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1.
广州S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质量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广东省已经通过新布设或对CINRAD\SA雷达的升级改造完成5部S波段双偏振雷达的业务运行。受目前双偏振雷达技术水平限制,双偏振雷达偏振量很不稳定,因此偏振雷达资料使用前需要对数据可用性、偏振量的系统偏差等进行初步分析,以保证偏振雷达后续产品的可靠性。使用广州S波段双偏振雷达稳定运行后的2016年7—8月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噪声对零滞后相关系数ρHV(0)及差分反射率因子ZDR的影响和订正效果。结果表明:当SNR小于20.0 dB时,偏振参量ρHV(0)和ZDR的稳定性变差,数据不可用;噪声订正后,数据可用的SNR阈值减小为17.0 dB。进一步分析了经过噪声订正后的ZDR和ZH之间的关系,并与雨滴谱反演结果及理论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广州雷达ZDR较雨滴谱反演值和理论值均偏小,ZDR观测值存在系统偏差。结合广州的气候特征,对偏振量系统误差估计的微雨滴法的指数进行了调整,基于此方法分析了ZDR、初始相位ΦDP (0)的系统误差随方位角的变化。结果表明:ZDR系统误差随方位角在-0.29~0.22 dB之间波动,剔除遮挡后的平均偏差为-0.09 dB,与实测ZDR值和雨滴谱反演值及理论值对比偏小的结论一致,但偏差大小有区别;同时,ΦDP (0)随方位角有4 °左右的波动。分析还发现ZDR、ΦDP (0)系统误差有随时间波动的特征。最后挑选个例对ZDR进行噪声和系统误差订正后发现,订正后的ZDR得到改善。这些初步分析和结果对S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的使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2.
纳日宗地区位于南祁连岩浆弧和宗务隆山—夏河—甘加裂谷的接触部位,该区及其周边已发现金属矿床(点)10余处,具有良好的金、铅、铜矿找矿前景。以该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16种元素含量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参数、元素相关性、成矿有利度系数等指标,总结了元素组合、富集贫化规律及其与地质背景、地质构造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区内主要富集元素为Sn、Pb、Bi、As、Sb,成矿有利度系数高的元素有As、Pb、W、Au、Bi、Sb。结果显示,水系沉积物元素异常沿NW—NWW向断裂构造分布,初步认为构造发育地段具有较好的Au、Pb、W找矿潜力。依据单元素异常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圈定综合异常74处,划分出3个找矿远景区,指出了各找矿远景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3.
西藏定结县、定日县一带的三叠系产大量遗迹化石,可划分为4个遗迹化石组合,对应于Skolithos遗迹相,Cruziana遗迹相和Zoophycos遗迹相.根据遗迹相及其它相标志判别,该区早中三叠世主要为陆棚环境,晚三叠世主要为滨岸环境.对遗迹化石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早三叠世存在短暂的缺氧事件.  相似文献   
114.
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的衰减是影响其回波强度(ZH)和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应用的主要问题,影响了雷达的探测精度以及降水估测的精度。考虑到传播相移率(K_(DP))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数据质量问题,本文对比了4种订正方法(Z_H-K_(DP)法,整段ZPHI法,20库ZPHI法,80库ZPHI法)的订正效果,将广州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数据作为标准来评判佛山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衰减订正效果,由于两部雷达的位置差异,为了得到精确的点对点(方位角、仰角、距离库)的数据对,对广州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数据进行坐标转换以及插值处理,通过与广州S波段雷达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相对偏差以及相关系数等,得出ZPHI订正法的效果要优于Z_H-K_(DP)综合订正法。  相似文献   
115.
116.
为了进一步检查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多嵴品系及无嵴品系的连续选择反应能力,以两个品系子一代上选组为材料,以壳高为指标,按照10%选择强度,开展了两个品系子二代混合上选研究,评估了两个品系子二代选择反应、现实遗传力,计算了两个品系的遗传改进量。结果表明:两个品系仍具有较高的现实遗传力,多嵴品系遗传参数均大于无嵴品系,表现出较好的遗传改良效果。多嵴和无嵴品系幼虫期的选择反应分别为0.47、0.34,稚贝期为0.65、0.40,养成期为0.82、0.56;幼虫期的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7、0.19,稚贝期为0.37、0.23,养成期为0.47、0.32;幼虫期的遗传改进量分别为4.83%、3.61%,稚贝期为7.55%、5.76%,养成期为9.95%、6.47%。经过一周年的养成,多嵴品系壳高显著大于无嵴品系,两个品系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50、0.35,遗传改进量分别为10.13%、6.61%。由此可见,多嵴品系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遗传改良潜力较大。本研究为熊本牡蛎遗传改良和新品系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7.
中国的地图历史悠久并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作为中国古代权力支配一切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影响较大。本文以明清时期地图绘制为例,得出中国古代地图对政治具有强依附性的特点,并指出该特点促进了中国地图测绘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地图测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8.
内蒙古河套平原典型高砷区地下水中砷的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高砷地下水典型区完整地质单元不同深度含水层地下水进行监测,分析了与砷释放、迁移和富集有关的敏感因素(水位、Eh、总铁、亚铁等)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探讨了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机理。结果发现,地下水灌溉区和黄河水灌溉区,地下水水位均受人为灌溉活动的影响。地下水砷含量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空间尺度上,地下水中砷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井深小于10 m的地下水砷含量在1.88~2.58 μg/L;井深在10~15 m之间的地下水中砷含量在18.2~217 μg/L;井深在15~25 m之间的地下水中砷含量在38.3~226 μg/L。受人为灌溉影响,地下水中砷的含量会随着地下水位的抬升而升高。地下水砷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原因是水位抬升使水位变化造成氧化还原环境改变。地下水系统中含砷铁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脱硫酸作用等是控制地下水砷含量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9.
在黄沟铀矿床勘探过程中发现赤铁矿化与铀矿化共生.通过手标本观察,结合岩矿鉴定并采用扫描电镜化学分析,认为赤铁矿化为成矿期蚀变,分为砖红色和棕褐色两种类型.砖红色赤铁矿化蚀变岩中黑云母未完全蚀变成绿泥石,对于铀矿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而棕褐色赤铁矿化蚀变岩中黑云母几乎全部被绿泥石交代,可作为本区铀矿找矿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0.
在六批叶金矿区,硫化物蚀变岩型金矿上呈现高视极化率ηs、高视电阻率ρs、高土壤化探Au和低磁的“三高一低”综合异常。这4个参数组合是该区找矿行之有效的标志。用此标志进行找矿,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