管。基于对比剂是否分布于小肠壁和肠系膜这一特异影像学征象,首次提出将PIL分型为Ⅰ型(阳性组)与Ⅱ型(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34例PIL患者中,Ⅰ型15例,Ⅱ型19例。Ⅰ型首次发病年龄较大(15.3±9.4 vs.8.3±3.8),腹泻发生率较高,而肢体和/或颜面部肿胀的比例低于Ⅱ型,两组性别比和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征象方面,Ⅰ型腹膜后异常扩张淋巴管和淋巴瘘的比例高于Ⅱ型,肠系膜密度增高和腹腔淋巴结出现的比例低于Ⅱ型。两组间肠壁增厚、浆膜腔积液、返流样表现和颈部异常扩张淋巴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L可以评价PIL患...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与COVID-19胸部HRCT表现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于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科确诊COVID-19患者的NLR与胸部HRCT,以NLR截断值3.0把患者分为两组,分析其HRCT影像特征、影像表现模式。对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采用连续变量的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对于计数资料通过频率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低NLR组比高NLR组有更多的≤5个病灶及病灶占比≤10%,高NLR组比低NLR组有更多的病灶数目> 10个及病灶占比> 50%;高NLR组比低NLR组更易出现混合密度影、铺路石征、马赛克征、反晕征、胸膜下黑带、拱廊征、牵拉支扩;高NLR组比低NLR组更易表现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样、机化性肺炎样、弥漫肺泡损伤样改变。结论:不同NLR其COVID-19胸部HRCT表现不同,高NLR组更易出现混合密度影、铺路石征、马赛克征、反晕征、胸膜下黑带、拱...  相似文献   
50.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病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的临床与胸部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发热门诊收治的161例COVID-19确诊且胸部CT显示肺部感染阳性的病例,按CT检查时发病时间不同分为两组:<10 d及≥10 d,对两组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胸部CT影像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 d组共92例(57.1%)、≥10 d组共69例(42.9%),两组病例临床症状比较显示,两组间咽痛和肌痛的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室指标显示,<10 d组的C反应蛋白更高、淋巴细胞计数更低,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CT影像特征方面,<10 d组患者存在血管周、混合分布、大片、空气支气管征的比例更高,≥10 d组患者存在边界不规则、病灶内索条、反晕征、胸膜尾征、胸膜下线、胸膜下栅栏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VID-19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CT影像特征随病程不同发生变化,探索其中的规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COVID-19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