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周其楼  张捷 《地理研究》2013,32(8):1508-1516
近年来物联网在全球掀起巨大热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不仅将给生产运行、经济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同时将会给地理学带来深刻变化,成为信息地理研究的重要对象。深入分析物联网对于地理学核心概念以及信息地理研究方法带来的影响,构建物联网时代信息地理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物联网构造了新的地理空间--现实地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统一体,推动人地关系的改善;物联网时代的信息实时收集与处理特征,使得空间结构、产品空间、行为空间发生重要变化,信息作为区位的影响因素将得到增强,城市交通、居住、工作和休憩功能空间受到影响,物联网从规范产业链和改变消费行为两个方面影响商业模式,人的环境感应能力增强,影响人们的空间感知和空间行为;基于物理世界的海量实时数据,信息地理研究方法发生变化,实证、时间维度、微观尺度等方面的研究将会增强。进而,系统性提出物联网时代信息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2.
九寨沟旅游劳工迁移微观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九寨沟为案例地,运用混合研究方法探讨了九寨沟旅游劳工入迁的微观驱动力结构、过程和强度。研究发现:①入移动力呈前后动态变化。劳工移民初始入迁受职业收益、职业特性、旅游地吸引、社会资本和生活方式5种动力驱动,职业收益居首位,旅游地吸引其次;后继居留受职业收益、职业特性、旅游地吸引和社会资本4种动力驱动,旅游地吸引居首位,职业收益其次;②不同类型旅游劳工的迁移动力具有差异。初始入迁管理人员受事业发展和收入驱动显著,一线工作人员较多追求生活方式,个体业主和出租车司机更关注收入,景区人员更多受旅游地吸引。后继居留大企业员工首先被旅游地吸引,而个体业主和出租车司机更强调事业发展前景,旅游地吸引其次。  相似文献   
133.
条件价值法(CVM) 是一种基于虚拟市场的公共物品价值评估方法,其假想性使得人们对 其信度和效度缺乏信任,评估结果的精度成为学术界广泛争议的焦点。采用CVM价值评估方 法,对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估,并结合国内其他相关文献,对CVM在旅 游资源价值评估中存在的偏差进行了分析述评,最后对CVM的评估结果进行了再测信度、内容 效度和收敛效度检验。研究发现:① 九寨沟旅游资源2008、2009 年的游憩价值分别为3.33 亿 元、3.46 亿元。与其他方法相比,CVM的评估结果明显偏低。② CVM在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中存 在的偏差包括研究方法本身的偏差和研究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前者包括假想偏差、信息偏 差、抗议性偏差以及策略性偏差等;后者包括CVM调查在总体和样本的界定、样本规模的确定、 抽样方式的选择、调查方式和回收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等环节出现的偏差。③ 再测信度检验 表明本研究的信度较高,即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而内容效度和收敛效度检 验则表明本研究对九寨沟进行的CVM调查不具有良好的效度,CVM有低估旅游资源价值的倾 向。④ CVM今后的研究重点应从个案研究向信度和效度检验转向,为此需要尽快建立完善适 合发展中国家的CVM实施规范,提高CVM评估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34.
农村居民国内旅游空间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旅游研究往往从"供给"的角度探讨农村和农村居民,而忽视其"需求"角色.该文探讨农村居民旅游流的集中、分布及其空间扩散行为.借助三角图解法从静态尺度上揭示其空间集中现象,引入统治流分析技术考察其基本空间模式,并借助方向性倾向从动态尺度上考察其空间扩散行为.结论如下:1)农村居民受旅行花费限制,出行腹地主要涵盖本省;"省内旅游"发展理应提到战略高度,虽然针对旅游"无边界行为"进行人为的"有界划分",但却符合当前国内旅行的基本特征.2)省际旅游流主要涌向京津辽、苏浙沪、粤琼和陕西四大旅游区域.3)方向性倾向揭示出农村居民旅游流空间扩散的基本特征:城市指向为第一位,滨海地区指向为第二位.  相似文献   
135.
现有研究表明,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会影响他们对旅游的态度;但鲜有研究去分析旅游地社区居民的旅游发展期望对居民旅游态度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几寨沟和英国New Forest国家公园为例,运用SPSS统计分析技术,分析了两地居民旅游发展期望与旅游影响感知特点及其对居民旅游态度的影响路径及可能原因.研究结论表明:(1)居民的旅游获益感知直接影响居民的旅游支持度;(2)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发展期望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尤其是旅游获益感知;并通过旅游影响感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居民的旅游态度;(3)自然旅游地居民的旅游发展期望都很积极正面,并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尽管两地居民的旅游获益感知均显著逊于其旅游发展期望,但两地居民并没有因为期望落差而对当地旅游开发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36.
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地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4  
史春云  张捷  尤海梅 《地理研究》2008,27(3):703-714
以世界遗产地九寨沟和庐山为例,基于游客感知视角,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复核效度检验、因素恒等性检验发现,游客感知理论模型具有跨样本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均值模型研究发现,除了服务感知结构变量,游客对九寨沟的资源和社区态度感知都显著优于庐山,总体满意度与忠诚度也好于庐山,因此九寨沟具有更突出的旅游竞争力。本研究拓展了旅游地竞争力定量评价研究方法,创新地将结构方程均值模型成功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建立社区态度结构变量,定量测度了社区利益主体与游客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显示旅游地建设不能忽视社区各利益主体对游客和旅游业发展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7.
本文对回旋同步加速辐射的发射系数 ην/BN和吸收系数KνB/N作了精确的数值计算 ,采用幂指数δ为电子能谱指数δ的多项式的幂函数拟合 ,获得了一组新的 ην/BN和KνB/N的近似式 ,在大多数爆发出现的δ和谐波系数S(=ν/νB)范围内 ,其精度好于±7%和± 1 7% ,比幂指数为δ的线性拟合的相应精度改善很多  相似文献   
138.
张捷  甘萌雨 《地理学报》2000,55(5):254-255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旅游地理学>(修订版)(保继刚、楚义芳编著)1999年9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第一版先后6次印刷,印数达2万多册,在同类教材中位居前列,并得到了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的一致好评.1995年荣获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中青年奖.此次修订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理科地理学"九五"规划教材,在一版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旅游研究及动态增删了若干内容.该书既是一本旅游地理学优秀教材,也可以说是我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一个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9.
地理环境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地方对健康的影响作用是社会文化转向下新健康地理学关注的焦点。在旅游与健康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论文基于康复景观的理论框架,突破当前视觉思维主导下的研究局限,以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案例地,综合利用扎根理论法、多重对应法等,对游客网络评论进行分析,围绕人地互动的中心议题,全面探索旅游地多维康复景观的构成要素,揭示其健康效应的作用路径与内在机制。结果显示,旅游地康复景观具有多维感官的表现形式,紫金山多维康复景观资源体系具体包括视觉类、听觉类、嗅觉类、触觉类4个维度,且各维度的康复景观要素并不完全遵循视觉中心主义的等级秩序,具有各自独特的属性特征和健康意义。同时,紫金山多维康复景观要素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其内涵意义可以聚类为“自然”“宁静”“协调”三大主题,为旅游地健康效应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营造多重健康体验,并充分体现了旅游者与旅游地和谐的人地关系。论文所提出的“多维康复景观”概念,阐释了地方要素与人类多维感官的健康实践在空间各个层面的互动,为理解地方与健康的复杂关系提供了良好的理论视角。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旅游地理学和健康地理学的交叉,丰富地理学景观研究的理论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